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投資中,我始終認為,略和道是最重要的,即對這個世界,對這個市場的認知的角度,只有在正確認知的道路上才能有所收獲和成績。但在略和道之下,術卻是加速器,如果方法可行,有可能獲得相對超額收益。市場上介紹具體投資方法的書籍汗牛充棟,在這里我也班門弄斧,把我平時研究企業的方法陸續進行介紹,歡迎大家進行討論,也促使我不斷的進階。準備用五篇文章,用實際的案例來系統介紹本人挖掘股票的方法,這是第四篇,主題為介紹系統分析公司基本面的框架。
前三篇可點鏈接閱讀:來說點干貨,如何一步一步尋找到理想中的跟蹤標的(一)來說點干貨,如何一步一步尋找到理想中的跟蹤標的(二)來說點干貨,如何一步一步尋找到理想中的跟蹤標的(三)
正文:
投資最難的地方是在于我們只能掌握歷史數據,但是我們投資卻是投未來,所以我們必須通過縝密的分析,通過歷史和現在來洞見未來。
因為未來不可知,所以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確,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有深刻的認知,在投資的戰略上,我們一定是不能出差錯的,但必須要容忍自己在某些戰術上的失誤,造成的局部性虧損。
提升我們判斷正確率的唯一方法就是更深的研究,更深的研究帶來的只是更加準確的確定性,而確定性是我們能夠堅信自己判斷的依據。
在我的分析模式中,我把重點分析公司的行業天花板、商業模式、護城河、未來發展戰略、中短期戰略目標實現、企業實現的可能性等進行分析,最終來判斷企業是不是一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值錢的好企業。
01 行業成長天花板
是指一個企業當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市場占有率占了絕大份額,達到一定的飽和甚至壟斷,市場的再拓展出現難度了,再沒有太大的空間往向開發了。
行業的天花板又分成三類情況,一類是已經到達天花板,一類是打破原有的天花板,新的天花板尚未形成,還有一類是天花板尚未形成。
對于已經到達天花板的行業,那么市場蛋糕已經沒有可想象的空間。例如現在的汽車整車制造行業,已經進入了存量博弈階段,只有不斷的侵蝕別人的市場空間,才能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有自己增長的機會。一般在這種情況下,行業就進入了洗牌階段,強者恒強,最終剩下幾個巨頭。
在遇到行業天花板的時候,如何來破解這個天花板呢?唯有創新。這個創新包含了技術的創新,也包含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可以縱向打破自己的天花板,也可以橫向來打破自己的天花板。例如,美團本來是做團購的,但依托自己巨量的客戶群,不斷的向旅游、住宿、外賣,甚至打車領域拓展,就打破了自己的行業天花板。
最后一類就是市場天花板尚未形成的,例如現在的新能源智能汽車行業,就是一片競爭的藍海,哪家汽車整車制造行業能在技術上或者產品上具備一定的領先性,就可以獲得極高的市場占有率。
02 商業模式
一句話就是企業賺錢的模式,企業是如何來賺錢的,憑什么賺錢。研究商業模式的意義,無非就是判斷是不是一個好生意。有些商業模式天生就是貴族,很好賺錢,而有些商業模式就很苦逼,賺的就是苦力錢。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為電商領域,阿里巴巴做的是平臺模式,就我提供平臺,你到我平臺來賣貨,賣完之后,我分一點成,而京東則是采取自營模式,這貨物是我通過向上游采購,下游賣出,賺取差價。暫不說這兩類模式的好壞,但兩種模式的巨大差異導致了經營對資金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是輕資產模式,一個是重資產模式。
再如同為銷售衣服的李寧和南極電商。李寧是自己開店自己賣,體現在報表上就是資產巨大,銷售金額巨大(銷售衣服的收入)但凈利潤低;南極電商是品牌授權,體現在報不上就是資產很少,銷售金額少(品牌授權費收入),但凈利潤極高。這就是商業模式的不同。
03 護城河
什么是護城河?簡單來說護城河就是讓公司有相對同行業公司競爭優勢能夠輕松獲得利潤,并且最重要的是可以抵擋同行業其他公司的競爭。
護城河最重要的特質是它們可能持續多年的企業結構性特質,這不是競爭對手可以輕易模仿的。護城河其實說到底就是之前說過的產品具有巨大的差異化,其他企業很難來替代你。
例如貴州茅臺,護城河就是多年以來積累的品牌效應和原產地優勢。國家層面定義的國酒和僅能在赤水河沿岸進行釀造的天然壁壘,形成了貴州茅臺無以倫比的極寬的護城河。
再如蘋果公司,閉環的IOS系統和蘋果應用商店,就是其護城河,極其流暢的系統和豐富的應用軟件,形成了用戶極佳的體驗感。
04 未來發展戰略
即研究企業的長期成長性,通過對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分析和研究,結合到行業和企業的情況,預估未來公司的發展情況。
因為我們投資是投未來,所以這個成長性分析就很重要了。其中,長期的成長性主要看公司的戰略,公司的戰略決定了企業成長的天花板,短期的成長性,就要分析企業目前的一些具體措施,在短期實現業績成長的可能性,包括具體的項目情況、產能落地規劃、產品銷售價格變動趨勢等等。
例如萬科提出來要拋棄房地產,其實并不是說他不做房地產了,而是試圖轉變僅依靠賣房子賺錢的商業模式,轉而作為居民生活的服務商。因為萬科應該是看出來了僅靠銷售住房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這是一次性買賣,二是房地產整個行業是具有天花板的,但居民的生活卻是一輩子的,一直會有持續的花銷。
這個戰略應該是極富遠見的,可以支撐萬科持續的成長,但能不能成長就要看萬科具體的動作了。
而短期的業績,就要看具體的項目情況了,一是產能落地的情況,什么時候能做哪些項目?產能有多少?大概可以給公司增加多少業績,預計在產能釋放周期的行業情況怎么樣?產品價格會不會大漲大跌等等,這些都是我需要我們深入研究的點。
綜上,深入分析一家公司其實真的挺難的,能看透企業真實的情況很不容易。但我們通過公開資料綜合而又系統的分析,還是可以基本看出企業的發展情況的,雖然踩雷的可能性仍然有,但至少避免了我們在投資的戰略方面是不會出現問題的,而某些局部性的戰術小失誤在投資中是難免的,但不會影響我們的整體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