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顏說:
從9月2號和波蘭隊比賽的失誤開始,
凝聚了姚明、易建聯這一代人心血的中國男籃,
就一直牽動著國人的心弦。
前天,在對陣委內瑞拉的比賽中,
中國男籃大比分落敗。
本就處于風口浪尖的男籃教練李楠和球員周琦,
再一次成了輿論的靶子。
其實自劉翔之后,國人對于運動員的勝負
已經有了極高的寬容度。
這一次之所以如此不滿,原因不外乎八個字: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這世上,比“我輸了”更令人心碎的,
莫過于“我本可以”。
比起對勝利的渴望,球迷們更想看到的
其實是運動員們拼盡全力的熱血一搏。
國人的這份期待,中國男籃并沒有滿足。
而完成它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格斗女選手。
在男籃惜敗波蘭的兩天前,
在全球綜合格斗的最高賽場上,
她代表中國,
拿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UFC比賽的世界冠軍。
了解她故事的人都為她落淚喝彩,
因為她的故事里,
記錄的并非一項賽事的榮譽,
更記錄了千千萬萬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懷揣夢想、永不放棄、永遠熱血的生命征程。
2019年8月31日晚,深圳大運體育中心豎起了一座高高的拳臺。
一位來自河北邯鄲的姑娘在全場的高呼聲中,鉆進了拳臺上的八角籠里。
彼時,那里正在舉行UFC(終極格斗冠軍賽)格斗之夜。姑娘身處的那座四四方方的鐵籠,成了世界女子MMA(綜合格斗)草量級(最輕級別)金腰帶爭奪的修羅場。
鐵籠里,她的對手——巴西女拳王、金腰帶持有者杰西卡·安德拉德,正虎視眈眈地看著她。
賽前,外界對來自拉美的安德拉德非常看好。
她擁有冠絕女子草量級的絕對力量,還能“旱地拔蔥”般地抱摔對手,實戰經驗豐富,今年5月份剛拿下金腰帶,排名世界第一。
杰西卡·安德拉德
而來自河北的姑娘呢?
在參加這場比賽之前,她只打過3場UFC的比賽。
她是“半路出家”的選手,曾因為知名度太低,只能一邊做銷售一邊“兼職打拳”。她向UFC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選手們下戰書時,幾乎所有人都要問一句:
“Who is she?”
許多曾拿過UFC冠軍的選手都公開表示:這幾乎是一場沒有懸念的PK。
而比賽的過程,也確實沒有懸念。
開場哨響起之后,河北姑娘不顧一切地貼近選手,一套干凈利落的組合拳徹底打亂了安德拉德的攻擊節奏。
隨后,她趁對手失誤的空檔,狠狠地壓住對手的頭,一連串的膝擊讓對手徹底失去招架的能力。
電光石火間,勝負的天平迅速傾斜。
當安德拉德被河北姑娘按在鐵籠邊上壓著暴揍的時候,裁判終止了比賽。
那一刻,距離比賽開始,只過去了42秒。
42秒,TKO(技術擊倒)女子草量級世界拳王,什么概念?
按照普通人的理解,幾乎相當于周琦狂虐詹姆斯、順便上演了一出麥迪專屬的“35秒奇跡”,并且還奪得了NBA歷史上首個華人MVP。
那一夜,她配得上所有的榮光。
她叫張偉麗。奪冠后,有網友稱她為“全中國最能打的女人”。
只可惜,她奪冠的消息尚未發酵,便迅速淹沒在了輿論對中國男籃的聲討之中。
今天,顏顏想跟大家聊聊她的故事。
因為這個故事,包含的并不僅僅是中國運動員在一項賽事里的榮譽。
更包含著千千萬萬像她、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懷揣夢想、永不放棄、永遠熱血的生命征程。
河北邯鄲,是一座歷史名城。“邯鄲學步”發源于此,風靡太極圈的“楊氏太極”也開創于此地。
故而從古到今,邯鄲人素來崇尚習武。出生在這里的張偉麗,也在尚武的氛圍中,一點點被浸染。
她生在一個煤礦工人家庭。貧寒的出身并沒有增添女孩性格里的自卑,母親對她的歷練反而讓她自小便有了“好斗”的本性。
張偉麗和父母
6歲那年,母親送她去武術師父身邊,讓她跟著習武。練著練著,張偉麗練出來點感覺,天天吵著母親要進武校“進修”。
12歲時,她如愿以償踏入武校的大門。深受金庸武俠影響的她,正式開啟了自己的習武之路。
可她沒想到,這條路從一開始,她便走得磕磕絆絆。
在武校,學生之間也存在老生欺負新生的“傳統”。剛進門的張偉麗經常被師兄們拉去練手,被打得鼻青臉腫是常事。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師兄們發現這個小師妹跟其他學生有點不一樣——面對他們一次次地挑釁,她沒有任何退縮,反而把一招一式練得更為精進。
7個月的時間里,張偉麗完成了從“菜雞”到“孩子王”的蛻變。曾經那些揍過她的孩子,被她挨個“反殺”了一遍。
新來的教練對這個小眼睛女孩刮目相看,兩年后,將她送上了河北省青年散打比賽的擂臺。
在那里,她拿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冠軍——河北青年散打冠軍。
奪冠后的張偉麗,被選拔進了南京體院進行散打訓練。在體院里,她是最刻苦、最勤奮的一個,別人踢側踹腿100次,她便要求自己踢500次。
武術這件事,是全天下最騙不得人的東西。吃得下苦、堅持得住,你才能贏。可命運跟張偉麗開了個玩笑——
她沒輸在擂臺,卻敗給了傷病。
17歲那年,在家人的勸說下,飽受傷病困擾的張偉麗從散打隊退役。
家人勸她:“別練了,這行業就業面本來就窄。女孩子大了,嫁個婆家生個孩子就可以了。”
張偉麗默默聽著不說話,心里卻淌著淚:“我覺得,我的人生不應該這么平凡。”
唯一支持她的,就是當年送她進武俠的媽媽。媽媽告訴她:
“去北京吧。城市大,離家也算近,先去闖闖看看。”
她沒猶豫,收拾行囊便上了路。那時候的她,還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究竟該走向何方。可與其平庸地茍活,不如熱烈地燃燒。
“人只能活一輩子,為什么不選擇活得有價值一些?”
