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角田光代接受一條專訪
為什么婆婆總是插手孩子的教育?
真正地去做自己。”
自述 角田光代 撰文 白汶平
《坡道上的家》的作者日本作家角田光代是當今日本三大女作家之一,小說圍繞著一名家庭主婦里沙子展開。她是很典型的日本女性,婚后辭職把重心放在家庭,平時煮飯打掃等家務一手包辦,還要耐心教導3歲正值小惡魔時期的女兒,雖然丈夫下班偶爾會幫忙,但育兒的疲倦和旁人的意見,還是讓里沙子陷入焦慮,開始失去信心。有一天里沙子被日本陪審團選上,成為一名候補陪審員,參與一場虐童案的審判。被告是一名和里沙子年紀相仿的媽媽安藤水穗,她親手把自己的女兒丟進浴缸溺斃。一開始里沙子不能容忍被告的行為,但漸漸地,里沙子聽著被告的丈夫、婆婆、媽媽等人證詞后開始改觀,甚至開始同情被告,因為里沙子好像在被告身上看見自己的人生。 “工作和孩子你無法都兼顧吧”
被告安藤水穗本來是職場的女強人,職業和公司都比丈夫好,但婚后因為婆家催生和被社會價值觀束縛,她只好“跟別人一樣”,生了孩子后放棄工作,全職帶孩子。她周圍的人都覺得,女性為了照顧孩子所犧牲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里沙子自從成為候補陪審員,每天都要出席庭訊,早上把3歲女兒送到婆家,結束后再急忙地去接孩子,趕在丈夫回家前做好一桌菜,她的丈夫表面上體諒,讓里沙子晚飯簡單做或是買外食也可以,嘴上總掛著“不要太勉強”,其實就是在貶低里沙子“你不行”、“工作和孩子你無法都兼顧”,貼心的話語里藏著輕視和傲慢。 “照顧小孩就是女人的責任
被告安藤水穗的婆婆是很傳統的日本婦女,把老公服侍得妥帖也很寵兒子,認為男人在外賺錢養家,女人打理好一切就是責任,無權抱怨。“一開始會很辛苦沒錯,但我也是這樣熬過來的,大家都是這樣熬過來的,要努力成為男人的后盾”。婆婆甚至叫兒子下班后就住酒店,免得半夜被孩子的哭聲吵到睡不好,隔天上班沒精神。對于育兒的方式,婆婆也頗有微詞,孩子剛出生時,就看著體型說太瘦小、容易生病,質疑媳婦奶水不夠;孩子經常哭鬧就怪媳婦不懂得帶孩子,哭了抱一抱就好了,若是還哭就是媳婦有問題;偶爾還會跟別人家的孩子攀比,質疑自家孩子發育遲緩……而這一切的因素,婆婆只會歸咎給媳婦,而不是兒子。里沙子的婆婆雖然沒有這么極端,但每天庭訊結束她去接女兒時,婆婆總是提醒她要把丈夫照顧好,要是沒時間做飯,可以學一些簡單快速的料理,還整理菜譜要里沙子學著做,讓丈夫能專于工作。里沙子3歲的女兒文香,正值小惡魔時期,動不動就發脾氣、任性、愛哭鬧,有一天里沙子去接女兒回家的路上,順便去超市買食材,手上提著東西,女兒又哭鬧要抱抱賴在地上不肯走,里沙子就逗弄女兒說“不走的話,媽媽先回家咯”,接著假裝離開躲在角落看著女兒,希望女兒能趕快跟上,沒想到這時丈夫回家剛好看到這一幕,以為里沙子故意把小孩丟著路上,自認受了委屈的女兒立刻裝可憐,讓里沙子瞬間兩面不是人。