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五臟六腑都相互關聯,只要有一個臟器虛弱,如果不加以調理,就會影響其他臟器,所以當你發現自己有虛弱的跡象,就要對癥下藥,早做調理,以防連累別的臟器!
調理五臟,從調理以下四大虛開始: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氣虛:氣虛就好像人體的燃料不足,從而導致動力不足;
血虛:血虛就是人體的營養液不足,進而導致身體枯燥、營養不良;
陽虛:陽虛,則相當于陽光不足,所以會讓人感到寒冷。
陰虛:陰虛相當于水和津液不足,所以出現燥熱;
以上四類病癥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01
氣虛重在補氣
反復感冒、老愛出汗、不愛運動、氣短懶言、容易疲乏、易出汗,舌淡紅、胖、嫩、邊有齒痕,脈象虛緩(脈動細、懦、軟、慢)。很多小孩反復感冒,被稱作復感兒,這也和氣虛體質有關。
其他表現
面色萎黃或淡白,目光少神,口淡,嘴唇干癟,毛發沒有光澤,頭暈,健忘,大便正常,或雖便秘但不硬結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覺未盡,小便正常或偏。
男女有別:
男性性功能較弱,女性則月經量少且色偏淡、白帶多而稀薄。
艾灸補氣:足三里,神闕,關元,脾俞,氣海,百會,肺俞等。
針灸補氣:足三里,百會,三陰交,氣海,關元,脾俞,肺俞等。
按摩補氣:按摩足三里,關元,揉腹,捏脊等。
注射補氣:黃芪注射液注射足三里。胎盤注射液注射三陰交等。
中藥補氣:黃芪,人參,黨參,太子參,黃精,西洋參,白術等。
成藥補氣:補中益氣丸,十全大補膏,歸脾丸,參苓白術丸等。
輸液補氣:黃芪注射液,參麥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等。
藥茶補氣:人參靈芝茶,黃芪枸杞茶,洋參麥冬茶等。
藥膳補氣:黃芪心肺湯,人參燉母雞,黨參燉排骨等。
藥酒補氣:黃芪,人參,靈芝,麥冬,枸杞子等泡酒飲。
飲食補氣:海參,雞蛋,紅棗,牛羊胎盤,芡實,山藥,蓮子等。
運動補氣:氣功,太極,導引,武術,健身操,適當活動等。
生活補氣:生活作息規律,勞逸結合,心態平衡等。
治病補氣:有病早治根治,切勿拖延,防止久病耗氣。
病后補氣:大病術后產后均應及時調理虛損,防止氣虛。
技巧補氣:呼吸吐納,意守丹田,三分饑寒,百事有節等。
02
血虛重在補血
血虛的癥狀
血虛的人表現為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肌膚干燥、肢端發麻等癥狀。
注意:血虛不補,后果很嚴重!
血可以滋潤皮膚,血氣充盈則面色紅潤,血虛容易出現面色蠟黃、肌膚干燥、面部黃褐斑等。
血虛的直接后果就是容易長斑!
斑的產生與皮膚的代謝功能直接相關,代謝功能好,體內的廢物就能夠被順利代謝出去,不會停留在皮膚上形成斑;反之,如果皮膚的代謝功能差,就容易長斑。
此外,血虛如果不及時補血的話,還會嚴重后果,頭暈眼花,失眠健忘,心悸怔忡,月經量少或經閉。
艾灸養血:足三里、三陰交、神闕、中脘、血海等。
針灸養血:足三里、三陰交、脾俞、血海、膈俞等。
埋線養血:足三里、腎俞、脾俞、肝俞等埋線。
注射養血:胎盤、當歸、黃芪、B12針注射足三里、三陰交等。
草藥養血:當歸、何首烏、阿膠、熟地黃、枸杞子、黃芪等。
成藥養血:十全大補膏、歸脾丸、復方阿膠漿、當歸補血膏等。
飲食養血:桂圓、老母雞、紅棗、雞蛋黃、豬肝、瘦肉、魚類等。
生活養血:生活規律、勞逸結合、營養均衡、鐵鍋炒菜、禁濃茶。
節省養血:避免久視傷血、久思耗血、久勞損血、外傷出血等。
治病養血:防治出血、腎衰、再障、月經過多、崩漏等疾病。
西藥養血:維生素C、維生素B12、富馬酸鐵等。
輸液養血:代血漿,全血,參麥針等輸液。
術后養血:大病、大小手術后、產后、人流后均應養氣血。
藥酒養血:黃芪、當歸、人參、何首烏、枸杞子等泡酒飲。
藥茶養血:當歸桂圓茶、枸杞黑芝麻茶、酸棗仁茶等。
藥膳養血:黃芪當歸燉老母雞、當歸羊肉湯等。
03
陰虛重在養陰
陰虛的癥狀
又稱陰虛火旺,俗稱虛火,陰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容易口干、皮膚干、眼干、大便干,總覺得很缺水。手足心熱,平素易口燥舌干,鼻微干,口渴喜冷飲,大便干燥,舌紅少津少苔。體形多瘦長,不耐暑熱,容易失眠。
其他表現
