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要進行批判性思維,或者說,為什么要審查我們自己的思維過程?從進化的角度看,思維已成為人的一種本能,當我們遇到問題,都會本能地開始思考問題,只不過思考的方式方法不同、得出的結論不同而已。這種思維習慣基于一種預設,就是認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是正確的、所了解的信息材料是準確和全面的、所掌握的方法是正確的。這是人們普遍具有的一種思維態度,是對于自己思維能力的“本能自信”。但是,這種預設不是必然成立的,事實上,我們的知識和經驗中可能存在錯誤的或過時的成份,所了解的信息材料中可能有不準確、不全面的成份,所運用的方法中也可能有不恰當或錯誤的方法,思維過程會受到各種不利因素的干擾。因此,我們的思維活動并不是必然科學合理的,得出的結論不是必然正確的,而是存在發生錯誤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對我們的思維過程進行審查,發現并排除可能存在的錯誤。思維過程中存在發生錯誤的可能性,這就是需要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基本依據。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就是要從對自己思維的“本能自信”,轉向對自己思維的“自覺質疑”和“仔細審查”。
批判性思維是通過完成一套思維審查程序來進行的。審查從質疑開始,就是提出一系列問題并逐步有序回答問題的過程。從一般意義上看,批判性思維的基本審查程序由五個環節構成,每個環節都包含一個問題清單。
1.問題審查
問題清單:問題是什么?問題是否恰當合理?問題表述是否準確、清晰?對問題是否具有共同一致的理解?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批判性思維從“審題”開始。人們思維活動中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問題沒有搞清楚,就急于思考問題,就像目標不明確就開始行動一樣。有效思維的基本前提,就是首先要弄清楚問題,問題的含義和實質是什么,問題是否表述清楚、是否清晰,這些內容必須搞清楚,否則,思維從一開始就會產生錯誤。特別是在對問題進行討論、爭論時,大家都把問題搞清楚,形成對問題一致的理解,是進行有效討論、爭論的前提。
2.內容審查
問題清單:與問題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是否正確、是否陳舊過時?與問題相關的信息材料是否真實、準確、全面,是否過時?哪些重要信息被遺漏?與問題相關的數據是否真實、合理?統計數據是否具有欺騙性?
思考問題要運用有關的知識和經驗。每個人的頭腦里都儲存著知識、積累著經驗,沒有知識和經驗,是無法思考問題的。但是,知識在發展和更新,經驗也在不斷變化,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中可能存在錯誤的或陳舊的內容,應用這些內容思考新問題,會導致思維錯誤。因此,要對我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審查,發現并剔除錯誤的、陳舊的內容。信息是關于問題的歷史和現實情況的反映。思考問題,就是對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加工、處理的過程。信息不真實、不準確、不全面,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利用過時的信息分析問題,得出的結論必然失去時效性。重要信息被遺漏,往往使我們的思維產生嚴重偏差。
3.邏輯審查
問題清單:概念是否準確、清晰?有沒有歧義?是否偷換概念?判斷是否恰當?判斷的質和量是否合理?論題是什么?結論是什么?論據是什么?是否轉移論題?論據和結論之間是否具有必然聯系?推理和論證是否有效?歸納推理是否合理、可靠?歸納證據的可信度有多大?類比推理是否恰當?是否遵循邏輯思維基本規律?
邏輯審查是批判性思維的必要環節。由于邏輯知識缺乏、邏輯素養不高,人們往往忽視邏輯審查這個環節。思維過程是運用概念、形成判斷、進行推理和論證的過程。對上述這些涉及概念、判斷、推理的有關問題進行審查,排除邏輯錯誤,才能保證思維的正確性。
4.方法審查
問題清單:是否獨立思考?是否盲目接受別人的觀點?考慮問題是否窮盡可能性?有沒有片面性?是否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是否受僵化觀念的束縛?是否被現象迷惑而看不到本質?是否與別人充分討論?是否聽取別人意見?是否比較不同觀點?是否分析因果關系?是否進行預測性思考?作決策時,是否提出多個備選方案、是否進行可行性論證?
思維活動是綜合應用各種思維方法分析問題的過程。思維方法的內容較為廣泛,審查思維方法的科學性,就是要對上述一系列問題進行分析。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對于思維活動十分重要,因此,在批判性思維過程中,方法審查是一個重要環節。
5.態度審查
問題清單:收集信息、聽取意見時是否存在“主觀篩選”的情況?思考問題是否受個人偏見、情感因素影響?分析問題是否受個人利益因素左右?是否受群體(集團)利益因素和觀念因素影響?討論問題時是否存在價值立場分歧?分析問題時的預設,是價值觀預設還是事實性預設?
人的思維活動包含認知因素和價值因素兩個基本維度,這是批判性思維應該注意的兩個基本問題。我們提倡理性思維,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的思維過程不可能是純粹的理性思維過程,而必然受到個人價值立場、情感因素及所屬群體觀念和價值標準等社會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往往使人們在思考問題時產生偏差。排除不恰當情感因素、價值因素、利益因素的干擾,才能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得出正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