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經多專家現場實地考察和研討論證,雙槐樹遺址系5300年前后都邑遺址,其位于河洛中心區域,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
雙槐樹一直位于黃河南岸高臺地上,伊洛合流匯入黃河的鞏義市河洛鎮,殘存面積達117萬平方米。
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稱:“黃帝時代是一個時期,黃帝不是指一個人,而是指一個部落。不排除河洛古國是黃帝時代都邑所在。至少是早期中國的醞釀階段?!?/div>
夏朝(約前2070~前1600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共傳14代,17后(夏統治者在位稱“后”,去世后稱“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
而河洛古國在5300年前,所以夏朝第一個朝代的觀念可能會被推翻。
河洛古國宏大的建筑規模,嚴謹有序的布局,所表現的社會發展模式和承載的思想觀念,呈現出古國時代的王都氣象,北斗九星與“天下第一”的關聯以及其他凸顯禮制和文明的現象,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襲傳承,中華文明的主根脈愈加清晰。
河洛古國發現了國寶級的文物——中國最早的骨質蠶雕藝術品。它與青臺遺址等周邊同時期遺址出土的迄今最早絲綢實物一起,實證了5300年前后黃河中游地區的先民們已經養蠶繅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