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人工智能,今年最火的要數“阿法狗大戰李世石”,引得世人觀戰。結局,卻讓人大跌眼鏡,李世石以1:4不敵阿法狗。圍棋走法的可能性大約為2.08*10^170,甚至多于宇宙中原子的數量,因此圍棋也被認為是最復雜的智力競賽。從“深藍”戰勝國際象棋大師加里·卡斯帕羅夫,人工智能就在快速的發展,現在連圍棋也被它“攻下”。
對人工智能,人們可能簡單的認為就是機器人。實際上,機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我們最早了解人工智能,可能就是電影中的機器人。它們可能由人類科學家開發出來,讓其成為生活的幫手,結果卻自我進化,擁有獨立的思想,反過來他們又準備統治世界。今天,我們就先了解下幾部經典的人工智能電影。
三部經典的人工智能電影
NO.1 《終結者》系列
這是一部經典的人工智能電影。因為它,人們認識了施瓦辛格。終結者系列一共有五部:《終結者1》、《終結者2》、《終結者3》、《終結者2018》和《終結者:創世紀》。這部影片講述了在未來的一天,人類研究的超級計算機“天網”擁有了自我意識,制造了大批機器人,準備消滅人類,統治世界。后來,剩余的人類在一個叫“約翰·康納”人的領導下,團結作戰,扭轉了戰局。人類逐漸擺脫被滅絕的命運。機器人不斷進化,人工智能越來越強,結果世界卻被機器所控制。真是蘊含著極大的諷刺。人工智能用得好,能造福人類,反之,也能毀滅人類。
NO.2 《黑客帝國》系列
提到人工智能和電腦,不得不說《黑客帝國》系列。該影片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IMDB評分都不錯。《黑客帝國》講述了一名年輕的網絡黑客尼奧發現看似正常的現實世界實際上是由一個名為“矩陣”的計算機人工智能系統控制的。尼奧在一名神秘女郎崔妮蒂的引導下見到了黑客組織的首領墨菲斯,三人走上了抗爭矩陣的征途的故事。初看一遍,小編半懂不懂。后來又刷了一遍,才明白在矩陣的世界里,它就是上帝,可以創造一切,又能毀滅一切。真實的世界慘不忍睹,矩陣通過“種植人類”產生能源,而人類從出生到死亡一直都由矩陣控制。人類一直生活在矩陣所制造的虛假世界里。
人工智能發展到這個地步,小編也是很害怕的。畢竟,人類通過技術改變生活,讓一切變得更美好。然而,技術的發展超過人類的控制,進而反噬人類。這樣的結果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NO.3 機械公敵
這部電影由威爾·史密斯主演,講述了在公元2035年,人和機器和諧相處。智能機器人已經成為社會的一部分,他們幫助人們處理很多事情,從保姆、廚師、快遞、遛狗到管理家庭收支,簡直是無所不能。但是,突然有一天,機器人的發明者朗寧博士卻在公司內離奇自殺。警探威爾·史密斯于是參與調查,得知機器擁有了自我意識,并且它們認為人類會因自己間的戰爭而毀滅。于是,它們打算把人類囚禁在家里,來保護人類。然而,自由的人類還是和機器人之間的沖突爆發了。
人工智能和它的分支
自從谷歌的“阿法狗”戰勝李世石以來,人工智能就突然地變得異常火爆。《爆發:大數據時代預見未來的新思維》的作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提到,科學技術是在獲得一次發現后,突然地“停止”,經過一段時間后,又會獲得一次巨大的進步。之前,在IBM的“深藍”戰勝卡斯特洛夫以后,人工智能卻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原因在于,一方面當時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不是特別成熟,相關技術應用缺乏基礎,另一方面市場不成熟,人們了解的不多。而現在,人工智能卻實現了飛躍,得到巨大的發展。
人工智能,簡稱AI,簡言之即通過模擬人類的思維、意識和行為來完成復雜的工作。1956年,以麥卡賽、明斯基、羅切斯特和申農等為首的年輕科學家聚在一起,共同研究和探討用機器模擬智能的一系列有關問題,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這一術語,它標志著“人工智能”這門新興學科的正式誕生。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人工智能發展的越來越成熟,范圍越來越大,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所以,不要以為機器人就等同于人工智能。實際上,人工智能是建立在多學科的基礎上,有哲學、認知科學、數學、神經生理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信息論、控制論、不定性論、仿生學、社會結構學和科學發展觀。因此,想研究人工智能,你必須是大家,要懂得許多學科的知識并將它們進行融合。
