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羹梅用川椒目和赤芍藥治療風心病水腫案
許某,男,33歲。1958年8月6日診。
主訴:氣急伴下肢浮腫一周。
病史:1955年因關節疼痛發現有“風濕性心臟病”,反復出現心悸、氣急,有時伴有水腫。近一周來氣急加重,下肢浮腫。心臟聽診心尖區可聞及收縮期吹風樣3級雜音,主動脈區可聞及收縮期3級樣雜音,心律齊,心率120次/分。腹部扣診。有移動性濁音。兩下肢凹陷性水腫。
診斷: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閉鎖不全,主動脈瓣狹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3級),心源性肝硬化。 醫案:下肢浮腫,上升及腹,尿少氣促,納谷不下,腹臌而脹,脈濡,苔白膩。乃脾虛不能化濕,濕為陰邪,無陽則無所制,泛濫成災,水腫乃成,方用健脾溫陽利水為主。
潞黨參18克 肉桂丸2.4克(吞) 焦白術12克 茯苓皮18克 冬瓜皮12克
葫蘆瓢30克 生苡仁12克 川椒目3克 赤芍藥9克
療效:5劑后浮腫盡消,體重由122公斤下降都96應該屬于公斤,自覺癥狀也好轉。本患者在住院期間同時合用西藥,如地高辛,利尿藥如雙氫克尿塞等,但是觀察以前的病史,也曾用過上述的藥物,但是水腫加重,心衰不能控制,加用上方后水腫迅速消退,每日約去水3斤余,應該屬于中藥的作用。
原按:方中用肉桂,為取五苓散意,達到溫陽利水的目的。川椒目能治“水腹脹滿,利小便”,“治十二種水氣”,“能引諸藥下行滲道,所以定喘下水”。赤芍藥“利小便,下水氣”,故用川椒目和赤芍藥有加強利水消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