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叔叔阿姨們現在是否有這種感覺,在拍合照的時候第一排蹲下時,很多人都蹲不下去?爬樓梯的時候膝關節疼?今天我們就通過爬樓梯的測試告訴大家如何判斷自己的膝關節磨損程度。究竟上下樓梯如何判斷膝關節的損傷呢?
上下樓梯主要反映的是髕骨和股骨之間的軟骨面的狀況。早期骨關節炎出現問題往往首先發生在髕骨和股骨之間。上下樓梯的時候要做屈伸活動,在髕骨和股骨兩個面之間要摩擦,如果這兩個面之間的軟骨出現一些退變、磨損,病人就會出現癥狀。
上樓和下樓分別用的是膝關節的不同的角度,上樓梯膝蓋彎曲大概50度,下樓梯膝蓋彎曲大約80度,下樓磨損的力量更大。單獨出現一個上樓梯或下樓梯的癥狀說明膝關節狀態還比較好,如果上下樓梯都疼,說明膝關節磨損比較嚴重。
關節壽命
上下樓梯都疼:5年
下樓梯疼:10年
通過上下樓梯的測試可以看出膝關節的壽命,關節壽命和軟骨之間的損傷有著密切關系。隨著年紀的增加,軟骨損傷不可避免。那么,軟骨損傷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30歲之前的膝關節軟骨有再生能力,有可能自動修復;30歲以后,軟骨會出現生理性的老化和變薄,屬于退行性的病變;50歲以后膝關節軟骨幾乎不能再生。
正常的軟骨像瓷器一樣潔白,非常光滑,出現退變后,表面就會變得粗糙,再加重后軟骨會剝脫,甚至最后只剩下軟骨下的骨頭,軟骨損傷后膝蓋運動時摩擦感明顯,還會有吱吱嘎嘎的響聲,出現疼痛,走不了路,膝蓋無法彎曲等癥狀。
膝關節炎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第一階段是下樓疼,第二階段上樓疼,第三階段走平路疼,最嚴重的時候是靜息痛。
下樓疼痛主要發生問題的部位是髕骨后面和大腿骨的關節的表面,這個部位是日常活動蹲起、爬樓梯等最常用到的地方,也是關節受力比較大的地方。
如果股四頭肌的肌肉隨著年齡的增大出現萎縮也會導致關節的偏移,使關節磨損加劇。
有一些病人會出現上樓疼,上下樓梯出現疼痛發生機理差不多,只不過運動方向不一樣。上樓的時候除了膝關節摩擦以外,還要把身體的分量從一個臺階抬高到另一個臺階上,膝關節承受的力量通常是自己身體的分量,同時還加上肌肉收縮的力量,所以關節軟骨受到的摩擦會比較大。
有一些人走平路疼是因為過去關節受過一些勞損或運動損傷,還有一些人是因為骨關節炎進一步發展,上邊的股骨和小腿的脛骨之間的關節面也出現磨損和破壞。
一般關節的骨關節炎軟骨磨損都是運動疼,休息不疼,但是當關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影響了周圍的組織滑膜,組織滑膜都出現了炎癥,即使不活動,關節也會出現疼痛,嚴重的骨關節炎會導致靜息痛。
當出現晨起或長時間休息以后關節僵硬、疼痛,關節腫脹,摸起來發熱,走路或膝蓋彎曲后疼,或者走著走路腿像被卡住了一樣走不動的情況,要警惕是不是出現了骨關節炎。
【專家提示】疼痛、僵硬、活動受限是關節炎主要癥狀。如果晨起膝關節僵硬超過30分鐘,要去醫院就診,確認是不是有類風濕的情況。
專家告訴我們,有些人在活動時關節突然卡主走不動,可能是骨關節炎磨下來的碎屑在關節內或形成了游離體,在膝關節運動過程中卡在了關節間,形成交鎖。
大家判斷骨關節炎還有一個現象,就是行走起始痛(坐的時間長了,站起來開始走路的時候,頭幾步路走不了)。活動開了以后癥狀有所緩解,但是走的時間稍微久了,關節又開始發僵疼痛。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習以為常的行為、壞習慣都會損傷我們的膝關節,導致骨關節炎。
久坐本身和骨關節炎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久坐會影響到關節軟骨的營養。
久坐影響軟骨吸收營養:
軟骨內沒有血管,要想把營養帶到軟骨里使其能新陳代謝,減少磨損,就需要軟骨吸取關節滑液(軟骨主要通過關節液獲取營養)。運動的時候,關節軟骨承受到壓力,在關節腔里面擠壓之后,會把軟骨里邊的液體排放出來,放松的時候又可以把滑液吸回去,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得軟骨得到營養。
久坐由于沒有擠壓和新陳代謝的過程,所以對膝關節不好。
【專家建議】對于需要久坐的人群可以上下午各活動10—15分鐘,對軟骨,頸椎都有好處。
這里的使用不當指的是關節的使用不當。人到中年都需要鍛煉身體,但是鍛煉身體要注意恰當的方法。蹺二郎腿、盤腿坐著、蹲著干活、頻繁爬樓、運動過量.......都屬于使用不當。
【專家提示】已經出現明顯癥狀的人要避免使用不當的習慣,爬樓梯,蹲著干家務活特別損傷膝關節!
