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靈魂的拷問
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索尼婭,父親酗酒,母親生病,她為了幼小的弟弟、妹妹,為了家人的生活,被迫出賣自己的身體,成為妓女。她在眾人嘲笑的目光下,過著痛不欲生的生活。但是,她沒有其他的辦法,她連自殺的權利都沒有,如果她自殺了,她幼小的弟弟、妹妹將不只會怎樣。自殺都成了她的奢望,為了家人,為了生活,她只能屈辱地活著。
一個出身高貴的女人卡捷琳娜.伊萬諾芙娜,跌落到了社會的底層,她曾一直對上帝充滿了幻想,“上帝呀!難道就沒有公道了嗎!不來保護我們這些無依無靠的人,你去保護誰呢?……世界上還有正義,肯定有,我一定會找到!”每到絕望的時候,卡捷琳娜.伊萬諾芙娜總是這樣說,期盼著上帝來幫助她。然而,無情的現實是“上帝”并沒有來“保護”她,命運在一次次地捉弄她,她的處境正可謂是入地無門、上天無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后她在貧困、疾病中拋下年幼的孩子,悲慘地死去。
一個法律系的大學生拉斯克利尼科夫,被貧窮壓得喘不過氣來,因為無法維持最起碼的生活,他被迫輟學,躲進那間租來的棺材似的小屋里。貧困、饑餓向毒蛇一樣折磨著他,他已經沒有錢交房租了,他當掉了身邊所有值錢的東西,用來交著房租,他一次次地忍受著房東刻薄的挖苦和嘲笑。房東已經停了他的伙食,并打算將他趕了出去。于是,自己艱難的處境,周圍人的悲慘命運,使拉斯克利尼科夫產生了殺人的念頭。因為他認為在這個社會里,“統治者們”、“拿破侖們”都是不擇手段而攫取財富獲得高位的。終于,他懷著極端恐懼的心情,揣著斧子,殺死了房東和她的妹妹。
拉斯克利尼科夫本是一個善良的青年,但是他生活的環境,身邊人的遭遇,生活的貧困,使他的靈魂在發生著改變。他的靈魂在現實生活中跨過了一道道的防線,開始墮落。他在聽了馬爾梅拉多夫講自己的女兒當妓女的故事時,拉斯克利尼科夫這樣想到:“人這種卑鄙的東西,什么都會習慣的?!?/span>此時,他的思想已經跨過了道德的最后防線,但是,他還沒有采取行動。第二天,他又收到了母親的信,母親在信中告訴他,為了他,母親甘愿“犧牲”自己唯一的女兒,讓她嫁給一個談不上有什么愛情的律師。在拉斯克利尼科夫看來,妹妹的這種的婚姻,和索尼婭的命運在本質上毫無區別,只不過是多了一件“合法婚姻”的外衣,而實質上,妹妹仍然是為了親人在不得不出賣自己,他又陷入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之中。就在他折磨自己的時候,他又看到了一個少女,在被一個花花公子侮辱著。由此他想到了那投河的婦女,那無數個被侮辱的婦女。他做了一個可怕的夢,他覺著夢中那匹被殘酷打死的駑馬,就是一切被壓迫、被踐踏的人的象征,在那匹可憐的馬的身上,仿佛集中了所有被侮辱、被損害的人們的苦難,對于窮人來說,他們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一場噩夢。
他最終做出了結論:“一定得采取某種行動,立即行動起來,越快越好。”,于是,他鋌而走險,殺人了。可是,他在殺人之后,他的思想一樣不輕松,又經受著更為沉重的靈魂折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特別是他覺得不該殺死房東的妹妹,他認為房東的妹妹是無辜的。他最終鼓起勇氣,向警察承認了自己所犯的罪行。
《罪與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品,這本書和作者《白癡》、《馬兒佐卓夫兄弟》等一樣,都充滿著對人的靈魂的鞭笞和拷問,讀起來有些讓人喘不過氣來。書在拷問著每一個讀者,人應該怎樣活著?人應該為什么活著?人應該有怎樣的靈魂?一個人得到的底線是什么?
在當今的社會中,不少人為了攫取物質財富,為了謀取權力和高位,道德淪喪,思想墮落,什么樣的事情都干得出來,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也在下滑。不少人的眼里只有金錢財富,而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活著,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活著,不知道自己應該有怎樣的靈魂,有怎樣的道德標準。重讀《罪與罰》這本書,會使人對自己的靈魂進行一次拷問,對自己的道德做一次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