【文藏來答】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種。又稱“古彩”、“硬彩”。五彩,含多彩之意。特點是顏色豐富繁多,五彩斑斕。基本色調(diào)以紅、黃、綠、藍、紫等為 主,主要著色劑為銅、鐵、錳等金屬鹽類。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卉圖題詩杯|源自《紫禁城》
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種。所謂釉上彩瓷,就是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jīng)600-900℃溫度烘烤而成的一種瓷器。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種顏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種顏色,多于或少于五種彩的陶瓷,在習慣上也同樣稱之為五彩瓷。
五彩為明清時期景德鎮(zhèn)窯的新品種,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明代彩料中無藍彩,需用藍色表現(xiàn)之處,皆以青花代之,稱“青花五彩”,成為獨特的時代特征,以嘉靖、萬歷五彩為代表。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卉圖題詩杯及其中的四月牡丹圖題詩杯|源自《紫禁城》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卉圖題詩杯及其中的四月牡丹圖題詩杯款識|源自《紫禁城》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卉圖題詩杯及其中的四月牡丹圖題詩杯|源自《紫禁城》
粉彩是清代彩瓷品種之一,始創(chuàng)于康熙年間,雍正、乾隆朝盛行,它以柔和細膩見長,有別于五彩的強烈光彩,稱為“軟彩”。清代雍正時期粉彩器已成為彩瓷的主流產(chǎn)品,其造型多樣,裝飾紋樣豐富,繪制精堪,構(gòu)圖疏雅簡潔,紋飾具有纖細的柔態(tài),用筆工細,畫風深受惲南田沒骨法的影響。
粉彩杏林春燕紋瓶 高32.7 口徑7.2 足徑14.1厘米
粉彩杏林春燕紋瓶 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中國古代時每年考進士時,正值三月杏花開放,當時詩人把杏花稱為“及第花”。燕古代叫玄鳥,有吉祥鳥之稱。杏花與飛燕組成圖案,即寓意科舉順利,及第有望,稱為“杏林春燕”。此器畫法清雅,敷彩新嫩,畫意生動,動感強烈,意境閑適恬靜,為雍正粉彩器中的上品。
木紋釉粉彩人物圖筆筒 高14.7 口徑18.9 足徑18.3厘米
木紋釉粉彩人物圖筆筒 器呈筒狀,圓口,直壁,平底,外底中心內(nèi)凹呈玉璧形。外沿、足邊、器內(nèi)施木紋釉,外壁中部白釉地繪粉彩,通景繪山水人物紋,幽靜的林蔭石旁,長者倚坐于樹旁,神態(tài)安祥,胡須頎長,正全神貫注側(cè)耳傾聽,遐思綿遠,旁一書生,雙手展卷頌讀,人物神態(tài)逼真?zhèn)魃瘛C枥L出名士不慕仕途,隱逸山林,意態(tài)陶然,悠然自得的情景。仿木釉始燒于清代雍正時期,以赭褐色彩描出木材自然紋理,形象逼真。木紋釉地開光粉彩裝飾,烘托主題紋樣,新穎別致,粉彩繪制細膩,色彩淡雅柔麗,更增藝術(shù)美感。
粉彩折枝花卉紋六方碗 高8.9 口徑10.2 足徑9.6厘米
粉彩折枝花卉紋六方碗 碗呈委角六方形,撇口,斜直壁,圈足。外壁粉彩繪折枝花卉紋。外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有:“雍正花卉純屬惲派,沒骨之妙可以上擬徐熙,草蟲尤奕奕有神,幾誤蠅欲拂。”多棱碗為清代雍正時期新創(chuàng)的器型,有六方、十方形制,品種有天藍釉、釉里紅、冬青釉釉里紅和白釉等。
粉彩過枝桃紋盤 高3.4 口徑17 足徑10.8厘米
粉彩過枝桃紋盤 粉彩裝飾,盤內(nèi)外壁繪桃蝠紋,一株雄健的桃樹枝繁葉茂,盤根錯節(jié),由盤外壁彎曲盤內(nèi),粉花綠葉,八枚嫣紅熟透的碩桃懸掛枝頭,五只紅蝠展翅飛舞。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過枝花”是瓷器紋飾的一種特殊構(gòu)圖方式,這種內(nèi)外壁或器身與器蓋的紋飾相連,渾然一體,似花枝越過墻頭,故稱為“過墻龍”、“過墻花”,裝飾技法新穎別致,有獨特藝術(shù)風韻。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過枝花畫法“成化開其先”,但傳世器未見成化時期的器物。目前傳世品以康熙朝斗彩“御賜純一堂”款鳳竹紋碗為最早。清代雍正、乾隆時期較為流行,有過枝花卉、花果及龍紋等。道光、光緒時期有過枝葡萄、懶瓜紋常見。此盤釉彩濃淡相宜,構(gòu)圖疏密有致,紋飾畫意生動,寓意吉祥,八個碩桃取“八仙祝壽”之意,“蝠”與“福”諧音,五只蝙蝠裝飾,寓意“五福臨門”“五蝠捧壽”之意。雍正器繪八桃紋,乾隆時期常繪九桃,故有“雍八乾九”之說,雍正裝飾八桃紋器物,有盤、碗、橄欖瓶、天球瓶等。此類福壽紋器應(yīng)是萬壽節(jié)的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