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旺盛。
她叫白朝明,一名女性患者
工作在京城的肝病專科醫院,這些年經常能碰到藥物性肝損傷的病人。2016 年 5 月,就曾接診過一名女性患者。她叫白朝明,是一名有乙肝家族史的患者,河南人,46 歲。白朝明是一名公務員,生活無憂,有著很強的健康意識。由于自己有乙肝家族史,她平時就非常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每三個月都會來醫院進行檢查。她乙肝方面的情況為:病毒小三陽、腹部肝臟彩超正常、乙肝病毒定量陰性。所以她一直沒有進行抗病毒治療,只是監測病情變化。雖然檢查顯示患者一般情況很好,但她謹小慎微,她的女兒對她也非常好,每年都會讓醫生幫她開一些保肝藥物,服用大約三個月。
最近白朝明來到醫院復查時,醫生見她皮膚稍暗,她也說自己經常出現乏力、惡心的癥狀,而且尿液也發黃。在當地醫院檢查,轉氨酶達到 300 多單位。篩查其他各項指標,并沒有發現除了乙肝以外的任何肝病毒感染,也沒有自身免疫及遺傳代謝方面的肝病。
她說:“由于自己有乙肝家族史,所以平時生活中很注意肝臟的保健。從不吸煙與喝酒,定期檢查,定時定量服用保肝藥。本來乙肝方面的情況很好,為什么轉氨酶近期又開始波動?變得這么高?”白朝明一臉不解地問道。
為了明確患者病因,醫生給她進行了肝穿刺活檢,病理報告回報:藥物性肝損傷。再仔細查看她每年服用的一些保肝藥物,說明書上寫著可能引起轉氨酶升高。
病因找到之后,白朝明很是震驚。沒想到用來治療肝病的藥物,卻成為了肇事的禍首,這讓她心有余悸。此外,她的女兒也萬萬沒有想到,每年特意找醫生為母親開的保肝藥,竟然起了反作用,白費了自己的一片苦心與孝心。
本來,生命只有一次,對于誰都是寶貴的。
2
其實像白朝明這樣的患者很多
但是能夠及時發現藥物性肝損傷的患者并不多。人們對藥物性肝損傷還應提高認識。自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藥物性肝損傷病例是逐年增加的。有關數據也顯示,急性藥物性肝損傷住院病例數也是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眾所周知,肝臟是藥物轉化和代謝的“解毒工廠”,是人體內進行合成、代謝、分解、解毒工作的重要器官。幾乎所有的藥物,都要經過肝臟的代謝才排出體外。有些藥物,還要經過肝臟的分解,有效成分才能發揮療效。肝臟就像一塊充滿血液的嫩豆腐,作為人體進行藥物轉化的主要器官,它常會受到藥物的傷害。藥物是誘發轉氨酶升高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藥物性肝炎可以發生在以往沒有肝病史的健康者身上,原來有肝病者用藥不當更容易誘發肝臟損害。
比如護肝藥是保護肝臟的,但“是藥三分毒”,多服都有害無益,一不小心就會誘發藥物性肝損傷。藥物性肝損傷的癥狀酷似病毒性肝炎,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患者會有疲乏、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尿黃、肝區不適等癥狀。同時還有肝臟腫大、轉氨酶和轉肽酶升高及膽汁淤積的情況。嚴重的藥物性肝損害會引起大片肝細胞壞死,導致重型肝炎、肝硬化、肝壞死。
我們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實實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給我們的重負,才是一個勇者。
3
患者白朝明的例子給了我們警醒
如果想要使護肝藥起到理想的效果,應遵循以下幾個用藥原則:
能少用就不多用。有些人“恨病吃藥”,覺得藥吃得多病就好得快,但其實如果過多地使用護肝藥也會增加肝臟負擔。因此,藥物的選擇應遵循簡單、安全的原則。也就是說,即使病情需要使用護肝藥,種類也不宜多,一般為 1 ~ 2 種,有相同成分的藥物最好不要重復使用。
不要長期使用。有些患者擔心病情反復,即使病情已經得到了完全的緩解,還繼續使用護肝藥。但是,多數藥物都要經肝臟分解、轉化、解毒,護肝藥也同樣如此,長期用藥會增加肝臟負擔。
逐漸減量。強效降酶藥物,突然停藥有可能出現肝功指標反彈,因此,建議停藥時要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量,別停得過快。
謹遵醫囑。有些患者對于各種護肝藥物的藥理機制和副作用不太了解,在沒有確定肝臟是否存在疾病,以及哪種疾病之前,就自行服用護肝藥物,甚至將護肝藥物作為解酒藥物長期使用。這樣不僅對肝臟無益,還容易貽誤病情,導致更為嚴重的后果。
肝臟是藥物在體內代謝的最主要場所,很多藥物在體內發揮防治疾病作用的同時,也會在肝內的代謝過程中引起毒性作用。有些藥物或其代謝產物可以直接對肝臟造成損害,甚至造成致命性的暴發性肝衰竭,所以在服用某些傷肝藥物比如抗結核藥時,要注意保肝護肝。
有些保肝藥物,也會引起肝功能異常,實際上這也是藥物性肝損害。比如川楝子,過去認為有疏肝理氣的作用,實際上它的肝損害的副作用也是很明確的。此外還有何首烏,作為一味百姓熟知的中藥材,何首烏被普遍認為養發、黑發的功效顯著,還被認為有補肝腎作用。然而,多項研究及臨床病例顯示,何首烏對肝臟有一定損傷,國家食藥監總局也曾對何首烏致肝損害發出特別提醒。
保肝藥也會傷肝,您還覺得新鮮嗎?
講述了40個不同肝病患者的醫療過程和人生故事
以一個肝病醫生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
段鐘平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