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瀕死“孤兒狼崽”認成都女孩為“狼媽媽”,被帶到城市生活。為了讓“狼兒子”自由且有尊嚴地活著,她救狼、養(yǎng)狼、馴狼,最后將它送回狼群。
10年后,她重返草原尋找自己的“狼兒子”,人狼再見是什么情形呢?
2010年4月,李微漪跑到若爾蓋草原采風,面對綠草茵茵的大草原,她感覺在城市生活的壓抑一掃而空。這天,她與一戶牧民聊天的過程中,聽到了“狼王”一家的故事。
若爾蓋草原曾經有一只狼王,因這里圍獵者比較多,狼王不到萬不得已,基本不會闖入人的生活區(qū)。
有一天,為了給正在哺乳的母狼補充營養(yǎng),狼王孤注一擲跑到一牧民家,想要偷只羊。但是卻被牧民發(fā)現(xiàn)。
在牧民的圍剿中,狼王的腿被獵槍打中,隨后它被牧民抓住后,直接一刀抹了脖子。
之所以選擇“打腿”“抹脖子”,是因為牧民們想要一張完整的狼皮。就這樣,狼王的牙被拔走,狼頭皮被扒。
幾天后,為了哺乳狼崽的母狼吃下牧民下了毒的肉。在毒發(fā)之際,為了讓牧民的算盤落空,它抓爛了自己的頭皮,哀嚎著死去。
隨著這對“狼夫妻”的死亡,他們的6個狼崽被牧民掏走了。因為對人類的戒備心,使它們始終不愿意吃牧民家的一口肉。最后6只狼崽餓死了5只,僅剩的最后一只也奄奄一息。
聽了這“狼王”一家的故事,李微漪不禁有些悲哀。人類為金錢名利而狂歡,而它們只是為了活著。
李微漪向牧民打聽到最后一只小狼的下落,當看到小狼時,發(fā)現(xiàn)這只小狼也快不行了。看著小狼虛弱的瞇著眼,李微漪試探性的學了一聲母狼的嚎叫聲。
小狼突然動了,它急切的尋著聲音向李微漪爬過來,急切的嗷嗷直叫。然后一頭扎進她的懷里,不停地拱她,想要從她身上獲取母親的溫度。
看著狼崽的模樣,李微漪心軟了,她決定救下這只小狼崽。她向牧民買了個奶瓶,灌上牦牛奶喂到小狼嘴邊。
只見小狼急切地咬住奶嘴便大口大口吃起奶來,四個小爪子也在不停地扒拉著。這是母狼死了之后,它的第一頓飽飯,吃飯后,它窩在李微漪的懷里睡著了。
李微漪看著懷里小小的狼崽,想到它父母的命運。她知道,一旦自己離開,這小狼崽最后還是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
最后,她下了個大膽的決定:帶小狼崽回成都。
將小狼崽帶回成都后,李微漪給它起名:格林。希望它的未來能像格林童話一樣美好,同時也是取了綠色的英文諧音,她希望小狼崽不要忘記自己本來的家,那片綠色的大草原。
剛到成都的時候,格林身體還比較虛弱。這導致它經常被李微漪的寵物小狗欺負。不過后來一狼一狗不打不相識,逐漸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并且一起密謀著“拆家大業(yè)”。
這讓李微漪每次回家前都要在門口做好心理準備才敢打開門去面對房子里的一片狼藉。不過即便如此,李微漪還是最大程度地給予格林包容。
但是隨著格林的長大,不得不讓李微漪正視她即將面臨的問題。有一天晚上,格林突然站在陽臺嚎叫了幾聲,背影在黑夜的襯托下顯得有些蒼涼。
幾聲狼嚎直接引起了小區(qū)內的恐慌,同時也讓李微漪意識到,格林本就屬于草原。看來是時候將格林還給大自然,還給狼群了。
2010年7月,格林三個月大,李微漪與男朋友亦風帶著它回到若爾蓋草原。因為擔心格林脫離狼群太久,無法很好地融入,也擔心它沒有野外生存的能力,所以他們在一牧民家暫住下來。
牧民家有只大藏獒,格林剛到牧民家的時候,經常被藏獒咬得嗷嗷直叫。后來聰明的格林學會了反擊。
因為藏獒體型龐大,聰明的格林知道他們進不去狹窄的地方,于是在外面挖了一個很深的洞,剛開始連李微漪都不知道這個洞的存在。
直到有段時間,她經常看到那只大藏獒對著一個洞瘋狂吼叫,這次眼看著藏獒有點急眼的樣子,李微漪擔心格林被欺負便趕緊跑過去。