面色潮紅、有烘熱感,兩目干澀,視物模糊,唇紅微干,皮膚偏干、易生皺紋,眩暈耳鳴,睡眠差,小便短,脈象細弦或數(像一根絲線那么小,軟弱無力)。
男女有別
男性性功能亢進、遺精;女性經血不足、量少,月經提前。
艾灸養陰:三陰交、腎俞、肝俞等。
針灸養陰:太溪、照海、三陰交、腎俞等。
草藥養陰:麥冬,沙參,石斛,玉竹,天冬,山茱萸等。
成藥養陰:六味地黃丸、麥味地黃丸、養陰清肺丸等。
飲食養陰:秋梨,蜂蜜,蔬菜瓜果,百合,銀耳等。
生活養陰:叩齒咽津,揉搓涌泉,取暖開空調多飲。
止損養陰:少嗑瓜子,少風吹日曬,戒煙,節制房事等。
增濕養陰:濕毛巾濕衣服晾在室內,室內放水盆,增濕器等。
藥酒養陰:麥冬、百合、石斛、熟地黃、山茱萸等泡酒飲。
藥茶養陰:百合、麥冬、天冬、沙參、玉竹等泡茶飲。
藥膳養陰:銀耳百合湯、枸杞燉甲魚、黑芝麻油等。
治病養陰:糖尿病、甲亢、反復上火、更年期綜合征等多養陰。
地域養陰:西北干燥容易傷陰,東南潮濕可減少水分蒸發護陰。
秋冬養陰:秋冬氣候干燥,水分蒸發過多,應當養陰護陰藏精。
補液養陰:急性病脫水口干尿少,輸液可迅速改善。
急下存陰:中醫治療溫病用通便退熱來護陰,防止真陰虧損。
04
陽虛重在養陽
陽虛的癥狀
陽虛又稱陽虛火衰,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陽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陽氣不足,肌肉松軟、特別是胃、胳膊和膝蓋處容易感到涼颼颼的,經常手腳冰涼。喜熱飲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苔淡、胖、嫩,舌苔邊有齒痕,脈象沉遲(脈象沉而且遲,只有深按才能摸到,而且脈搏小于每分鐘60次)。
其他表現
面色蒼白,眼睛無華,口唇色淡,毛發易落,易出汗,大便稀薄,小便清長。
男女有別
男性性功能減弱,精子量少、活力弱;女性月經量少、痛經甚至閉經,有部分可能引起不孕。
艾灸補陽:神闕、關元、氣海、大椎、命門、涌泉等。
針灸補陽:氣海、關元、足三里、百會、命門等。
貼穴補陽:慢支肺俞三伏貼,前列腺炎白胡椒神闕貼,艾磁灸等。
拔罐補陽:大椎、神闕、命門、肺俞等拔罐除寒護陽。
草藥補陽:人參、附子、肉桂、巴戟、蓯蓉、鹿茸、桂枝等。
成藥補陽:金匱腎氣丸、附子理中丸、艾附暖宮丸等。
運動補陽:氣功太極、勞動鍛煉、田徑武術等運動生陽。
洗浴補陽:制川草烏、補骨脂、桂枝、附子、干姜等洗浴。
治病護陽:防治痛經、慢支、甲減、風濕、慢性腹瀉等寒病。
防寒護陽:少貪生冷、個人防護、取暖防寒,減少陽氣體虧損。
火炕補陽:堅持睡火炕,對虛寒體質、老年人有很好護陽作用。
藥酒補陽:人參、肉蓯蓉、巴戟天、鹿茸等浸酒服可補陽。
藥膳補陽:人參當歸黃芪燉老母雞、當歸附子羊肉湯等。
藥茶補陽:人參茶、姜紅茶、枸杞茶、蓯蓉茶等。
春夏護陽:春夏陽在體表,內臟陽氣不足,須防寒陽。
除了上面四大虛癥,人體還有兩虛的體質。
兩虛體質
體虛者亦常出現兩虛之體,兩虛之體有以下幾種:
氣陰兩虛:既有氣虛又有陰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有頭暈、乏力、腿軟等氣虛表現,又有升火、咽干、舌紅等陰虛表現,但沒有慢性疾病,這種體質稱氣陰兩虛體質,進補宜采用益氣養陰之補法,即在進補時應同時考慮補氣和補陰。
陰陽兩虛:既有陰虛又有陽虛,稱陰陽兩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進補宜采用陰陽并補,養陰溫陽和滋陰壯陽等補法。
氣血兩虛:氣血兩虛一般出現在貧血、白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大出血后、婦女月經過多者等,其主要表現為;既有氣虛的表現,又有血虛的表現,進補宜采用益氣生血、培補氣血、氣血并補。
總結:中醫理論認為,人的生命活動以陰陽臟腑氣血為依據,陰陽臟腑氣血平衡則能健康無恙,延年益壽。人體正氣分陰陽之氣,疾病的發生就是氣血陰陽失去平衡,出現陰陽偏盛或陰陽偏衰的結果。好多人為了健康盲目的進補因為一些體制的不同,效果大補一樣。也有的人認為越是貴重的藥材越滋補,殊不知,自己的身體體制不一樣,進補的方法和藥材卻大不相同。
要想身體健康,就一定要分清體質進補,只有補對了,我們的身體才會越來越健康長壽!同意的請點個贊!
本期編輯艾灸君:蘇三
⊙版權聲明:本文為《艾灸祛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