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供血不足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人腦某一局部的血液供應不足面引起腦功能的障礙。主要癥狀:頭暈、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持續時間一般在2 個月以上。腦供血不足的病因與腦動脈硬化有關。
腦供血不足的危害
1.運動神經功能失靈
由于腦供血不足使掌管人體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常見的表現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說話困難,吐字不清,失語或語不達意,吞咽困難,一側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持物跌落,走路不穩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現肢體痙攣或跳動。
2.感覺功能障礙
由于腦供血不足而影響到腦部的分析區域,感覺器以及感覺神經纖維,常表現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側肢體發麻或異物感;有的人視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時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暈感;有的肢體自發性疼痛;還有的突然出現耳鳴、聽力減退等。
3.精神意識異常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腦血流為每分鐘100克腦組織40-60毫升,同時大腦對血液供應不足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當血液供應降到正常值的75%-85%時人就會產生判斷錯誤和意識障礙等情況,降到正常值的51%-65%時即可出現昏迷。如總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過度疲勞所致,而是腦供血不足的先兆征象。也有的人表現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變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為多語急躁;有的可以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或智力衰退,甚至喪失了正常的判斷力。
4.容易出現腦中風
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朋友當中,慢性腦供血不足(CCCI)的現象很常見,同時醫學家對慢性腦供血不足(CCCI)進一步研究表明:如果對慢性腦供血不足(CCCI)不加以重視的話,其逐漸就會發展成極易導致老年癡呆癥和腦中風的疾病。
腦供血不足的四大原因
1、血管壁受損,管腔狹窄
腦動脈硬化,管壁硬化斑形成,管腔狹窄、變細、血管阻力增加致血流量減少。尤其在連續長時間用腦過度后,常常發生相對腦供血不足。
2、血壓降低,血流緩慢:
常見于低血壓或心臟功能不全者。心臟搏出量減少導致腦供血不足。有動脈硬化的人,夜晚睡眠時血壓較白日降低,這時血流緩慢,清晨醒來時就會發生腦供血不足。
3、頸椎病
椎動脈是供應腦的重要血管,它穿行于頸脊椎雙側的橫突孔,上行至顱內。當病人有較較著的增素性頸椎病,伴有椎間孔狹窄,尤其是猛烈轉頸時,可使椎動脈受壓,導致權時性腦供血不足,而發生眩暈。
4、血液化學成分的改變
血液黏稠度增高---如紅血球增多癥、高血脂癥、脫水、血容量減少,使血流郁泄,都容易導致腦供血不足。
腦供血不足的治療方法
1、首先去除危險因素,如治療高血壓、戒煙、禁止過度飲酒;
2、抗血小板藥物:首選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藥物可以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塊,對血液循環有好處,有利于腦部的血液供應;
3、抗凝血藥物:抗凝血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的作用相同,都可以使血液暢通,增加腦部血液供應,降低腦缺血的發作;
4、手術治療:如頸動脈有嚴重狹窄(超過70%),可采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或頸動脈支架成形狀;
5、藥物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首選養血清腦顆粒。
腦供血不足如何預防?
1.加強身體鍛煉
最好是多做戶外運動,吸收新鮮充足的氧氣。大腦需要氧氣,大腦雖然只占人體體重的2%,但耗氧量卻達全身耗氧量的25%。充足的氧氣可以讓大腦快速思考,平時多吃一些含鐵食物,如豬肝、黑木耳等,因為鐵能增強血紅蛋白運輸氧氣的能力。如果每周堅持3-4次3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改善心血管系統的功能,保證充足的血液供應,腦供血不足便得到最根本的控制。
2.保證足夠的睡眠
讓腦細胞得到充分的休整。現代人工作緊張,競爭壓力大,很多人的神經每天都處于高度的緊張狀態,腦細胞的消耗大,如果晚上再加班加點忙于工作或者應酬,減少睡眠時間以致腦細胞得不到充分修復最終引起腦供血不足。因此每天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也是預防腦供血不足發生的關鍵。
3.保證供給大腦足夠的營養
每天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蛋白質、脂類、糖、礦物質和維生素,是保證大腦細胞完成其功能的前提,只有營養充足了,才能使其發揮正常的思維活動功能。長期的營養不良很可能導致腦細胞功能下降,從而出現腦供血不足。
4.補充足夠的水分
大腦害怕缺水,大腦電解質的運送大多依靠水分。所以身體缺水的時候,人會頭疼、頭暈、無法集中注意力。建議每天可以多喝水,多喝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果汁等,以補充丟失的營養,從而保證機體有足夠的營養支持。
5.最好有短暫的午睡
短暫的午睡,哪怕只睡上10分鐘,你的大腦細胞也能得到良好的修復從而保證午后的工作質量,否則即使硬著頭皮勉強堅持工作,也很難保證有好的效率和質量,更重要的是腦供血不足引發的不良后果會讓你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