北漂的日子很難。
17歲的張偉麗,沒有學歷、沒有背景,除了一身武藝沒有任何其他特長,在北京的前幾年,她幾乎干遍了所有底層的工作:
幼兒園老師、酒店前臺收銀、社區保安、給他人做保鏢……
平淡的日子里,生活充滿了刺。戳著平凡人麻木的神經,也戳著追光者那顆滾燙的心。
習武之人,不怕生活的苦,卻最怕執著的夢想無處安放。
每天上班下班的空檔,張偉麗都堅持著跑步和力量訓練。她像一只豹子,一直隱忍、默默舔舐著被平淡刺痛的傷口,等待一個機會來厚積薄發。
這個機會,在她去應聘健身房銷售的工作時,來臨了。
在那家健身房里,正在被面試的張偉麗一眼瞥見了場館中央的拳臺。拳臺上,教練和學員正在進行對抗練習。
生活是窩囊的,可搏擊是痛快的。
那一拳一腿,看似打在了手靶上,在張偉麗的眼里,卻無疑是最生活最好的回擊。
“請問,如果我來上班,那個拳臺我可以練嗎?”
“可以啊!”老板給了她一個很干脆的回復。
她沒有猶豫,第二天便來健身房報道。觸摸著場館里的拳臺,她覺得自己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命運安排張偉麗跟拳臺再次觸電,她不想辜負命運這番美意。
為了訓練,她每天早晨6點起床,到健身房練習柔術。下午和晚上是上班時間,晚上10點下班后,回家收拾洗漱,卸下一天的疲倦后入睡。
這樣的日子,周而復始,循環往復。
在外人看來,這樣的生活枯燥單調又辛苦。可在張偉麗看來,和搏擊相伴的每一天都是熱血的
除了珍惜每分每秒的訓練時間,她把本職工作做得也非常出色,來健身房的第一個月就拿下了當月的銷售冠軍。
在她曾工作過的健身房里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妻子在家待產的丈夫,吃完飯遛彎遛到健身房。張偉麗接待了他,對著他一頓猛說,說得對方當即回家拿了卡來辦會員,還順便把媳婦的會員一起辦了。
“倒不是因為我會說,而是當你喜歡一項東西的時候,你會非常有激情。這個人就會被你感染,然后就要練。”
在她的感染下,健身房里許多練綜合格斗的男性都成了她的“陪練”。她的教練蔡學軍說:
“她跟所有男運動員一起練,你從來感覺不到她會害怕。”
這份底氣,來自于她日復一日的苦練,也來自于她心底里對夢想的那份堅持。
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她堅信:“我只有練到沒有任何短板,才能成為高手。”
在電影《燃情歲月》中,布拉德·皮特說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如果按照自己的內心活下去,要么成為一個瘋子,要么成為一個傳奇。”
可每一個傳奇,都不外乎是汗水與眼淚的鑄就。
2014年,張偉麗說服家人,正式成為一名綜合格斗職業選手。
可在中國,無論是拳擊、搏擊還是綜合格斗,99%的職業選手,過得都是苦逼的生活。
曾經擊敗過日本拳王、拿下過金腰帶的“外賣拳王”張方勇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為了維持拳擊訓練,他不得不在練習和比賽的間隙送外賣。為了多完成一單工作量,他餓著肚子穿梭在昆明的大街小巷,一天只吃一頓飯。
拿下金腰帶后,張方勇“外賣拳王”的身份火了。綜藝上了,媒體話題度高了,可他的收入卻依然不見起色。
張方勇的日常就只是訓練和送外賣
在這個圈子里,沒有所謂的金字塔式收入結構,只有1%與99%的劃分。
1%的拳手和格斗選手拿著高額的出場費,剩下的人只能靠各種兼職工作來為夢想苦苦支撐。
張偉麗也不例外。
走上職業化道路后,首先面臨的問題是比賽少,能賺取的獎金和出場費就少。而日常的訓練和營養補充又需要花很多錢,自費訓練的她,生活中常常捉襟見肘。
張偉麗不是沒有賺錢的機會。在UFC的比賽中,有一項名為“花紅”的獎勵。如果比賽打得刺激、足夠激烈、觀賞性高,主辦方會額外給勝利者一筆錢。
只是這筆錢,她從沒拿過。
