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比南山是一個成語,祝人長壽時的習慣用語,意為壽命像南山一樣長久,多用于對老年人的祝頌。“壽比南山”出自《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后有人附會為“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想想,“松再長壽,也比不上山吧”。
那么,此處的南山究竟指的是那座山呢?我們來看出處:《詩經》是先秦時代的詩歌總集,收集的詩歌主要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05篇,所以后人說“詩三百”。《雅》分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宮廷樂歌,共105篇。
《詩經》共有三部分,分別是“風”“雅”“頌”,。《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也稱“十五國風”,“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大雅多為貴族所作,小雅為個人抒懷。
《天保》是《詩經·小雅·鹿鳴之什》的一篇,是一首為君王祝愿和祈福的詩。《毛詩序》云:'《天保》,下報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歸美以報其上焉。'更具體一些,'此詩乃是召公致政于宣王之時祝賀宣王親政的詩'(詳趙逵夫《論西周末年杰出詩人召伯虎》,見《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詩歌表達了作為宣王的撫養人、老師及臣子的召伯虎在宣王登基之初對新王的熱情鼓勵及殷切期望,即期望宣王登位后能勵精圖治,完成中興大業,重振先祖雄風。實際上,也表達了召伯虎作為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的政治理想。
但這些和“南山”有什么關系呢?別著急,關系大著呢。
《小雅》是宮廷樂歌,西周的宮廷在哪里呢?不是長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嗎?終南山在哪里呢?在今西安的長安區,又稱中南山,古名太乙山、地肺山、周南山,簡稱南山。兩相一比照,南山不就是終南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