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的配圖來自電影《小偷家族》
幾年前,在意識到“人本質上是很孤獨的”這件事之后,我開始覺得生小孩是比找長期伴侶更重要的一件事。
談過許多段戀愛,持續幾年、幾個月都有,但都在發現自己和對方一些比較本質的差異后分開了。雖然事業能給自己帶來成就感,朋友也給了很多快樂和支持,但還是會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么可以牢牢抓住的。父母更是不會陪自己一輩子。
而如果有一個小孩,就好像有了割不斷的一種親密聯系,畢竟是血緣。我的生活日常會為TA考慮、也有TA陪伴,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好像怎么過都可以,自由的同時有很強的飄零感。我也會總結自己成長的體悟,做更好的父母,給TA最好的理解和支持,保持親近和尊重,一起探索更好的生活可能性。
和前男友在一起時,我想著這一次不要輕易分手了,畢竟他在基因、教養、經濟實力等多種方面都很適合做父親。如果能結婚生子,即便將來離婚了,我也可以擁有一個健康聰明可愛的小孩,可以和他一起撫養。而分手后,我又認真考慮了凍卵、挑選購買精子這些選項。
不過,一份住家家教的新工作,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生育愿望。
在那份工作中,我前后在幾個中小學生的家里工作了很長時間,每天不只和小孩子互動,也會和父母們交流,觀察親子的互動。幾個家庭總體上都比較和樂,父母們都希望給子女最好的學習資源,也會送小孩去任何他們想上的興趣班,還想和他們建立兄弟姐妹般的情誼。
但小孩們最熱衷的還是網絡世界,而且看的小說、追的星、打的游戲、甚至交的朋友,大部分都讓父母忍不住嫌棄。雖然我比父母們更年輕,但對孩子們喜好的新事物們也不是特別理解。而越是被嫌棄,或者越是發現父母不了解,以及越是長大,他們就形成著越來越自給自足的、不愿意讓父母進入的自己的世界。
我很理解爸爸媽媽為此表現出來的失望,一方面,他們已經是很開明、很好相處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并不是只有拿高分和聽話而已,也沒有給孩子太多束縛和強求,但內心一直放不下對孩子有更好的成績、更“高雅”的興趣與才藝的希望。另一方面,用心培養著子女獨立意識的同時,也會因為小孩在心理上越來越不依賴自己而失落。
也是在那些家庭里,我才發現,和一直以來的預設的不同,自己生養的小孩并不一定會很像自己。例如從小到大都非常好人緣的爸爸媽媽,會驚訝地發現小孩在學校和人打交道總控制不好尺度。諸如此類的反差會讓父母覺得很難,因為沒有經驗,嘗試多種方法解決也無果,會不安地尋找資訊和教育學家的介入。
這讓我對自己養育小孩這件事有了更切實際的想象。可能我原以為,小孩像是一張白紙,只要我從TA出生開始就悉心照顧和陪伴,就能和TA達成持久的相互理解與親密。但這些和我想象中一樣努力的父母們,都會在某些階段遇到挫敗,因為小孩并不是屬于父母的、也不是可控的編程,隨著成長,總是避免不了和自己有不同、不一致和沖撞。
更讓我觸動的是有時小孩們向我表達的,因為不被父母、老師或者是同齡人理解而產生的深深失落和孤獨感。忍不住“想太多”,想到將來我的小孩,在成長、成年的過程中,或許不僅要經歷和我一樣的追尋安全感、忍受孤獨的心路歷程,一樣的努力向社會上層流動或是和社會主流逆行去做自己的艱辛,還可能會面對到時候我所不熟悉的新時代環境下的生活難題。我怕我幫不到TA,會后悔自己把TA帶到這個艱險的世界里。
雖然在工作里,我可以去協助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幫忙尋找有用的資源等等,但這些經驗并沒有增加我自己去當父母的信心。畢竟我只是暫時出現在這些家庭里,但若是在自己的親密關系里,可能就難免有過多的期待和情緒;當下我好像有許多的難題解決能力,但在未來,面對那個性格喜好、同齡人環境、時代處境和我遠不一樣的孩子,我也不能保證自己能夠幫到TA什么,甚至難以保證自己不會給TA帶來更多的心理壓力。
如果,我想要一個小孩,是為了一份持久的親密和生活寄托,但TA實際上不僅不一定能夠帶來這些感受,還可能會陷入和我一樣的或不一樣的孤獨、不安和疲倦中,那我懷著那樣的希冀把TA帶到這個世界,是不是有些自私呢。
而且,說著自己對小孩不要有過多的期待,要讓它自由生長,但我其實在決定生養它時就懷有了它要“健康聰明可愛”的期待、要在情感上回饋我的期待,是不是,也對這個生命不夠公平?
我決定暫時還是不要生小孩,至少要先扔掉“生個小孩來抵消自己的不安全和孤獨感”這種妄想和心態。一開始有點絕望,感覺再次證明了人生來孤獨。但過后又覺得很輕松,好像卸下了要去建立特定的一段“能永遠持續的親密關系”的重擔。
同時,在每一種人際關系、每一個具體的社交環境里,我好像都更能敞開自己了,也比以前更愿意多付出一點點。如果人本質上是孤獨的,那與其積攢特別多的能量去愛一個特定的人,不如現在就把關注和善意釋放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當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是有深淺和意義上的差異,我也依然尋覓著志同道合的友人和伴侶,但不會再企圖把和世界、和生活的連結感寄希望于在某一個具體的人身上了。畢竟,不管是對小孩或是成人,那樣一份期許,或許都太過沉重了。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