“如果我不終結的話,(對手)會更慘,臉上的傷更多。我想拿花紅、拖到第二局打她,對我來講很容易。但我覺得不能那樣,尤其作為運動員來說。”
她想靠夢想養活自己,但她更希望自己打的每一場格斗比賽,都堂堂正正、干干凈凈。
然而夢想,也從來不會辜負像她一樣執著又熱血的人。
在中國昆侖決綜合格斗的擂臺上,她創下了15連勝的記錄,擊敗了各路對手,豪奪總冠軍。
2018年5月,她的苦苦堅持換來了UFC的簽約。
作為全球最頂級的綜合格斗賽事,UFC的這一橄欖枝給了張偉麗登高的機會。
她開始有機會身披五星紅旗、向世界各地的頂級選手發出邀約,以國之名來戰斗。
追夢這件事,她堅持了6年。
但她沒料到的是,實現夢想這件事,命運只花了她391天的時間。
張偉麗第一次打UFC是在美國洛杉磯。
頭一回鉆進八角籠,她很慌。
在異國他鄉的格斗賽場,舉目四望皆是高鼻梁綠眼睛,臺下依舊人聲鼎沸,卻沒有一聲是為她而吶喊。
那時候她還是UFC排行榜上的一只“菜鳥”,為了能拿到入場券,幾乎是傾家蕩產來美國打這場比賽。
她的教練和團隊因為簽證問題被迫滯留在國內,最后只有她孤身一人漂洋過海。
事后她回憶,那是她一生中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刻。
可對于她而言,孤獨也好,熱鬧也罷,從站上拳臺的那一刻起,就都與她無關了。
作為一個沒有背景、沒有資產、沒有依靠的“北漂”,她把每一次出戰,都當成命運的最后一搏。
贏了,則繼續向前;輸了,便再無出路。
最終,她拿下了UFC的開門紅——那場比賽,媒體用“霸氣”、“碾壓”等詞語形容她對對手的進攻。
她每一次痛擊對手,都像是要對生活、對個人命運進行一次絕地反擊。
命運從此改寫。
那場比賽之后,張偉麗又連贏兩場,個人世界排名升至第7。在中國的UFC歷史中,這已是破紀錄的壯舉。
故事的結尾,她如愿以償地讓五星紅旗飄揚在UFC終極格斗大賽的會場。站在八角籠里,她身披國旗,對著鏡頭,驕傲地說了三句話:
“My name is Zhang WeiLi(我叫張偉麗)”
“I'm from China(我來自中國)”
“Remember me(請記住我)”
這個身材小小、皮膚黝黑的河北姑娘,終于從“北漂”的洪流里脫穎而出,把一個關于夢想的故事,用拳頭和熱血譜寫得格外感人。
今年的7月20號,是李小龍逝世46周年的紀念日。那一天,UFC的官方微博發了一條紀念李小龍的話題。
從李小龍改進傳統武術、提出綜合格斗的概念,到1993年第一場UFC比賽的舉辦,在長達26年的時間里,無論男女,從來沒有黃種人在這項比賽中拿過冠軍。
張偉麗刷新的不僅僅是一項中國體育賽事的新成就,她更是為中國乃至亞洲體壇、創造了一個新的奇跡。
曾經,我以為“夢想”這個詞光芒萬丈,離平凡人的生活很遙遠。
但當張偉麗得勝之后、高舉雙拳怒吼的那一刻,我才明白:
夢想是不會發光的,發光的永遠都是那些追夢的平凡人。
《阿飛正傳》里說:
“這世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一直飛,飛累了就在風里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就是它死亡的時候。
而那些懷揣夢想、拼命奔跑的人,又何嘗不是這樣?
“夢想”這個詞,在10年前的網文里、在5年前的選秀舞臺上、在當下的新媒體語境中,已經被用爛了。
同樣作為90后,我們這一代人自從踏入社會工作之后,似乎便開始羞于談及最初的夢想。
我們總是說,夢想遙不可及,生活還得繼續。
但或許,那只是我們逃避挫折的借口罷了。
張偉麗曾說:“要成為冠軍很難,真的很難。”
但為了這個冠軍,許多追夢人依然選擇在每一個奔波的日夜、每一段艱難的旅程和每一場血花四濺的比賽中咬牙堅持。
他們不為別的,只為了向世人證明:
“我的人生價值,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這世上,還有什么比這更酷、更熱血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