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瑞(甘肅省
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二科 741000)
【摘要】 腦梗塞患者早期指導功能鍛煉,結合
穴位按摩及時調整運動量,可減少
腦梗塞后遺癥、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 腦梗塞 肢體 言語 吞咽 心理 鍛煉 穴位 按摩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1752(2013)25-0279-02
引言:腦梗塞是由于
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損傷使腦動脈管腔狹窄,進而因多種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動脈狹窄加重或完全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引起
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腦血管病。該病為最常見的腦血管病,占腦血管病的70%,許多病人有家族史。該病好發于45~70歲中老年人。男性比女性高。其致殘率很高,恢復較慢,常遺留不同程度的
肢體功能障礙,嚴重增加家庭和社會的負擔,而且影響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工作。作為一名??谱o士要熟練掌握康復知識,對提高護理質量和減少患者致殘率。腦梗塞引起的偏癱,因許多病人不能保持功能位置及早期進行有效的功能鍛煉造成了肢體關節變形,影響了其功能的恢復,通過長期對腦梗塞患者肢體功能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我發現按護理常規并給合中醫
穴位按摩及時進行功能鍛煉,效果顯著,能得到廣大患者朋友的認可。
現將平時護理中的功能鍛煉經驗和中醫
穴位按摩方法總結如下:
首先:肢體的鍛煉
腦梗塞患者發病急性期過后,如果病人無嚴重的意識障礙,待病情穩定后,家屬即可開展早期被動運動。先做肌肉按摩,再做被動運動,以預防肌萎縮,肌痙攣和關節變形,也可適當刺激相關穴位,運動時用力要適度,幅度由小漸大,并注意保持肢體功能位放置。提高訓練效果,改變肢體活動能力,在本人以往的護理工作中,總結出以下的訓練:次序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被動到主動,依附中醫筋絡相關知識,在康復訓練中,按摩肢體上相關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肢體活動力。
一、指關節被動運動:一只手將病人的拇指分開,另一只手將四指呈握拳狀,然后再將四指分開,拇指屈向手心,也可適當按摩外營帶穴,八邪穴,以及十宜等穴位,可有效的改善
手指麻木不能屈伸等。
二、腕關節被動運動:讓病人肘屈曲,一手扶住腕關節的下方,另一只手握住患手的四指,進行曲、伸運動,按摩列缺等穴位,可促進腕關節的活動。
三、上臂和肘關節的被動運動,上臂將患側上臂外展,一手固定肩關節,另一手握住患手,反復進行內旋,家屬一手固定肘關節,另一只手握住患手,用手指按摩患肢的手三里、曲池、肩髃等穴位,可改善上肢不遂手臂痹痛等。
四、膝關節運動:一只手握住患者患側足跟,腳掌抵住自己的前臂,另一只手托住膝關節的下方,將膝關節屈曲,伸展,可按摩足三里、中瀆、風市、膝陽關、陰關,可減輕下肢麻木,無力等。
五、踝關節運動:在患者膝關節的下方放置一軟枕,一手托住患者患側的足跟,抵住前臂,另一只手壓住患側小腿,向上用力。也可按壓解溪、涌泉等穴位,可治療下肢萎痹。
六、址指關節運動:在患者膝關節的下方放置一軟枕,一手握住患者患側腳掌,另一只手握住腳趾,進行向上向下的運動。
其次:言語障礙
多數腦梗塞的病人都伴有言語障礙,言語不利的病人情緒不穩,抑郁,痛苦,對說話有恐懼感。醫護人員及其家屬要多接觸病人,了解病人心理狀況,讓病人保持心情舒暢,消除緊張心理。必須盡早地誘導和鼓勵患者多說話,耐心糾正發音,從簡單到復雜,初期,如“e”、“啊”、“歌”等,說簡單的詞語,好轉之后,大聲讀報紙及識字卡,反復練習堅持不懈。并配合針刺啞門、通里、廉泉等穴,這利于促進語言功能改善和恢復。
口角歪斜 臨床上常見病側
眼瞼閉合不全、口角下垂、流涎,不能皺額、閉眼、鼓腮、吹哨等。病人常常產生消極情緒,失去治療信心。護士應同情關心理解病人,給予精神鼓勵,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飲食上宜給易于消化、富于營養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配合針刺頰車、地倉、迎香、四白。鼓勵病人多做眼、嘴、臉部運動,并經常按摩局部。
腦梗塞病人多少都有
吞咽困難的伴隨
1、輕度: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處送進食物,可用湯匙將少量食物送至舌根處,讓病人吞咽,偏癱患者食物堆積于癱側頰部內側或由癱側口角流出,故應向健側送入1/2勺食物,待患者完全咽下,張口確認無誤后再送入食物,量由1/2勺漸增至1勺,并保持環境安靜,不說話,避免因分散注意力而引起嗆咳,拒絕繼續進食。
2、重度:不能順利進任何飲食。(1)舌肌的運動訓練,用濕紗布 拖住舌頭引導它向各個方向運動,上抬、卷曲,頂上腭,有力量時可用壓舌板給抗阻,以強化肌肉力量,擴大可動性。有利于吞咽。(2)進食訓練:體位,取坐位或45°半臥位,頸部前屈,防止誤咽,易誘發吞咽反射,進食量從少到多,從3~5ml開始,逐漸增加,一口食物多次吞咽,除去咽部殘留物。
食物選擇:要求食物外觀能引起患者食欲及具有利于吞咽的食物。首先,確認吞咽能力,從果凍、凍狀酸奶、蛋羹等半固形食物開始,逐漸增加固體食物。原則上是經口攝取與輸液或鼻飼并用,以滿足患者機體的營養所需。
最后:心理護理
在心理護理過程中,注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親切而又耐心的解釋和盡可能解決患者存在的思想問題;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激勵病人自覺配合各種治療、護理,特別是康復計劃。腦梗塞患者做好心理護理是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礙和樹立戰勝疾病信心的重要環節。
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一切心理治療成功的保證,護理人員要尊重理解病人,包括入院時熱情接待,向病人作自我介紹,耐心宣講住院規則,周圍環境。尊敬病人的人格,了解病情或進行治療護理,不要離病床遠遠的,耐心聽取病人訴說病情。除了掌握病情還要了解病人職業、個人經歷、家庭成員、業余愛好等情況,這樣病人感到親切又使病人獲得自尊心理,盡快適應住院環境。消除思想負擔,病人就會以院為家,視醫護人員為朋友,從而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以利于疾病的康復。
意義:結合中醫
穴位按摩來有效的提高腦梗塞引起的偏癱,因許多病人不能保持功能位置及早期進行有效的功能鍛煉造成了肢體關節變形,影響了其功能的恢復,通過長期對腦梗塞患者肢體功能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我發現按護理常規并給合中醫穴位按摩及時進行功能鍛煉,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腧穴分布定位圖解 /劉建橋,路力為主編.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7.
[2].針灸大成/明·
楊繼洲原著 靳賢補輯重編 黃龍祥整理.一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6.
[3].高麗萍,霍春暖,張雅靜等.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塞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1999,34(7):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