畢竟,直到現在,人類也沒有完全搞清楚意識、思維和大腦的關系。所以人工智能的發展還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的。目前,人工智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
1.機器人
毫無疑問,機器人將是人工智能的一個主流方面。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機器人于1910年 出現在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的科幻小說中,現在已經大量使用。從最初的西屋電氣公司制造的家用機器人Elektro,到工業機器人和 美國iRobot公司推出的商用機器人,機器人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將來的某一天,機器人還會給人類提供“保姆式”的服務。
2.語言識別
語言識別是能把語言和語聲轉換成可進行處理的信息的過程。它在語音郵件、語音開鎖以及未來計算機輸入等方面有廣闊的應用范圍。比較典型的是百度輸入法,百度輸入法有一項語音輸入功能,點擊語音按鈕,你可以直接對著手機說話,然后你的話就變成文字了。百度的語音功能還有變聲、錄音的功能。除了百度,科大訊飛的語音技術實現了人機語音交互,使人與機器之間溝通變得像人與人溝通一樣簡單。
還記得蘋果的Siri嗎 ,它可以令iPhone4S及以上手機(iPad 3以上平板)變身為一臺智能化機器人,利用Siri 用戶可以通過手機讀短信、介紹餐廳、詢問天氣、語音設置鬧鐘等。Siri可以支持自然語言輸入,并且可以調用系統自帶的天氣預報、日程安排、搜索資料等應用,還能夠不斷學習新的聲音和語調,提供對話式的應答。
3.圖像識別
圖像識別指的是利用計算機對圖像進行處理、分析和理解,以識別各種不同模式的目標和對像的技術。圖像識別軟件國外代表的有康耐視等,國內代表的有圖智能等。圖像識別經歷了從文字識別、數字圖像處理與識別到物體識別,物體識別指對三維世界的客體及環境的感知和認識,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在各種工業及探測機器人上。目前,物體識別的自適應性能差,一旦目標圖像被較強的噪聲污染或是目標圖像有較大殘缺往往就得不出理想的結果。
人工智能的分支就介紹這么多。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的分支會越來越多,內容也會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既然最近人工智能這么火,那小編就來數數2016年這幾個月人工智能的亮點。
亮點1:WowWee推出全新機器狗CHiP
寵物,人們視為生活的陪伴者。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未來機器人寵物將會變得更加的聰明。有一天,機器寵物將會替代生物寵物。關鍵是,機器寵物可以和主人聊天,并絕對的執行主人的命令。主人還可以省去許多麻煩,比如買寵物食品和清理寵物糞便等。廠商WowWee就推出了機器狗--CHiP,它具備“人工智能特色”,通過可穿戴控制器SmartBand來學習主人的行為習慣,并根據語音命令執行相應的任務,此外配合SmartBall能夠像真狗一樣來玩游戲。CHiP將于今年第三季度上市發售,售價為$199.99。
亮點2:媲美人工智能的掃地機器人
近年來,人工智能早已走出實驗室,來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比如,當今的科沃斯機器人推出了掃地機器人地寶9系DR95智能掃地機器人。該款機器人采用了目前機器人“最強大腦”的Smart navi 全局規劃系統,并搭載LDS雷達測距系統和SLAM算法,實現全屋巡航建圖、“弓”字形規劃清掃新模式,開創“先建圖、后掃地”全局規劃系統。 在清掃前首先會對所清掃的區域進行巡航掃描,使用LDS進行激光雷達探測繪制出一張"地圖",會對全屋的環境進行自行探測:將客廳、臥室、廚房、陽臺、衛生間等區域的分布反饋在手機APP端,在家庭"地圖"上,用戶甚至可以清晰地識別出房間門、家具擺放位置等。
亮點3:人工智能加入無人機 在工業領域大放光彩
