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明主在上位,則竟內之眾盡力以奉其主,百官分職致治以安國家。亂主則不然,雖有勇力之士,大臣私之,而非以奉其主也;雖有圣智之士,大臣私之,非以治其國也。故屬數雖眾,不得進也;百官雖具,不得制也。如此者,有人主之名而無其實。故《明法》曰:“屬數雖眾,非以尊君也;百官雖具,非以任國也。此之謂國無人。”
【譯文】明白的君主在上位,那么境內的民眾就會盡力侍奉他們的君主。百官就會分清職務致力于治理而安定國家。混亂的君主就不是這樣,雖然有勇敢的人,大臣卻據為私有,而不是用來侍奉君主;雖然有圣明智慧的人,大臣卻據為私有,而不是用來治理國家。所以君主的下屬臣子雖然眾多,卻不能進用;百官雖然都具備,但卻不能控制。像這樣,雖然有君主的名聲卻沒有君主的實權。所以《明法》篇說:“君主的屬下雖然人數眾多,但卻不尊重君主,百官雖然具備,卻不能保用國家。這就稱之為國家無人。”
【說明】所謂的法,就是社會行為規范的延伸,人類組成家庭、家族、部落,乃至組成國家,是社會行為規范的需要。所以,按社會行為規范的需要而行為,社會就穩定。如果人人都按自己的需要而行為,社會就會動亂。這也是“公”與“私”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