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女兒,本周哭了倆次。從輕聲抽泣,到嚎啕大哭。幾乎讓整棟樓層都聽到。
第一次是因為做作業。
第二次是因為彈鋼琴。
你的作業做了么?還不抓緊去做?
你的彈鋼琴時間到了,還不趕緊去練習?
如果你不彈的話,明天我就把鋼琴課退掉了,把鋼琴送人了。
如果你不做作業,我明天就告訴老師,我在家園聯系冊上就寫不認真完成作業。
“為什么你們大人說話不算數?
為什么你們大人老是要我做這個做那個?
為什么我不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
孩子哭著問道。
這應該不是我們家的個別現象,女兒平時都是自主會完成作業的,空余特別喜歡畫畫,看書,鋼琴在母親的辛苦陪練3年之后,可以為我們帶來歡快的樂曲。我感覺她再也沒有以前在琴行主動加時間練習的那份由衷的喜愛了。似乎只是為了完成一個任務。
孩子哭的原因大概如下:
一,在外面受委屈,回家尋求父母的安慰
二,通過哭鬧來索取自己想要的禮物
三,不敢和父母的權威正面交鋒,用哭來釋放自己的情緒。
女兒目前看來還是第三種情況比較多,哭的過程中,我采取靜觀,只是遞送紙巾的方式。一般半個小時之后,心情平靜下來開始聊天。
11月27日在杭州聽朱云龍老師上電影課《四等》,朱老師說,新教育必須是父母要用心去和孩子溝通,到底什么是孩子想要的,而不是父母自己想要的。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做成長教練,而不是做監督員。
我個人的處理方式如下:
一,以身作則,帶領孩子做運動,
二,減少肉食的供應,
三,在她喜歡的領域里,引領她如何發現美,不去強求要達到什么水準,等級,不扼殺好奇心。
四,通過互聯網讓孩子了解優秀卓越的榜樣。
五。自身學習,創造家庭學習氛圍,減少電子產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