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是什么?
金棟按:據(jù)古籍記載,“太極”一詞,首見于戰(zhàn)國時期道家典籍《莊子》。
《莊子·大宗師》說:“夫道……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碧啤こ尚ⅰ妒琛罚骸疤珮O,五氣也。六極,六合也。且道在五氣之上。”真西山說:“莊子以道在太極之先。所謂太極,乃是將作天地人三者已具而混淪未判者之名?!保ㄇ濉っ纨g《毛奇齡易著四種》)
太者,大也。極者,無限之義。太極,就是無邊、無際、無垠、無限,天極是也,故又有無極之稱。太極由道而生、由無而來。
楊力《周易與中醫(yī)學(xué)》說:“‘太極’文字記載始出于《周易》,如《易·系辭上》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br>
據(jù)易學(xué)史料及陳鼓應(yīng)《易傳與道家思想》等相關(guān)書籍論述,是戰(zhàn)國時期《易傳》作者吸收了老莊道家、稷下道家與陰陽家如道、太極、陰陽、精氣等天道觀之哲學(xué)思想,并結(jié)合儒家的倫理觀編寫而成。楊氏說“太極”一詞,始出于《周易》之《易傳》而源自《莊子》,與《周易》古經(jīng)無關(guān)。從此太極與《易》結(jié)緣。
《易·系辭傳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眱x,匹配之義。
在漢唐之前,兩儀指天地,非指陰陽。宋儒治《易》者廣演其說,又以陰陽二氣解釋兩儀,并以太極之圖象附會推演其說。
對于《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古今注家是如何解釋的呢?
孔穎達(dá)《周易正義》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太極是也。又謂混元既分,既有天地,故曰‘太極生兩儀’,即《老子》云‘一生二’也。不言天地而言兩儀者,指其物體,下與四象相對,故曰兩儀,謂兩體容儀也。”
周敦頤《太極圖說》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fù)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庩栆惶珮O也,太極本無極也?!?br>
朱熹《周易本義》說:“太極者,其理也。兩儀者,始為一畫以分陰陽?!?br>
高亨《周易大傳今注》說:“太極者,宇宙之本體也。宇宙之本體,《老子》名之曰‘一’,《呂氏春秋·大樂》篇名之曰‘太一’,《系辭》名之曰‘太極’……兩儀,天地也……宇宙之本體太極分而為天地,故曰‘是生兩儀’?!?br>
金景芳、呂紹綱《周易全解》說:“太極是什么?前人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
“許慎在《說文解字》的‘一’字下說:‘惟初太一,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莘舱f:‘太極,太一?!@是對的?!珮O’就是‘太一’。太一是整體的、絕對的‘一’。
“韓康伯注說:‘太極者,無稱之稱,不可得而名,取其有之所極況之太極者也。’這是用《老子》的觀點來解釋《周易》,是不對的。
因為《周易》關(guān)于世界本原的觀點和《老子》是根本對立的?!独献印氛f:‘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终f:‘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独献印匪f的‘一’和‘有’,相當(dāng)于《周易》的‘太極’?!独献印吩凇弧c‘有’之前加上‘道’與‘無’,認(rèn)為‘一’是由‘道’產(chǎn)生,‘有’是由‘無’產(chǎn)生,世界的本原是‘道’與‘無’,而不是‘一’與‘有’,這就與《周易》的觀點大相徑庭了。
“恩格斯認(rèn)為,判斷一種思維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關(guān)鍵看它承認(rèn)存在第一性還是承認(rèn)意識第一性。對照這個標(biāo)準(zhǔn),我么可以看出,《周易》的思想是唯物的,而《老子》的思想則是唯心的,二者相去甚遠(yuǎn)。宋人不明白這一點,試圖用《老子》中的‘無’來解釋《周易》中的‘太極’,如陳摶將太極畫成圓圈。周敦頤說‘無極而太極’,都犯了與韓康伯所犯相同的錯誤?!畠蓛x’是什么?《詩·鄘風(fēng)·柏舟》:‘實維我儀?!珎鳎骸畠x,匹也?!梢?,‘儀’有匹配的意思?!畠蓛x’就是一對兒,就是事物對立統(tǒng)一著的兩個方面。太極生兩儀,就是毛澤東所說的‘一分為二’……在《易經(jīng)》中,‘兩儀’就是陰陽?!?br>
那么,“太極”究竟是什么?
要之,太極是有,易儒家謂之“一”,即一個整體、一團(tuán)混沌之元氣。馮時《中國天文考古學(xué)》說:“原來它就是天體宇宙……是天地未分之前的一團(tuán)混沌元氣?!碧珮O并無圖,然而若硬要將太極畫個圖,即畫一個圓圈圈而已(下圖一)!其由道而生、由無而來。
即道、太易(無)→一、太極(氣、有)→二、兩儀(天地陰陽)→三(陰陽交感和合)→萬物。
又,朱伯崑《周易通釋》說:“至漢代,易學(xué)家則明確以太極為世界的本源,漢以后的哲學(xué)家多受其影響。在太極的解釋上則主要分為三種說法,代表了不同的哲學(xué)立場:一種如漢唐多數(shù)易學(xué)家所主張,以太極為混沌未分的元氣;一種如魏晉以王弼為代表的易學(xué)哲學(xué)家所主張,以太極為‘無’;另一種如宋代的程頤、朱熹為代表的易學(xué)哲學(xué)家所主張,以太極為宇宙的根本原理——‘理’或‘道’。以太極為氣,由太極兩儀四象的模式發(fā)展出氣本論;以太極為理,則由之發(fā)展為理本論。氣本論與理本論的對立統(tǒng)一是宋以后哲學(xué)發(fā)展的基本線索之一?!?br>
中醫(yī)言太極,太虛也。
可謂是:一人有一人的太極,各家有各家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