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歷史的真相,挖掘過去的故事,聽聽老一輩講述腳下土地曾經發生的故事
感受歷史傳達的厚重,用全新的角度去觀察歷史,用心去聆聽來自過去的聲音,感受古人傳達的智慧,關注我,跟著我們一起去追尋先祖的腳步,挖掘出那些塵封在泥土中的歷史!
正文
五千年前,在長江黃河流域居住著很多氏族部落,最強的部落要屬炎帝和黃帝兩個部落,我們現在稱呼自己為"炎黃子孫"也是由于這個原因。但是作為華夏文明的人文始祖,其實除了黃帝炎帝之外,還有一個蚩尤;他們存在的時期,被我們稱之為上古時期,也有神話時代之稱。富有代表性的遺址有良渚文化遺址和仰韶文化遺址。
同比炎黃二帝,蚩尤幾乎沒什么存在感,這就有失公平。記載最多的故事還是他被炎黃二帝聯合打敗,至于其成就只有寥寥數筆帶過;不過經仔細研究后不難發現,蚩尤的成就要遠在炎黃二帝之上,并不是一事無成的莽夫。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于青丘。"—《歸藏·啟筮》
生平簡介:
蚩尤,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驍勇善戰。相傳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約81個氏族部落),個個本領非凡。他帶領九黎氏族部落在這中原一帶興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為中華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貢獻。河南、山東、河北交界處地區被稱為"九黎之都"。河北省涿鹿縣境內現存有蚩尤墳、黃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車臺、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橋山等遺址遺存。他曾與炎帝大戰,后把炎帝打敗。于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共敵蚩尤。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與黃帝在涿鹿展開激戰,兵敗不敵被殺。
"蚩尤作兵攻伐黃帝,黃帝令應龍迎戰,雙方在冀州之野大戰,蚩尤兵敗被殺。"—《山海經·大荒北經》
金屬冶煉首創者:
在金屬冶煉方面,蚩尤以金作為兵器,是歷史上最早的金屬冶煉發明者,這一行為帶動的是整個社會,甚至是整個民族生產力的發展,它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志著人類社會和生產力的進步,也預示著這個部落或是這個民族將繁榮昌盛。
金屬冶煉在當時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同時還帶來了戰爭,所以蚩尤也有"兵主""武戰神"等別稱。如今我們全國各地所出土的銅器、鐵器,甚至是刀槍劍戟,如果沒有蚩尤和他所創造的冶煉技術,那么其文明程度還不知延后多少年,這些精彩絕倫的器皿也不知何時誕生。哪怕是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金屬冶煉一直在我們的社會發展中占據著非常高的地位,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金屬冶煉,也沒有我們現在的一些科學技術。
"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龍魚河圖》
法制部落第一人:
在上古時期也是蚩尤首創法律法規,實行刑事法。他用法律等制度來約束部落,將自己的部落治理得井井有條,當黃帝看到之后,也效仿蚩尤的刑事法來管理自己的部落,所以說他是法制部落的第一人和首創者。裴骃在他撰的《史記集解》中會說:"蚩尤,古天子"。即使到了現在,我們依然是按依法治國的策略方針來前進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蚩尤的功勞,其實是延續了千秋萬古。
"蚩尤對苗民制以刑。"—《周書·呂刑》
沒落緣由:
成王敗寇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一句話,同時還有另一種說法:史書都是由勝利者去書寫的。那么如此出色的蚩尤為何會在后期漸漸沒落,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其實他和炎帝之間關系更為撲朔迷離,流傳著多種多樣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蚩尤是炎帝的臣子,只是發生了一些沖突,這才選擇揭竿而起,打敗炎帝;另一種說法認為蚩尤其實是炎帝的后代,他倆屬于同一部族,都是族長或是首領。還有第三種說法認為蚩尤和炎帝兩個就是同一個人,因為炎黃之戰的"阪泉"和黃帝蚩尤大戰的"涿鹿"其實是同一個地方,并且部落都是以牛為圖騰,種種巧合重疊在一起不免讓人產生遐想。
在這些說法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起先蚩尤和炎帝是在一起的,即使不在一起也曾共事過,或者干脆就是同一個人;經過后世一代一代的流傳,人們選擇性地忽略了蚩尤(戰敗),或許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
"軒轅去蚩尤之兇,遷其民善者于鄒屠之地,遷惡者于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后分為鄒氏屠氏"。—《拾遺記》
后記:
不管怎樣說,人們對于蚩尤的存在并沒有那么關注,但至少我們知道有他這個存在;沒有被泱泱歷史所掩蓋,畢竟他也是我們中華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說是炎黃子孫,倒不如說是炎黃蚩尤子孫,相信歷史是不會讓我們遺忘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