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媽說:本文非常適合發(fā)到朋友圈!
孩子在一起嬉戲玩耍,難免會有矛盾,有了矛盾,有些孩子就愛用拳頭解決問題。
有些家長看到自家孩子是打人的一方而不是被打的一方,心里難免會有一絲竊喜,覺得這樣不容易被欺負,長大以后肯定不會吃虧。
可是,真的是這樣么?
孩子打人你不管,后果會很嚴重
任由孩子打人,會對孩子造成哪些不良影響呢?
1. 人際關(guān)系差,社會適應能力低
皮亞杰發(fā)展心理學指出:同伴對兒童的社交發(fā)展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孩子在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在同伴間是否受歡迎、被排斥、被忽略,以及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所處的地位,與孩子成年后社交發(fā)展的情況存在明顯的相關(guān)。也就是說現(xiàn)在在群體中受歡迎的孩子,將來也會在成年人的社交中成為受歡迎的人。
看了這些研究,爸媽們還會認為孩子打人,將來不會吃虧嗎?
2. 孩子越早學會打人,將來就越難改掉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qū)W習到的行為,往往會伴隨他一生。如果孩子很小就養(yǎng)成了打人的壞習慣,那等他長大后就很難改掉了。
因此,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動不動就打人的習慣時,要趁早制止并糾正。
3. 學不會處理矛盾的正確方式
有些家長,甚至教寶寶要「以牙還牙」地處理矛盾,被打了就要打回去。
這樣處理,無形中給寶寶灌輸了一種錯誤的認識,即攻擊他人是處理矛盾的最佳方式。只要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寶寶就會動手出擊。而對于那些生性軟弱的寶寶,他們會認為自己被欺負是正常的,并因此變得更加軟弱。
長期在這種教育方式熏陶下長大的孩子,無法學會正確地處理矛盾的方法,將來更有可能出現(xiàn)各種社交障礙。
孩子打人你亂管,后果依然很嚴重
下面這些是錯誤示范,爸媽們千萬要避開這樣的行為:
1. 簡單粗暴型
不問清原因,簡單制止孩子打架,責罵自己的孩子,以顯示自己的「公平」或者發(fā)泄心中的不悅。
2. 護犢子型
嚇唬或訓斥對方的孩子。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打架,尤其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吃了虧,就嚇唬對方的孩子:「下次如果你再和我家某某打架,我就……」,以顯示自己替孩子出了氣。
3. 家長對干型
眼看自家孩子受欺負了,與對方家長互相吵罵,大打出手,成為「冤家」。
孩子打架時,你該怎么做?
1. 矛盾放一邊,安撫第一位
在心理咨詢中,解決沖突的第一步,永遠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自家孩子打了別人,家長需要在第一時間先安撫對方孩子的情緒,并向?qū)Ψ郊议L及孩子道歉。
但與此同時,也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自己的孩子。發(fā)生沖突過后,自家孩子情緒上也會出現(xiàn)巨大的波動,因此接下來需要做的是安撫自家孩子的情緒,等孩子情緒穩(wěn)定了,再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慕逃蚺u。
2. 就事論事,讓孩子們表達憤怒
家長應該僅針對事件本身進行分析,不要先入為主地給這個事件下定論、盲目判斷誰是誰非,而是應該給孩子們一個表達憤怒不滿的機會。
先動手的孩子會說出打架的原因,挨打的孩子也會責怪對方,并自己解釋。家長需要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交流的空間,讓孩子梳理各自的行為。
也可以給孩子構(gòu)造一個假想情景,重演事實,讓孩子體驗不同的解決方法對于事情的發(fā)展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讓孩子自己體會除了以暴制暴外,還有更好地解決問題的方式。
3. 無論有意無意,是傷害就該制止
攻擊行為是一種破壞行為,在任何情況下對受攻擊方來說,都是一種傷害。因此,無論孩子實施攻擊行為時是無心的還是有意的,都應該制止。
如果對孩子的無心傷害行為不作處理,容易讓孩子對「行為 — 后果」之間建立錯誤的聯(lián)結(jié),即攻擊的行為產(chǎn)生了傷害的結(jié)果,可自己卻不會受到懲罰。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對傷害無動于衷,釀成悲劇。
所以,正確的處理方式是及時澄清問題,告訴孩子即使是無意的行為,也會對他人造成了傷害,也需要做出道歉,并且對孩子的行為提出合理要求,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避免孩子打架,平時工做要做到位
除了在孩子打人的當下給予安撫和教育外,在平時,家長也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我們常說,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會以父母的行為方式來要求自己。如果家長自己「一言不合就動手」,無疑,會給孩子造成錯誤的示范。
此外,如果孩子常常觀看有暴力、打斗場面的電視節(jié)目,他可能就會模仿電視節(jié)目中的暴力場面,做出暴力行為。因此家長有必要幫孩子挑選內(nèi)容健康的動畫片和電視節(jié)目,并陪孩子一起看電視,同時將道理講給他們。
當聽說孩子在外面打了人時,千萬不要什么都不問就一頓責罵。孩子打人,有時也可能是有「正當理由」的。家長們要先問清楚孩子打架的原因,再進行教育。
例如,如果孩子是因為弱小的同學被其他孩子欺負,打抱不平才出手的,那家長首先要做的應該是肯定他的「正義感」,然后再引導他學會正確的處理方式。
雖然我們說,孩子打人,家長不能不管,但是有時候,我們確實可以稍稍地放開手,讓孩子試著自己去解決沖突。
打人尚且屬于小的沖突事件,孩子將來長大成人,將會面對社會中更多的沖突,到時候孩子能否承受并完美地解決沖突,關(guān)鍵就是看小時候面對沖突時,有沒有獨立承擔的能力。
孩子在面對打架這一沖突事件時,摸索出來的與人相處的方法,會成為他成年后與人建立關(guān)系的基礎(chǔ)。
所以,當聽說孩子在外面打了別人后,我們可以看看孩子自己會怎么處理,然后我們再不露痕跡地提出一些建議,引導孩子的正確行為。
爸爸媽媽們,再遇到孩子打人的問題時,你知道該怎么做了嗎?
責任編輯:胭脂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