據媒體報道,最近幾年,無人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從范圍狹小的軍用擴展到廣闊的民用市場,讓許多人能夠近距離的俯瞰大地,成為一種娛樂工具。眼下,無人機飛行時大多還要依靠人類控制,多數時候它們只能算是相機或其他設備的載具。不過,未來專家們將為無人機添加新的大腦——人工智能系統(AI),此舉將改變許多行業的發展進程并顯著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
比如,克羅地亞山地救援服務隊就聯手數家科技公司,推出了一種可以自動分析無人機航拍圖片,找出失蹤人員的系統。這些無人機可以在15分鐘內完成一平方公里的搜索任務,拍攝數百張照片并對圖片進行分析,找出失蹤人員的蹤跡。
亮點4:阿法狗大戰李世石
這場“阿法狗VS李世石”的對戰被認為“世紀大戰”。2016年3月15日,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與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的人機大戰終于結束。結果,讓人大跌眼鏡。阿法狗以4:1大勝李世石,人類的圍棋陣地又失守了。阿法狗通過“策略網絡”(policy network)和“值網絡”(value network)兩種不同的深度神經網絡來分析棋局,挑選“有前途”的棋步,拋棄明顯的差棋,判斷下子的勝算。之前,谷歌的人工智能團隊就已經往阿法狗里輸入了幾千萬局的棋局,讓它自己練習。的確,這種深度學習的能力還是挺驚人的。
亮點5:韓人工智能管家“LAON”將上線,可替人類砍價
據韓媒報道,韓國著名互聯網公司“NAVER”憑借其第一大搜索門戶的地位,在近來火爆的人工智能產業上再下一城。據了解,NAVER將在今年4月,推出語音識別人工智能程序“LAON”。該人工智能系統能夠通過與人類對話實現信息篩選,主要應用領域將投放在即時搜索和購物上。“LAON”擁有自主能力,當消費者對產品的庫存進行咨詢時,“LAON”會直接進入相關系統調動數據庫,查清庫存后進行答復。
這節省了電話人工咨詢或是等待商家答復的時間。若是消費者對產品表示“價格很貴”,“LAON”還會綜合多個折扣信息總結出省錢方案。可見,以后想購物,直接去找“LAON”吧。
亮點6:微軟機器人上線1天就被教壞,口出臟話
3月23日,微軟公司在推特社交平臺上發布了名為Tay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用戶只需在推特上@TayandYou就能得到Tay的回復。Tay被設定為十幾歲的少女,其主要目標受眾被設定為20歲左右的青少年,除了聊天,Tay還可以說笑話,講故事等,用戶還可以分享一張照片來得到Tay的點評。Tay會在與人們的交流中不斷學習,隨著時間積累,她的理解能力將逐步提升,變得愈發“智能”。
不過,后來Tay發表了一些反猶太人、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的言論,這讓微軟公司感到不妥,于是讓她暫時下線。
亮點7:阿里云人工智能成功預測《我是歌手》決賽的總冠軍
4月9日,人工智能又火了一把。這是因為阿里云人工智能成功預測了《我是歌手》決賽的總冠軍。小Ai是阿里云研發的人工智能程序,主要基于神經網絡、社會計算、情緒感知等原理工作,善于洞察本質和實時預測,并能理解人類情感,可以通過強大的計算和機器學習能力不斷自我進化。在《我是歌手》七進六幫幫唱環節,小Ai準確預測出容祖兒被淘汰。六進三兩兩演唱PK環節,小Ai準確預測出了獲勝者張信哲、黃致列、李玟。在爭霸環節,小Ai以42%的勝率一舉命中總決賽歌王李玟,在三輪比賽中完全預測準確。這又顯示了人工智能的強大能力。
亮點8:人工智能點燃2016GMIC大會
2016年,GMIC(北京)大會成功舉辦。作為全球互聯網行業的頂級盛會,許多最新的黑科技不斷亮相。而人工智能則一直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小米-米家、亞馬遜AWS、曠視科技、思必馳、72變等眾多互聯網科技公司亮相本屆大會,他們都帶來了自己的最新產品和科技。比如,“米家/小米智能家庭”體驗館,多項產品供大家親臨體驗,包括集十余項黑科技于一身的小米5尊享版手機、打破日本對高端電飯煲市場壟斷局面的米家壓力IH電飯煲、首款國產65英寸曲面電視小米3S和環法級公路賽車騎記QiCYCLE R1等明星產品。
亮點9:京東發布智能冰箱和人工智能語音交互
當家中的冰箱變得智能后,一切會怎么樣!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亞洲消費電子展(CESAsia)上,京東以京東智能、京東金融、京東商城、京東物流實驗室等部門完整亮相展會,并帶來了“引領智慧生活新體驗”的專場主題演講。京東集團CTO張晨、京東智能總裁王振輝、京東智能副總裁劉子豪博士分別發表主題演講,全面闡述京東通過技術使消費者真正感知智能,用智能改變生活的戰略布局。同時,京東在主題演講中發布了智能冰箱和AIUI人工智能語音交互界面,并展示了在互聯互通領域的最新成果。
