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蒲公英都是中醫(yī)們喜愛的草藥之一,《神農本草經》、《唐本草》、《中藥大辭典》等歷代醫(yī)學專著均給以高度評價“至賤而有大功”!
國醫(yī)大師更是把這最不起眼的蒲公英稱為“濟世良藥”,“天然抗生素”、“正宗下火草”。隨處可見的蒲公英,卻有著“草藥皇后”的美譽,有著可以匹敵“冬蟲夏草”的養(yǎng)生功效!
秋季是正是采收蒲公英的季節(jié),秋季的蒲公英比春季的苦很多,蒲公英全草皆可入藥,花、根全是“寶貝”不同地方入藥,主要作用也不同。
蒲公英葉:側重消炎解毒
蒲公英中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的綠原酸來說,正常情況下的含量一般是葉>根>花,所以在抗菌消炎方面,葉片稍稍占優(yōu)。
蒲公英根:側重保護肝臟
蒲公英根具有保肝護肝的效果,能幫助修復肝組織損傷,所以在保肝護肝這方面,首選蒲公英根。同時他對女性乳腺增生也有很好的效果,一般體檢查出癥狀較輕的生理性增生,都可以喝蒲公英根茶來改善。
蒲公英雖好,但在秋季時節(jié)只有一類人飲用要注意——脾胃虛寒的人
因為蒲公英性寒,體寒的人建議少喝。秋天了,氣溫在下降,特別是脾胃虛寒,容易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部不適及輕度泄瀉等,及時停喝。
蒲公英三大“黃金搭配”
蒲公英根與玫瑰花按照7:1比例制成蒲公英刺玫茶茶包,每日沖泡即可。
玫瑰花性溫,可緩和蒲公英根的寒性。對胃寒、痛經的人來說可放心飲用。玫瑰花還有養(yǎng)胃、疏肝理氣的作用。作為可供食用的藥物,正式載入《食物本草》。花入藥,功能理氣活血、疏肝解郁,主治肝胃氣痛、食少嘔惡、月經不調、鐵打損傷等癥。
蒲公英葉與大麥苗,均粉碎成粉末狀(按照蒲公英葉與大麥苗粉3:5比例制成蒲公英大麥青汁)每日飲用即可。
蒲公英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及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節(jié)不適的凈血功效。
蒲公英又稱為“尿床草”,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更多的毒素垃圾,并且蒲公英善于清肝胃熱,對于消化不良、口臭,有很好的效果。
大麥苗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增加腸道蠕動,促進糞便排出,同時大麥苗粉中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能有效調節(jié)身體體內酸堿平衡呢。
蒲公英根與菊苣、桔梗、玉竹按照2:2:1:1比例制成蒲公英玉竹桔梗茶,每日沖泡即可。
蒲公英根泡水,可排肝毒,預防肝損傷,尤其是對酒精性肝損傷有顯著效果。
菊苣根為藥食兩用植物,富含多種營養(yǎng)物質,通過降低肝臟乙酰輔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以及黃嘌呤氧化酶活性,從而發(fā)揮綜合調節(jié)尿酸及腹部脂肪堆積的作用。可加速磷脂合成膽堿存在,進而加速細胞修復速度,保肝護肝效果顯著。
桔梗,藥用的是其根莖,桔梗對乙酰氨基酚、四氯化碳等多種藥物所致的肝損傷均具有一定的防護作用。
其保肝作用可能與桔梗阻斷細胞色素P450對乙酰氨基酚、四氯化碳等的生物激活,同時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相關,桔梗護肝的主要成分可能為其皂苷類成分。
玉竹,味甘,性平、微溫,入心、腎、肺、肝、脾五臟。《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玉竹有效物質對免疫性肝損傷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可減少對肝細胞的毒害作用。
并且玉竹含有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的多種甙類和氨基酸、鋅、錳等營養(yǎng)物質,具有清理體內垃圾,補益五臟,滋養(yǎng)氣血、平補而潤,兼除風熱,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養(yǎng)胃之功。
將蒲公英根制作成茶的方法如下:
1、到外邊挖取適量的蒲公英,一定要保留蒲公英的根部,因為根部才是藥效的所在。
2、將挖出的蒲公英根清洗干凈。
3、將清洗好干凈的蒲公英根放在烤箱中烘干。也可蒸好后放在太陽下進行晾曬,把蒲公英根的水分全部曬去,曬干后,收取起來,放在陰涼通風處。
想喝水時,取一顆,放在茶杯中,倒入白開水,就可以喝了。
將蒲公英葉制成茶的方法如下:
1、蒲公英摘掉老葉枯葉,將蒲公英葉清洗干凈。
2、蒲公英剪成小段兒。
3、烤箱100度烘干,以茶葉干透為準,大約2-3小時(因烤箱大小不同,需要時間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