關節軟骨是比較脆弱的組織,強力的碰撞和挫傷都會使軟骨受損。軟骨受傷后關節表面不光滑,在運動過程中會造成摩擦力增加,加速關節的磨損。受傷是很多人患骨關節炎的原發因素。
受涼對骨關節炎來說是一個加重的因素,關節運動后血液循環加速,關節周圍常常比較溫暖,這種血液循環加速可以給關節提供營養同時帶走一些代謝產物。受涼使得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減少,滑膜營養減少,受傷后的修復能力下降。對一些已經出現骨關節炎的病人,受涼可以加重臨床癥狀,所以,保護膝蓋不受涼非常重要。
面對被損傷的膝關節,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如果膝關節出現了癥狀,在選擇體育鍛煉的時候盡量不要選擇膝關節受力或受重大的運動,可以選擇游泳,乒乓球等上肢運動的項目。
體重是影響骨關節炎的一個重要因素,體重過大會加重膝關節骨關節炎,適當的減輕體重對膝關節有保護作用。有文獻表示,體重減少10斤,骨關節炎的癥狀會減少50%。
在骨關節炎的發展過程中提早關注膝關節的問題可以延緩關節衰老。補鈣對骨關節有作用,特別是對骨骼很重要。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顯示,目前城市居民平均每日鈣攝入量只有412毫克左右,距推薦攝入量相差甚遠,缺口高達600毫克(中老年人每天需要鈣量為800—1000毫克)。
△食物中的含鈣量量表
一天400多毫克鈣的攝入量里包括了牛奶,所以還需要額外攝入600毫克的鈣量,對乳糖不耐受的人盡量多吃綠葉蔬菜、豆腐這些食品,補充日常所需鈣量,但即便是加上飲食,還是達不到每天1000毫克的要求,所以需要額外補鈣。
【專家建議】日常飲食多吃牛奶、豆腐、綠葉蔬菜等含鈣量高的食物外,還要每天補充600毫克的鈣。
補充氨糖是為了關節軟骨健康,骨關節軟骨的修復需要氨基葡萄糖(簡稱氨糖)作為一種基本的原材料,雖然氨糖在日常食品中分布很廣,比如蝦皮、螃蟹殼等都含有,但是我們很難從食物中攝取到,消化道很難吸收,所以需要額外補充。
△膳食營養協會建議每日攝入氨糖量
軟骨的主要成分除了少量細胞外就是蛋白粘多糖,蛋白粘多糖有一定的彈性,可以吸收很多水分,保持軟骨有彈性、潤滑。合成蛋白粘多糖主要靠氨基葡萄糖,如果日常飲食中沒有太多的氨基葡萄糖,就會缺乏軟骨修復的材料。軟骨合成需要氨糖,滑膜組織也需要氨糖,中老年人適當補充氨糖非常重要!
軟骨細胞需要從胃腸道吸收進氨糖才能合成軟骨和關節滑液,因此可以通過口服補充足量的氨基葡萄糖,幫助滑膜和軟骨細胞合成軟骨和關節滑液。
△人體內氨糖含量
【專家提示】40歲以上的人群需要開始補充氨基葡萄糖。
專家出診信息
薛慶云
北骨科
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備注:因不可抗力造成門診時間,地點,費用、出診類型的改變,以醫院當日公布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