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只是不建議跑長途,并不是說新車不能跑長途、上高速。
其主要原因是:新車有磨合期。磨合期對汽車的使用壽命及油耗影響很大,磨合期的磨損會使零件表面拉傷造成疤痕,所以磨合質量決定著整車的壽命,磨合期需注意如下幾方面:
1.切勿緊急制動:緊急制動不僅使磨合中的制動系統(tǒng)受到沖擊,還會加大底盤和發(fā)動機的沖擊負荷,特別是在初次行駛的300公里內,最好不要緊急制動。
在初次行駛的
1000公里內,一般載重量不要超過額定載荷的75%-80%。
3.不建議跑長途:新車在磨合期內跑長途,發(fā)動機連續(xù)工作的時間就會增加,這樣容易造成機件磨損。
4.切勿高速行駛:車速不要超過一般在100碼(100碼約等于100公里每小時),且在行駛中要注意觀察發(fā)動機轉速表和車速表,一般情況下,磨合期發(fā)動機轉速不要超過3000轉。
如何平穩(wěn)地度過磨合期呢:新車到手后,一般都有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已行駛里程.這些里程是因車輛下線后.由車間開至倉儲點.再開到發(fā)運車輛上.后到4S倉庫,又
經4S反復定期洗車,還取決于4S的倉庫遠近等原因造成的..
真正決定磨合好壞的就是您接手后的操縱如何啦..1000公里內最好時速不超100.可在80左右的速度行車,拉的人越少越好.大家知道負荷大了,勢必造成齒輪間的咬合力度加大.對磨合車極為不利.并找好路行駛.讓車的各個部件由輕到重逐漸適應一下環(huán)境..
1000公里以上時,可在100的速度上連續(xù)行駛磨合.每個檔位的轉速不超出3000轉.磨合期內嚴禁連續(xù)行車2小時以上.可熄火涼車十分鐘,并觀察各種液位及外露的各部件.確認無問題時再繼續(xù)磨合.磨合時不可急剎車.要提前判斷好路況,預留出輕剎車之距離.3000時可考慮結束磨合期啦.我的建議是先到4S首保.更換機油與機油濾.換專用的低檔機油即可.緊固全車能緊固到的螺絲.檢查各系統(tǒng)及輪胎氣壓.有條件找好路,在確保安全的范圍內.盡力狂縱一番.全面檢驗愛車在極速下的操控與工作狀態(tài).新手盡量找位有高速經驗的老手陪同.讓其觀察有無問題.沒條件的,可在3-4檔上轉速5500以上跑幾分鐘,這只能檢驗發(fā)動機高速工作狀況,對車的其它部分檢驗不起太大的作用.7500公里時.到4S二保,換機油機濾.如女性或只是上下班用車者及資金缺乏者.可繼續(xù)換專用的普通機油.建議以后每5000公里或半年更換一次.喜跑高速與急加速的及自駕游愛好者.可換全合成機油.此油能對高速及惡劣條件下的發(fā)動機起全面的保護作用.是首選.建議每行駛8000公里左右或10個月更換一次.
跑多少時速最省油:對于燃油汽車來說,燒油是常年養(yǎng)車開支中的一大筆費用。有些心細的車主,想著每踩下一腳油門,排氣管噴出的“一毛、兩毛”甚至“一塊、兩塊”都心痛的抬起了腳。然而,車還是要跑,油門還是要踩,生活依然要繼續(xù)!
網上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汽車都有一個最經濟的時速區(qū)間,就是說當車輛保持在這個
時速區(qū)間行駛,可以達到一個比較好的節(jié)油表現(xiàn)。具體這種說法對不對呢?具體的車速該保持到多少呢?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發(fā)
動機轉速/車輛時速和油耗的關系。一輛車燒多少油是和發(fā)動機轉速直接掛鉤的,如同我們吃飯喝水一樣,吃得飽才有力氣干活。車速的快慢則與油耗沒有直接的關系,打個比方,手動擋車型掛一檔 發(fā)動機3000轉 ,時速20公里左右; 掛五檔 同樣是發(fā)動機3000轉,時速應該在100公里左右。所以一般情況下燒一樣的油,檔位越高,越省油。
經濟時速是指汽車最省油的行駛速度,由于每輛車的動力組合不同,經濟時速也有所不同,車輛最節(jié)油的經濟時速,一般是汽車核定的最高時速的40%到60%,比如最高時速為180公里/小時的汽車,在最高檔位,時速為90公里/小時左右時最省油。多數的車輛都會在70公里~90公里/小時之間。低于這個速度或高于這個速度,油耗就會上升,再超過一定的速度后,油耗則會大幅度上升。因為,車速過高要損耗大量動力功效來克服空氣阻力。
對于自動擋車型來說,換擋都是系統(tǒng)自動控制,為了更好地控制發(fā)動機在一個經濟的轉速區(qū)間,油門踩到2000轉左右,然后松開,再踩油門此時已經升檔了,而且轉速也不會太高。現(xiàn)在的車輛款式多,技術也在不斷更新,文中可能講的不是很全面,各位車主也可以看看自己的車輛使用手冊,車輛的動力組合搭配,和最佳的使用方式。
開車省油并不是小氣的表現(xiàn),有些車主可能不在乎那點油錢,但既節(jié)約,又環(huán)保,而且勻速行駛,車輛也在一個容易控制的范圍,何樂而不為呢?不過,有時候該加油門超車,劇烈降速,此時可不能再想著什么節(jié)油省油的事了,一切以安全為前提!
最后,謝謝您的邀請,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