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人處世哲學
本句話出資《曾國藩文集·處世金針·修身之要》,原句為:“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于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于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是之謂虛而已矣,是之謂誠而已矣,以此讀《無妄》《咸》《中孚》三卦。蓋捍格者鮮矣。”--讀書錄:
曾文正公讀《周易》有感意思是,活在當下,真正的活在當下。 做事情的時候?qū)W⒂谑虑楸旧恚粸槲磥淼牟淮_定性所憂慮,也不沉浸在過去的痛苦里,亦不被時下的外界環(huán)境所牽絆,按照當下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就足夠了。當你真正理解了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先賢們在各個地方都在說這個道理。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什么“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什么“從心所欲不越矩”,都是在說不被外界所困擾,各種外界情況。
物來順應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事情來了就去順應面對,對于未來的事不過多考慮,專心處理好眼前事,過去了的事就不要去糾結(jié)。
想成大事,不能糾結(jié)!讀懂曾國藩的這句話,人生百戰(zhàn)百勝物來順應,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與其被煩心事所困擾,不如學著去坦然面對。保持平靜從容的心態(tài),這樣遇事才能做出冷靜的思考和判斷。
未來不迎
未來是不確定的,未來將要發(fā)生的事情誰都無法預料。所以不要過分去擔憂未來,若是害怕未知的事物,那么連現(xiàn)在開始做事的勇氣都沒有了,又談何未來呢?
當時不雜
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專注于做好每一件事,不可三心二意,不可貪多求快,否則只會滿盤皆輸,一件事也做不成。
既過不戀
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情,就不要去過多糾結(jié)了。《羅輯思維》的主講人羅振宇說:“成大事者不糾結(jié)”,過去的事已經(jīng)無法改變,把握住現(xiàn)在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這些講的都是同樣一個道理:活在當下!
對于過去,曾國藩一向活得灑脫,從不糾結(jié)。曾國藩“屢敗屢戰(zhàn)”的故事很多人都聽過了,之前失敗再多次,他都不去多想,專注于打贏眼前的仗。
左宗棠經(jīng)常給曾國藩使絆子,但是真正到用人之際,曾國藩沒有追究左宗棠過去和自己的矛盾,而是大力舉薦提拔左宗棠。
其實大家反過來想,更好理解:如果事情或者麻煩來了,你還在想為什么這樣而不是那樣?未來怎么辦?而不著眼于解決此刻的問題,那么這個問題始終存在,還會為后續(xù)添上麻煩。未來的事誰能說得清,不必杞人憂天,思路過多于事無補。遇到事情,不要想過多,想好了就去執(zhí)行,一件事一件事辦好了,那么你的人生也會豁然開朗。過去的事情你考慮再多,也是沉默成本了,不可能挽回,只能壞了你自己的心情,你的能力也不會全部發(fā)揮出來,這又何苦呢?!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活在當下,才能贏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