平日幾乎把育兒責任丟給里沙子的丈夫,假日偶爾面對女兒耍無賴,總是立刻去哄,讓平日認真管教的媽媽變成壞人,不需天天面對小孩無理取鬧場面的父親,反而成了慈父。被告安藤水穗的生母庭訊時說,自己女兒要結婚時也沒告知自己,因為她從一開始就反對兩人交往,原因是覺得女婿職業不夠體面,以后女兒會需要娘家幫忙等等。同樣的情況也落在里沙子身上,她從小被母親否定,考上大學、就業、結婚,母親無一不挑剔,她和先生在東京外圍的橫濱共組家庭,她的母親都要嫌棄房子不夠大、離市區不夠近,就連要離婚,母親都不允許,好像里沙子的人生,從小就被支配。種種因素之下,里沙子覺得自己在水穗的遭遇里,看見自己的影子,她認為會造成悲劇的原因,絕不是水穗對孩子有殺意,而是真的被逼到絕境了,才會失手殺了女兒。里沙子在陪審的過程中很少說出自己的感受,因為她覺得也不會有人聽,直到宣判前一刻,她才勇敢說出想法:“安藤水穗是如此的普通,她生活的困境與我們又是如此的類似,我們與她之間似乎只有一條窄窄的紅線,一旦崩潰,便會似安藤水穗一樣直直地墜入深淵。”在中國,明明是雙親組成的家庭,但爸爸卻常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不見人影,認為自己已經扛下經濟重擔,偶爾“幫忙”帶孩子,就是分擔,反而還會轉過來數落媽媽做得不夠好......讓很多家庭主婦哭笑不得:到底要老公干什么?而造成喪偶式育兒的現象恐怕不只是爸爸的責任。家庭經濟條件的壓力下,很多夫妻都是異地分居,或是為了給孩子好的生活,父母其中一方在異地工作,一年回家的次數非常少,希望能夠省下交通費,給孩子多買點衣服、必需品,也因此不能參與太多孩子的成長過程,雖然遺憾,但迫于現實壓力也只能如此。很多男人心里是這樣想的“養孩子本來就是女人的事”,孩子半夜哭鬧讓老婆去哄、孩子餓了讓老婆去張羅,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很少關心,扮演可有可無的角色。有些全能媽媽,可以同時把家事和孩子打理得非常好,也很寵孩子,孩子所需要的東西處理好,幫孩子想得多,卻忘了也要給丈夫一點責任,可能原本丈夫也想做點什么事,但還來不及做或做得不夠好,媽媽干脆都自己完成,漸漸地丈夫會越來越沒有責任感,想著“反正有老婆在也不需要我”,從生活里漸漸淡出“爸爸”的角色。角田光代出席2019年上海書展
去年,角田光代出席了上海書展,一條對她做了專訪。角田光代個子不高,臉上總是掛著少女般的笑容,她有過兩段婚姻,沒有孩子,和她筆下的女主角身份和遭遇相差非常大,她笑說透過“審判”的開場來描寫女性生存現狀,更有評判的力道,讀者也能從各方不同的意見中去思考。她告訴我們,在書展座談會時有位男性讀者向她提問:“看完坡道上的家,我覺得好像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苦衷,但同時也被自己的立場斬斷了出路,我不想要事情發展成這樣,身為男性,我還能做些什么呢?”
