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很牛,我很贊成。從《戰狼1》開始,他就在努力探索新的電影創造形式,《戰狼2》令他一飛沖天,票房口碑雙豐收。《戰狼2》創造的56.8億票房奇跡,不僅至今沒有人能夠超越,而且,開辟了中國工業電影的先河,為中國傳統功夫片轉向工業時代新功夫片做了成功的探索。僅僅是這一點,吳京就理應載入中國電影史冊。
有血性、真愛國的吳京并未因此而止步。就在人們期待他的《戰狼3》何時上映時,他又干了兩件事:一是投資并主演《流浪地球》。《流浪地球》是巨型科幻片,是中國電影的又一新類型。在拍攝方遇到資金瓶頸、求告無門的情況下,吳京不僅答應零片酬出演,而且大大方方出錢,讓這部同樣由年輕導演郭帆拍攝的影片如期上映,并取得巨大成功,以46.3億票房占據中國票房榜第二位(后被餃子拍攝的《哪吒:魔童現世》超越,降為季軍),為豐富中國電影類型再立新功。也許正因為此吧,吳京被評為中國電影領軍人物(共兩位,另外一位是電影制作人)。
二是拍攝《攀登者》。作為監制之一和主演,吳京對《攀登者》注入的心血不會少。可以說,他的表演是成功的,其中一些漂亮、驚險的動作,為此片加分不少。但是,由于遇到《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的強有力競爭,這部電影的票房差強人意。《祖國》和《機長》都已經突破20億,分別超過23億和25億,而《攀登》尚停留在10億左右,但是,這部片子總體還是成功的,因為《攀登者》和《中國機長》一道開創了中國電影的另外一種類型,即和平時期的英雄壯舉。
所以,對于吳京,無論如何都應當給予很高的評價。任何貶損吳京的做法,都缺乏依據,不足為訓。
但是,我認為也必須防止另外一種傾向,即過度夸贊,捧兒殺之。當下,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盛贊“吳京主演電影票房突破150億”。這顯然是個極其浮夸的數字,是典型的捧殺。如果說,吳京主演和參演電影票房突破150億,我認為是可信的;但是,如果說主演電影票房突破150億,則是“吹大牛”。是的,吳京除了主演了《攀登者》外,也出現在了《我和我的祖國》中。但是,在這部片子中,吳京絕對不是主演,完全是個“打醬油”的,時間不過兩三分鐘。那是在《奪冠》一節的最后,三言兩語一個笑臉而已。如果這也算主演,豈非貽笑大方?!如果吳京坦然接受了這一說法,對于吳京的道德形象豈不是嚴重污損?顯然,這樣的吹捧,暗含著巨大的道德陷阱,吳京應當予以警惕。
吳京是成功的,也是值得稱贊的。但是,稱贊要實事求是,批評要恰如其分。過度的吹捧不是愛護,而是傷害。對于吳京這樣的年輕人,應當精心呵護,避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