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立新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主任
按+
健康長壽是人們的追求,古代典籍中就有通過艾灸延年益壽的記載。《舊唐書》曾記載,唐朝人柳公度時年80余歲,步履輕盈,別人向他請教養生之術,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佐喜怒,氣海常溫耳。”這是說他原本并沒有什么長壽之法,只不過是情緒一直比較平和,并常常對“長壽穴”施灸罷了。
本文來源:JSBC萬家燈火
古籍中也曾有記載,吳蜀之地的人身上常常會看到兩三處灸瘡,這些灸瘡就是直接在皮膚上施灸留下的疤痕。因為蜀地潮濕,多瘴氣,艾灸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來抵御瘴氣。由此可見,艾灸祛病延年的說法并不是信口開河。
延年益壽——艾灸氣海穴
柳公度之所以灸氣海穴可以活到80多歲,那要歸功于氣海穴的特殊位置與作用。
取穴:氣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兩橫指),離關元穴特別近,這里是身體內元陰元陽所在的地方。
功效:常灸氣海穴就可以補身體的元氣,如果人體內元氣足的話,就能益腎固精、祛病延年。
灸法:灸氣海穴采用雀啄灸、回旋灸、溫和灸都可以,一般每次灸15~30分鐘。如果是老病號則要延長灸的時間。
健康提示:
現在,很多人都講究“冬病夏治”,那是因為夏天陽氣盛,可以更好地發揮艾灸祛除寒氣的功效。
所以冬病夏治的最好時機是三伏天進行對癥的保健灸,并可以適當延長艾灸的時間,加強藥力。
溫陽健脾——溫暖神闕穴
取穴:肚臍即神闕穴,它是溝通人體先后天的重要位置。
功效:溫暖神闕可溫補元陽、健運脾胃,有祛病延年的作用。
做法:用南懷瑾肚臍貼 ——桂圓肉一顆,花椒六、七顆,加上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挑一點點,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臍里就行。
暖暖的三味藥,將真火通過肚臍來傳遞到全身,驅逐寒氣,讓我們的脾胃暖起來。
南懷瑾肚臍貼 | 睡前貼神闕穴,溫補元陽、健運脾胃、祛病延年 ¥32 有贊 購買
強健脾胃——艾灸足三里
古代中醫有“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干”的說法,就是說人想要保證自己身體平安,不生病的話,足三里穴就要一直有一個灸瘡在那里。
取穴: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功效:灸足三里能夠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提高機體能力,預防衰老,因此老百姓又把它叫作“長壽灸”。
灸法:直接灸,也就是瘢痕灸的效果最好,但不能接受瘢痕灸的話也可采用溫和灸。
將艾條點燃,與穴位保持2cm左右的距離,有溫熱感無灼痛即可,每次灸15~30分鐘,左右兩側可同時施灸。
健康提示:
因為足三里是一個非常好的保健穴位,所以有些老年人經常沒事兒就按按它。
然而,足三里按得久了就會出現一個坑,穴位出現凹陷就意味著這個地方虛了,原本按揉穴位是想保健身體,但是用錯了方法,只會適得其反。
需要人們注意的是足三里不可過分點按,想要通過按摩保健,應該沿著胃經的循行路線進行按摩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