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其面積達到了37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渤海面積的5倍多。里海到底是湖泊還是海,在歷史上是有爭議的。曾經里海沿岸的國家都認為里海是海而不是湖泊,但是后來里海沿岸的國家為了規避聯合國海洋法,于是將里海的性質定義為水體,既不是湖泊,也不是海。如此,哈薩克斯坦就不是一個沿岸國家了,而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
在地質時代,里海曾經和地中海連在一起,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大約在1.1萬年前,里海和黑海分離,由此成為了一個封閉的水體。因此,里海是一個“海跡湖”。里海的水體特征也和海類似。
如果里海能夠和黑海重新連接在一起,那亞歐大陸中部的地緣政治格局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我們知道,中亞深居亞歐大陸內部,距離海洋遙遠,其中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這里氣候干燥,交通不便,但是資源卻十分豐富。中亞的石油儲量為42億噸,占世界2.1%,天然氣為11.8億噸,占世界的6.2%,被譽為第二個中東。而鈾礦儲量占世界的19%,金礦儲量達4333噸,占全球總量的8.5%。
中亞的油氣管道
另外,里海南岸的伊朗也是世界上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如果打通了里海和黑海的水上通道,那么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以及阿塞拜疆都將從內陸國變成沿海國家,里海周邊的港口會建設起來,里海周邊國家的石油、天然氣會通過水上通道進入黑海,然后直接走多瑙河—萊茵河航道進入到了歐洲腹地,這條線路比省時省力,甚至比波斯灣到歐洲的航線更短一些。
早在19世紀,俄國就開鑿了一條頓河—伏爾加河運河,該運河全長101公里。蘇聯時代,在運河樞紐位置建設了蘇聯最大的工業城市——斯大林格勒,這里也成為了蘇德戰爭的必爭之地。
不過,這條運河有許多不足之處。首先,是線路彎曲,從黑海進入里海,需要在兩條河流上繞行,增加了航行的距離;其次,伏爾加河和頓河的水量都不是特別大,其運河只能通航5000噸級以下的船只;第三,由于水量不足,這條航道上修建了10多個船閘,這大大降低了船只通行的效率。第四,由于是內河航運,俄羅斯禁止外國船只進入境內。
因此,這條運河只能給俄羅斯使用,哈薩克等國被徹底封堵為了內陸國。
不過,哈薩克也提出過新的計劃。在一次中亞國家峰會上,哈薩克曾經提出開鑿一條黑海到里海的大運河,這條運河長度為700公里。里海的海拔為零下28米,如果運河開鑿,黑海的海水可以直接流入里海,不僅可以通航,還能夠實現水資源補給。
按照哈薩克的設想,大運河完工后,哈薩克還將修建從里海到咸海的運河,不僅要恢復咸海的原貌,還要讓哈薩克的內河航運發展起來。哈薩克還計劃將黑海的水資源調集到還要咸海北部的圖爾蓋洼地,使得這里的氣候和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這條運河一旦建成,整個中亞乃至于中國新疆都會受益。
這個方案從提出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可是遲遲沒有得到實質上的進展,這是為何?
從地理上分析,里海到黑海的運河有兩種線路,我們暫時稱之為北線和南線。其中北線是從亞速海到里海,沿途地形平坦,是開鑿運河的最佳選擇線路。但是問題來了,這一帶都是俄羅斯的疆域,俄羅斯不會同意開鑿,即便開鑿了,俄羅斯也很難同意其他國家的船只通航,這對于哈薩克斯坦就沒意義了。
里海周邊地形圖
俄羅斯的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在出口方面主要依賴于石油和天然氣。如果運河通道建成了,中亞、伊朗的石油、天然氣會大規模走里海—黑海通道進入歐洲市場,那么俄羅斯的經濟將遭遇更大的沖擊。因此,俄羅斯寧愿本國里海地區的經濟不發展,也不愿意讓哈薩克在本國河流上航行。
南線方案從高加索山脈地區的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經過。阿塞拜疆也是里海國家,如果運河開通,那么阿塞拜疆將成為了一個樞紐,扼守能源大通道,因此阿塞拜疆是非常支持的。但是,高加索山脈一帶地形復雜,開鑿運河的可能性非常低,就算開鑿完成了,其通航能力也非常低。因此,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對開鑿運河并不感興趣。
高加索一帶的地形情況
總體來說,里海到黑海的運河并非地理上的原因導致無法開鑿,是地緣政治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俄羅斯不希望中亞和歐洲走得太近,以免后院起火,同時俄羅斯也擔心中亞的油氣資源會沖擊本國的經濟。
在歷史上,俄國為了打通太平洋、波羅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對周邊的國家發動了大規模的入侵。然而,俄羅斯獲得了黑龍江、黑海、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后,卻以鄰為壑,堵住他國通向海洋的通道,同時又造成自己的沿海地區沒有發展起來,這真是害人又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