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該去哪兒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去哪里養老,選擇怎樣的養老方式,已經成為擺在越來越多人面前的一道選擇題,而且是必選題。無論你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還是五六十歲的老年人,都必須做出回答。那么,我們身邊常見的養老方式有哪些呢?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
家庭養老:成本較低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盡管目前我國養老機構數量不斷增多,軟硬件措施不斷完善,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老年人還是選擇在自己家里養老,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老年人的“戀家情結”。
寡居多年的張阿姨退休已經有兩年時間,目前她和兒子一家擠在一間50平米的小套房里。由于生活習慣不同等原因,她與兒媳經常起沖突,但她仍舊選擇在自己家中養老。“孩子他爸去得早,我自己帶著兒子過了大半輩子,真是舍不得離開他。雖然現在家里房子小,和兒媳也經常有些小摩擦,但我們畢竟是一家人啊。”張阿姨說。
而家住上海市楊浦區的趙先生卻認為,家庭養老好處多多,舒服省錢又方便。趙先生為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上海市中等水平的養老院一個月的花銷最少要4000元左右(不包括特別護理費等)。而在家里聘請終點工做飯、收拾家務,再加上自己吃飯的花銷,一個月最多花費2500元。趙先生說:“錢還是小事,主要是在家待著舒服,養老院再好,也沒有自己家里自在啊。在家里我可以想吃啥買啥,想去哪兒去哪兒,逍遙又方便。”
盡管目前家庭養老的人數眾多,但不少專家指出,家庭養老也存在缺點,隨著獨居老人的增多,保障老人的安全性成為了一大難題。空巢老人一旦發生意外,鄰居、家人又沒有及時發現,很可能耽誤救治。據統計,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每年光突發跌倒的老人就高達2500萬人之多,其他的心腦血管突發疾病及骨折和意外傷害等事件更是在老人群體中呈高發態勢。
居家養老:上門服務
一般來說,家庭養老比較適合健康狀況良好,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的老年人。而對于一些平日生活需要專人輔助料理,而家人又因為工作等原因無法親力親為時,居家養老也許就是不錯的選擇。
家住北京的郭爺爺今年70歲,由于長期罹患靜脈炎,導致他下肢潰爛,原有5厘米傷口的周圍組織發黑發紫,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正因如此,郭爺爺的子女們必須輪流著全天候照顧他。看著孩子們耽誤了工作來照顧自己,他的情緒非常低落,整日處于憂郁狀態。半年前,郭爺爺接受了北京青松居家養老康復護理服務中心提供的上門康復護理服務,現在他不僅傷口愈合,恢復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也將兒女解放出來,同時,郭爺爺的心情也變好了。
據青松居家養老康復護理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目前很多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家政服務機構等服務機構都可以提供日常家庭照料、康復護理、養生指導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上門服務,其中居家康復護理(即上門為失能或半失能、失智老年人、病后術后康復期人群提供專業化和規范化的長期照護)最受老人們歡迎。
機構養老:老有所樂
相比于前兩種養老方式,機構養老最顯著的優勢在于安全性較有保障。在采訪中記者看到,大部分養老機構配有專門的看護人員,提供一至三級不等的護理服務,有些還針對特殊需要的老人開設特別護理服務。老人如有需要,可以隨叫隨到。而一些條件更好的機構還配有24小時專職醫生,老人平日的一些小毛病在院內就能得到醫治,即便需要上醫院,也能在護理人員的陪同下前往。與獨居老人的安全性相比,養老院顯然高出不少。另外,養老機構還開設興趣班、組織唱歌比賽等娛樂活動讓老年人老有所樂。
81歲的商先生在廣州某養老院已經生活了9年,退休前他是廣東一所大學的老師,3個孩子都在國外生活。孩子們多次邀請他出國養老,但他擔心自己不能適應國外的環境,就決定留在國內。由于很難請到合心意的保姆,于是他選擇了入住養老院。年輕時他就喜歡書法,退休后又有大量時間練習鉆研,他的書法作品在老年大賽中多次獲獎,還入選了多本畫冊。于是,他在養老院辦起了培訓班,教授老年朋友書法技藝,還因此結交了不少喜愛書法的朋友。
當然,也不是所有老年人都可以適應養老院的生活。剛剛入住養老院半年的陳先生就向記者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平時家里人工作都很忙,他們考慮到我一個人居住無人照顧,就把我送到了養老院。在這里住了半年,我非常不習慣。一方面感覺養老院的生活非常不自由,需要家屬簽名證明才能夠放行離開。另一方面因為還沒有認識到新朋友,所以比較孤單。”
鏈接
國外養老新方式
互助養老:是指老人與家庭外的其他人或同齡人,在自愿的基礎上結合起來,相互扶持、相互照顧的模式。它具體包括老年人結伴而居的拼家養老、社區內成員相互照顧的社區互助養老等很多形式。在德國,有很多老年人共同購買一棟別墅,分戶而居,由相對年輕的老人照顧高齡老人。還有的地方安排了一些大學生和獨居老人合住,由大學生照顧老人。瑞士也建立了很多“結伴而居”的“室友之家”。
候鳥式養老:是指老年人像候鳥一樣隨著季節和時令的變化而變換生活地點的養老方式。這種養老方式總能使老年人享受到最好的氣候條件和最優美的生活環境。美國的佛羅里達,日本的福岡、北海道,韓國的濟洲島都是老年人相對集中的“遷徙”目的地。
異地養老:是遵循比較優勢原理,利用移入地和移出地不同地域的房價、生活費用標準等的差異,或利用環境、氣候等條件的差別,以移居并適度集中方式養老。如美國就建立了大量的“退休新鎮”、“退休新村”,吸引老人移居養老。
鄉村田園養老:鄉村的空氣新鮮、生態環境優越、生活成本低廉。國外一些喜歡大自然的老年人退休后會選擇在鄉村的田園、牧場、小鎮等地養老,每日養花弄草、游山嬉水,頤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