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鄉人儺1,朝服而立於阼2階。
【譯文】鄉里的人在舉行迎神及驅除疫鬼的儺舞時,其他官員們應該穿正規上朝的衣服而且要肅立在大堂東面的臺階上。
【說明】古代習俗,凡在重大節日和祭祀儀式后,都要舉行迎神及驅除疫鬼的表演活動,以表示人們對祖先、天地、鬼神的尊重。因此,在舉行祭祀儀式后的儺舞時,凡是官員們都應朝服而立,嚴肅認真地觀看。這也是一種社會行為規范,意在要求人們尊重這個祭祀儀式及儺舞。
——————————————————
【注釋】1.儺:(nuo挪)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的迎神及驅除瘟疫的風俗活動。是戴柳木面具的演員用反復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動作表演,多在節日以及祭祀儀式上演出。《詩·衛風·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儺。”
2.阼:(zuo作)《書·顧命》:“大輅在賓階面,綴輅在阼階面。”《儀禮·鄉射禮》:“席主人于阼階上。”《禮記·冠義》:“故冠以阼。”《說文》:“阼,主階也。”本義為大堂前東面的臺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