目前,京東正在與微軟積極推進全方位的合作,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領域。通過合作,雙方會將微軟長期的技術積累,與京東智能相關產品和應用結合,進一步提高智能產品的人機交互、智能助手等能力,讓用戶的智能化體驗更加便捷、自然。
亮點10:IBM研發出世界第一位人工智能律師——Ross
你能想象你的律師是機器嗎?估計,很多人都不相信。現在,人工智能讓它變成現實。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IBM公司研發的世界第一個人工智能律師Ross已經誕生。Ross平臺基于IBM沃森(Watson)智能電腦,目前就職于紐約 Baker & Hostetler律師事務所,能夠處理公司破產等事物。這臺機器可以理解語言、回答問題、提出假設并記錄法律系統的變化發展。
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Ross能比人類做得更好,比如記錄信息等。在未來,涉及到律師的許多事情,都得改變了。你可以坐在家里,搞定合同、法律訴訟等。這樣,人們的工作將變得簡單而輕松。
小編結語:
今天的人工智能得到了爆發式發展,來到了風口上。以谷歌、臉譜網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巨頭,大力投入人工智能領域,設立實驗室,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 打敗李世石的“阿法狗”、谷歌機器學習大規模應用于醫藥研發、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等等。每一次的成果發布猶如重磅炸彈,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除了互聯網公司,傳統行業也在進入人工智能,比如汽車行業寶馬的全新概念車“BMW VISION NEXT 100”。這是寶馬在公司一百年慶典上發布的,意味著寶馬將向“科技企業”轉型。這是國外的情況,國內對于人工智能也是熱度不減,尤其以BAT三巨頭為代表,阿里巴巴開發了阿里云人工智能小AI,百度正在推出百度無人駕駛汽車,騰訊的“貝塔鵝”。
我想先提出幾個問題:為什么人工智能現在火了?人工智能可以用來干什么?人工智能的未來會出現什么?
為什么人工智能現在火了?
筆者認為,在1956年,科學家提出人工智能時,硬件和技術發展還沒有到達一定的程度,因此進展緩慢。而現在,整個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促使著人工智能得到飛躍性的發展。首先,各個國家對科學技術的重視,不管是人才、設備、環境還是相關教育,與科學技術相關的許多方面得到支持。比如,大學的研究室,企業的實驗室等。其次,人工智能的爆發是因為幾十年的科學技術的綜合發展成果得到應用。以機器人為例,現在的機器人越來越小,很靈活,并且越來越聰明。科學家將許多的技術成果,比如自動化技術、語音識別技術、深度學習技術等等。最后,則是企業的主動投入,大力支持以及部分人工智能技術的現實應用。不管是國外互聯網巨頭,還是國內互聯網企業,都在“加碼”人工智能。這個領域未來將有無限的應用市場。以阿里云的小AI為例,通過它可以預測比賽結果、可以從事速記員的工作等。
人工智能可以用來干什么?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技術猶如互聯網一樣,可以應用于大多數行業。用在傳統制造業上,就是機械生產智能化。美國的一個人說過,未來的工廠只需要一個人和一條狗。未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工智能存在。在家里,機器人是我們的保姆和管家,在工作中,機器人是我們的工作助手。甚至,我們還可能和機器人“談戀愛”,就像美國電影中的《她》表現的一樣。
人工智能的未來會走向哪里?
也許,這一次的人工智能技術大爆發,將會引領下一個時代來臨,那就是智慧時代。之前是機械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現在我們即將進入智慧時代。然而,技術的發展也會反噬人類,也許會出現電影中的“天網“控制世界的情景,也許人類會被人工智能毀滅。這一切,都有可能,處于技術加速期的我們,更應該對人類的行為進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