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是什么?
一、文化是什么?
(一)文化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1、群族的歷史。
2、傳統習俗。
3、宗教信仰(精神圖騰)。
4、法律制度。
5、倫理道德。
6、生活方式。
(二)文化簡述:文化是人群為了生存而對環境做出的適應方式,是群體的習俗,文化并無高雅低俗之分。
(三)文化的三個特征
1、適者生存:必須符合文化對于大家的要求,只有符合文化的要求,你才可以存活下來。
2、身不由己:很多時候人們會認為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但事實上是文化決定人們的生活,這也是人們感到不自由的重要原因。
3、不適才知:當我們遇到不同于我們所習慣的事物時,我們才會深刻意識到文化的存在,所以,文化對人有著“溫水煮青蛙”的效應。
二、企業文化起源
勢不可擋的日本經濟
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世界經濟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事情莫過于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在一片廢墟上重建自己的國家。戰后30年,日本經濟總量增長了55倍,日本的汽車、電器、鋼鐵產業異軍突起,風靡世界。
這股突如其來且異常強勁的“日本沖擊波”迅速影響著全球幾乎所有的市場,改變了世界經濟的大格局。日本經濟崛起的秘密何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企業界和管理學界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各國眾多致力于企業經營管理研究的學者在考察研究了日本企業的許多成功經驗后一致認為:僅注重“硬”的方面,強調理性管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既注重“硬”的方面管理、更注重“軟”的方面的管理時代已經來臨。這“軟”的方面,便是企業文化!
三、企業文化是什么?
(一)企業文化定義
1、麥肯錫前副總裁:“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做事的方式”。
2、陳春花:“企業文化與個人的態度很相似,態度實質上是由個人的信念、情感好惡、行為傾向三種要素構成的,所以,企業文化也可以說是團隊的態度、團隊多數人共同的態度”。
3、企業文化是一致的行為習慣
(1)行為習慣一致:員工的行為習慣形成是企業文化最根本的表現。
(2)思想無需一致:企業文化不是統一員工的思想,相反,一個有活力的文化會包容不同的觀點、思想,甚至會接受對立和沖突。
(二)揭開企業文化的“面紗”
說明:企業文化未必是“老板文化”,有些“潛文化”可能與老板倡導的背道而馳。
關于“顯文化”和“潛文化”
1、企業文化無處不在:不管你承不承認或者有沒有號召過,都有可能存在不成文的“群體潛文化”。
2、“潛規則”可能是“壞”的:群體之間的“潛規則文化”,如果沒有和正統的企業文化相融合、引導,可能會有負面的影響。
3、重視“潛文化”的梳理:公司到底有多少“群體潛文化”,企業要花時間去梳理、引導從而使之成為正統文化的有力支撐,而不是明顯障礙。
4、謹防“兩張皮文化”:只有老板倡導并且狠抓落實的情況下,企業文化才有可能是“老板文化”、“顯文化”,否則,可能是“兩張皮文化”。
(三)企業文化不是 “管理時尚”
1、企業文化發展五階段
(1)生存目標導向,此階段,不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工作。
(2)規則導向:法治初級階段。
(3)績效導向:團隊文化,即團隊代表企業文化,法治高級階段。
(4)創新導向:企業文化,即員工代表企業文化,德治初級階段。
(5)愿景導向:競爭性企業文化,即全員同心同德實現企業愿景的文化,德治高級階段。
2、思考:孔子說的“先富后教”是什么意思?
(1)古代先富后教
治理國家應當先奠定一定的物質基礎,令人民生活有所保障,然后才可以實行道德教化。當然,先富后教并不是說要等到物質方面達到相當富裕之后再開始進行精神方面的教導,而是說進行教化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為基礎。
(2)現代先富后教
先解決溫飽問題(市場、質量和產品),再開展企業文化建設,不然可能成為空談,變成“文化墻上掛、行動地上爬”。
企業文化建設前期調研
一、領導者:領導者的價值觀和個性特質對企業文化建設起著關鍵作用。
(一)關注影響圈
1、主要影響圈:企業創始人(本人)。
2、生活影響圈:生活中對企業領導有重大影響的人(生活圈)。
3、工作影響圈:工作中對企業領導有重大影響的群體(智囊團、核心骨干、德高望重者等)。
(二)特別注意
1、巧妙借力:如果認為企業文化有些問題,不凡可以利用工作影響圈和生活影響圈來改變企業領導人。
2、核心人才謹慎外聘
說明:我們招聘核心人才(對老板有重大影響力的人才)時,要注意考察“價值觀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我們要事先思考:新員工改變和適應的可能性,或者:企業在多大程度上能hold住員工?我們能否接受企業文化被適當建構?
二、時代特征
(一)社會環境
1、要求“精益”:傾向于“專、精、特、新”。
2、道法“自然”:開始關注環保和能耗、關愛生命和健康、追求和諧。
3、資訊“繚亂”:資訊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的“光芒企業”擾亂了我們的視線。
企業的無奈
(1)看到阿里巴巴“996”,我們也想“996”,甚至有的企業家喊出了“007”,到最終可能就是“過過嘴癮”。
(2)看到華為的“狼性文化”,我們也想要有“狼性”,卻往往“事與愿違”。
(二)職業人群
隨著90后、95后甚至“千禧一代”步入職場,職業人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而做出適當的改變?還是頂著重構員工價值觀的巨大壓力、硬著頭皮去攻克前所未有的困難?
(三)黨建要求:如果有黨組織的企業,企業文化和黨建文化要融合起來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為政”,甚至,“南轅北轍”。
三、區域因素
在國內,區域因素對企業文化的影響或許并不大,但如果企業是跨國的,那么區域因素對企業文化的影響就比較大了。
思考:員工加班較多的十大城市?
說明:可以對本區域(以縣區為單位)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比如:20家)進行適當的調研。
四、行業特征:企業文化建設需要行業調研。
1、行業產品(服務)特性 ,舉例如下:
(1)建材行業:環保、健康、美學等是行業比較常見的文化。
(2)汽車零部件行業:高品質、高效、低成本等是比較常見的文化。
2、產業集聚群地域文化影響。
五、企業:企業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個性文化,針對員工、管理層開展相應調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