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觀賞景物都有一定的規律:或定點環顧,或邊走邊看。描寫時也應該“順其自然”。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見,依次描寫繞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曠野的幽靜、落日的霞光、宛如綢帶的河流和公路、華美如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換形,有如移舟前進,時過景遷,景觀隨之改換,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2、寫景要有選擇。
寫景時應要有所取有所棄,抓住最能代表彼時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寫,其它的景色則略寫或不寫。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為了突出天氣變化的過程,就著力描寫了楊柳的動態:“一點風也沒有時——枝條一動懶得動;有一點涼風時——枝條微微動了兩下;風大起來時——柳條橫著飛。”通過楊柳的動態。顯示了風的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而對暴風雨降臨時其它景象的變化,作者作了簡略處理。這樣,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現了天氣變化的過程,又避免了描寫的呆板重復,使得文字準確而精練。
3、寫景要有情致。
人們觀賞景物總是要帶有某種感情的。因此,描寫時也應該將這種感情一起表達出來,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魯迅先生的《故鄉》一文,反映舊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時,筆下的景色是“蒼黃的天空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而腦海中閃現出少年閏土的美好形象時,則為“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景物描寫之中滲透著作者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在我們作文中,不管是寫人,記事,也常常會有景物描寫。那么寫景應注意什么呢?
⒈寫景要按方位順序,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間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寫,要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⒉可以按景物的類別來寫,如山、水、花、鳥;瀑、石、峰、洞;亭、臺、樓閣等。要寫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寫它的靜態,也要寫它的動態,還可以寫出它的環境氣氛。
⒊要仔細觀察,抓住在不同季節里景物的不同特點進行描寫,不要硬編亂造,憑自己的想象來寫。
⒋寫景中也可以具體地寫些人和事,若讓人、景、事三者交融一體來寫,可以使作文更為感人。
⒌寫景物時不要忘掉自己與景物之間的關系,要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寫進去,這樣使人讀了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葉圣陶老爺爺寫的《記金華的雙龍洞》不是具有這樣的特點嗎?
⒍適當地、正確地引用前人描寫景物的詩詞歌賦,也可以為作文增色。這就需要你平時多加閱讀和積累,別等用時再去找。
【優秀例文】
深秋梅亭楓葉紅
泰州市 錢丹萌
我的家鄉泰州,古稱海陵,是我國著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的故鄉。在東城河畔,鳳凰墩上,坐落著一座古色古香的園林,那就是“梅蘭芳紀念館”,又稱“梅亭”。
秋高氣爽的一個星期天,媽媽帶我來到“梅亭”參觀游玩。 走進“梅亭”大門,映入眼簾的是滿目的花草、樹木、假山和錯落有致的亭臺樓閣,還有一尊用漢白玉雕成的梅蘭芳座像,座像后面是一排高大的雪松,整個園林景色如畫,美不勝收。
尤其讓我情有獨鐘的,是梅亭里栽種的那一棵棵楓樹。楓樹雖沒有雪松那樣的高大挺拔、竹子那樣的蒼翠飄逸、秋菊那樣的五彩斑斕,瘦弱彎曲的樹干上掛著稀稀的如雞爪般的葉子,但是你瞧,那每一片楓葉卻紅得像一片片晚霞、一團團火焰,在萬綠叢中顯得那么的耀眼奪目。一陣秋風吹過,那一團團火焰仿佛都燃燒了起來,深秋的一絲寒意都在楓葉的舞動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那紅色,紅得是那樣的活潑、那樣的熱烈,象征著家鄉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象征著我們老百姓紅火的日子……
“媽媽,快給我在楓樹下照張像吧!”隨著照相機快門的“喀嚓”聲,我的燦爛笑臉已變成了一片火紅的楓葉,去裝點家鄉秋天的美景。
PPT下載辦法
將此文轉發班級群或朋友圈,然后向后臺(公眾號對話框文字語音輸入區,如下圖)發送數字:117。確認后立即給您下載地址和密碼。公眾號底部菜單可查各年級作文同步教學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