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博弈論? 釋義
博弈論是數學理論的一個特殊分支,專業研究如何在特殊復雜的環境下做出決策。 博弈論預測決策結果的依據是一個交互式模型,在這個模型中決策雙方的決策行為產生交互式影響。 博弈(Game)在理論中的意思是: 一方的運動變化將導致另一方的運動變化。 博弈的思想最早能夠追溯到猶太法典以及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子的著作。 然而,對博弈論進行系統闡釋、最終使其成為當代著名理論,則要歸功于John von Neumann和Oskar Morgenstern, 1944年,他們二人出版了《博弈論與經濟行為》(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一書。 20世紀50年代初期,John Nash對他們的研究結論進行了歸納普及,為博弈論的現代研究提供了基礎。 1972年,博弈論的迅速發展催生了由Oskar Morgenstern主辦的、第一本專門研究博弈論的學術刊物。 今天,很少有哪個公司在制定戰略過程中沒有用到博弈論,或者沒有融入博弈元素的。
博弈論可以簡單定義為對人與人相互影響及決策制定的研究。 博弈論廣發應用于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但其核心都是應用了一個交互式的數學模型,假定個體行為將對博弈中的另一方產生影響。 這些模型的交互作用素材均提取于現實世界中的交互作用關系。 當研究博弈論的專家學者樂此不疲地研究各種博弈時,我們應該知道,“博弈”在這里是各種情境的抽象代表,有著嚴肅的理論研究目的。
博弈論的運用。 應用
準備商業談判。
分析未來市場條件。
制定戰略決策。
評估一項新的商業投資、商業模式、業務計劃、經營項目、產品、服務以及技術的生存能力。
博弈論的假定
博弈論的一個要點就是: 假設是非常有必要的。 現實世界的任何模型都必須采取一定的假設使其簡單化,否則對其進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就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實世界太復雜。 存在于現實主義與解決問題的技術能力之間的這一折中是永遠不變的。 即便有人能夠建立一個不用前提假設的模型,精確地描述人們的決策行為,你也找不到一臺計算機幫助進行精確的分析計算。
通常要做哪些假定? 這些假設的前提有:
理性。 人們會為他們采取的任何行動感到愉悅, 同時,他們知道什么會使得他們愉悅。
常識。 我們知道每一個人都試圖使自己盡可能的幸福快樂,這種快樂有可能是以他人的損失為代價的。
在行為博弈理論研究中,這些假定有很多種由強到弱的數學表達形式。
實驗經濟學通過觀察可控環境下的人的行為來驗證這些假定的正確性。
博弈論案例
博弈論廣為人知的例子可能就要數囚徒困境了。 囚徒困境是一個零和合作游戲,它的名稱來源于以下假設情境: 想象有兩名囚徒,他們被懷疑共同犯有一項罪行。 但是,警方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他們有罪。 警方將兩名囚徒相互隔離開來,并提供給他們雙方這樣一個機會: 提供證據證明對方有罪的囚徒將獲得釋放。 如果兩名囚徒均不接受這個機會,即合作抵抗警方,那么最后他們可能只會受到很輕的懲罰,因為警方缺乏定罪證據。 這樣的結果當然就是囚徒二人雙雙獲勝。 然而,如果一名囚徒出賣了對方,向警方坦白,他將獲釋,在這場博弈中,他得到的最多。 另一方面,如果那一名同伙恰恰保持沉默,那么他將遭受全部的懲罰,因為他拒不合作,而且警方又有足夠對他定罪的證據。 如果兩名囚徒均出賣了對方,向警方坦白,那么他們將雙雙受到懲罰,盡管懲罰有可能比拒不合作要輕些。 囚徒面臨的困境就是他們在兩個選擇中間只能做出二選一, 但是,在不知道對方如何決定的情況下,他們沒有可能做出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