這位讀者發問完,全場為他拍手,角田光代興奮地說雖然這位讀者沒有分享看完的感想,但能夠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別人的遭遇,并思考自己能夠做些什么,就是小說給人的啟發了吧。以下為角田光代自述。
我從1990年,23歲時以作家的身份出道,我的小說大多圍繞在20、30歲的女性身上,在我的小說中,幾乎沒有什么生活太美好的人吧。因為我所選擇的題目,都不是描寫女性去追求自己目標或夢想的故事,幾乎都是寫女性遇到了某種情況,在這個情況下如何與他人協調,如何打破自己框架走出去的過程,至于走出去后是飛向更好的未來,還是遭遇了其他情況,我就不會再寫了。剛開始寫《坡道上的家》是因為收到委托,在構思的時候,首先想到了關于審判的故事,因為審判是個可以決定人的命運的事情,可是整個過程就只是言語的交鋒不是嗎?檢察官、律師、法官以及被告,所有人都只是用言語來說明發生的事情,各自表述立場,最后定下判決并進行法律的制裁,這讓我覺得有點興趣,所以開始想要把審判寫成小說。我在那之后又想,其實夫妻間也很容易發生言語表達不清而產生誤會的情況,即使是彼此很了解對方的夫妻、或是男女之間也會這樣。例如,男人對另一個非常親密的女性朋友說“你真是笨蛋耶”的時候,會讓對方感覺到戀愛中的曖昧,但也會有人因為被說是笨蛋而生氣。
任何人都會因為關系的不同,而改變說話方式,甚至去解讀其中的含義,我想不只是審判,在我們的生活中、兩性的關系中也會發生,我想寫的就是這樣的內容。我筆下的女性基本上都是社會存在的真實現況。大概30年前,日本要是30歲以上不結婚,就會被人認為是奇怪的人或是說閑話“怎么會還沒結婚”、“是不是個性有問題”,所以結婚生子對女性來說是非常“正常”的事,加上男性地位比女性高,女性受到不平等待遇的狀況還是存在。
在現代社會急速變化后,女性確實比以前更自由了。即使不結婚也不是這么特殊了,不婚不育也漸漸開始被認可,女性希望尊從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也被賦予更多的責任,要如何取得平衡也讓很多女性感到疑惑。甚至有些人認為結婚對女性來說是扣分的,明明在工作上很能干,擁有可以養活自己的收入,但是卻因為結婚了,像是家事、煮飯、丈夫的事、丈夫有時還帶朋友回家、婆婆的事等等,一些別人的事現在全落到自己身上。經濟壓力和女性地位提升也是一個現象,比起以前孩子出生以后,女性成為全職家庭主婦的比例已經越來越低,但女性有孩子后想繼續工作的確不是這么容易,比如說女性在生產后,雖然可以放育兒假,但是在小孩成長到1歲2歲,她希望能夠回到工作崗位的時,有可能找不到人幫忙帶孩子或是合適的托兒所,我覺得還是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不管是家人還是社會。我的母親是舊時代的人,有很多舊時代的觀念,而我一直在跟舊觀念對抗。我其實20多歲30多歲的時候,真的非常不想結婚,覺得若是不結婚也沒關系的話就不結婚了,但是我的母親一直催婚,而我則是一直想證明女性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所以我用實際的生活去對抗,直到37歲,我想說“好吧,就結婚吧”。我結過一次婚,然后40多歲的時候離婚,不過當時我的母親已經過世了,若是母親還活著,我想她大概會說像離婚不好之類的吧。41歲的時候,我再婚了,41歲算是非常晚婚,但是社會風氣已經不太會說這種閑話了,而且不生孩子也沒什么,我認為經過一定的年紀以后,這個社會好像變得比較容易生存了。我家是我跟丈夫兩人和一只貓所組成的,我們的根源就是將彼此的工作放在最優先的位置,我們絕對不做干涉對方工作的行為。我的丈夫是搖滾樂手,他有時為了音樂一進入工作室,我們就可能兩三個月沒見面,而我自己也是,如果寫作或是需要專注時,我會把貓帶著到別的地方去,一個月也都沒回來。就是因為這樣,即使幾個月沒見到彼此,對我們夫妻來講也是稀松平常的事,只要知道對方在為了很喜愛、很棒的工作努力,就是一件最開心的事了,這樣生活的夫妻真的很罕見,像我說我3個月都沒有見到我丈夫,別人也不會相信,但就真的沒有。我對我丈夫唯一的要求,是每天和我聯絡一次,告訴我他還“活著”,就夠了。雖然看著其他的夫妻或是家庭,休息日可以一起出門玩,或是聽到別人的丈夫有多貼心,我心里也會覺得“啊~我老公3個月都沒回來呢”,但這個時候,我就會告訴自己要冷靜。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家的樣子,我們真正要思考的是什么方式,才是對自己最幸福的,想過一遍后就會忠于自己,然后繼續生活。部分圖片由世紀文景提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