結果發(fā)現(xiàn)格林在洞里叼了根肉骨頭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就這樣在一狼一獒的斗智斗勇中,它們之間也逐漸建立起友誼,藏獒葉也經常帶著格林出去抓野兔野雞。
而李微漪則體驗起牧羊女的生活,她喜歡這片大草原,讓人覺得心里敞亮。看著格林在草原上奔跑,她知道,這就是格林應該待的地方。
格林很聰明,也很關心自己的“狼媽媽”,有次,李微漪在草原上不小心崴了腳,當她用對講機呼叫男朋友時,格林撒丫子就往后跑。
不一會兒,亦風趕到,但是面對一步也走不了的李微漪,他也犯了難。就在這時,他們看到格林嘴里咬著韁繩,拉著一匹馬走了過來。
眼看著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李微漪卻因為長期的高原生活生病了。她終日躺在房子里,而格林就臥在靠近李微漪的窗戶外,替她守衛(wèi)。
有一次,迷迷糊糊中,李微漪聽到床邊撲騰撲騰的聲音,她探出頭一看,結果是格林獵到了一只野雞并給她扔了進來。這讓李微漪更加不舍得離開格林。
但是,她的病情日漸嚴重,若是再不加以專業(yè)治療,會有生病危險,在男友的勸說下,李微漪返回成都治病,而格林則被留在牧民家。
李微漪走的那天,格林站在山包上,遠遠地看著車離開。接下來的每一天,格林都會在那個山包的位置眺望遠處。
李微漪這邊也一直惦記著自己的“狼兒子”,在病情好轉之后,她迫不及待地返回若爾蓋草原,格林看到“媽媽”回來,遠遠地奔跑回來,撲到李微漪的懷里撒嬌。
很快,若爾蓋草原的嚴冬即將來臨,李微漪知道,嚴冬是頭狼最容易接納獨狼的季節(jié)。于是她和男友提前為格林返回狼群做著準備。
他們從牧民手里買下剛殺的羊,讓格林叼到狼群領地,與同伴共同享用大餐。雖然沒人教它,但是格林很懂得分享,就像是天性一般。
狼群在逐漸接納格林,有一天,遠處來了幾匹狼,對著格林嚎叫了幾聲,格林立馬站起身,搖起了尾巴。它也嚎叫著回應對面,隨后,它轉過頭,戀戀不舍地看著李微漪。
李微漪知道,狼群召喚格林歸隊了,它被狼群接納了。她抱著格林詢問:“你要走了是嗎?以后我們還能再見嗎?”
格林眼中也充滿淚水,李微漪放開格林將它推出去:“去吧,格林,回到你的同伴身邊,那兒才是你的歸宿。”格林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開。
格林離開后,為了讓李微漪能夠不要沉浸在離別中,亦風帶著她來到若爾蓋市場,轉了一會兒的兩人,被一家店吸引。
進店后,兩人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眼前赫然出現(xiàn)了一張縫制好的狼皮,以及一罐子牙齒。在他們的秘密拍攝鏡頭下,記錄了那一幕。
李微漪詢問:“這是狼牙?不會是拿狗牙冒充的吧。”男店主立馬表示:“這可是我親手從狼嘴里一顆一顆拔下來的。”
聽到這,李微漪的手有些抖,亦風則默默握住她的手,繼續(xù)詢問那張狼皮。一旁的老板娘滔滔不絕地講到:“這可是620張狼頭皮做成的狼皮袍,在外面那可是有價無市,很難得的。”
從店里出來,亦風對李微漪說:“太危險了,我們把格林接回來,咱養(yǎng)他一輩子,沒有什么比活著更重要。”
李微漪目眺遠方,眼中含著淚道:“自由比活著更重要。”
自從格林跟著狼群離開后,李微漪和亦風每隔段時間就會回來,遠遠地看格林。他們看著格林越來越好地融入狼群,與狼群玩耍、圍獵,一同分享食物。
亦風詢問李微漪:“我能叫叫它嗎?”李微漪輕聲說:“讓我兒子吃頓飽飯吧。”話音剛落,突然一陣槍聲響起。
李微漪立馬站起來,對著格林大喊:“格林!快跑!”而格林在聽到“狼媽媽”的呼喊后卻停下腳步,四處張望著。格林從未忘記她。
這事讓李微漪意識到,自己只會讓格林放松對人類的警惕,所以以后自己應該離它越遠越好。她與亦風返回城市生活。
2014年,李微漪實在想念格林,便又同男友商量,回去看它一眼。男友十分支持她。兩人回到若爾蓋草原,也順利看到了格林。
但是與之前不同,格林身邊跟了一只母狼還有一只狼崽,李微漪知道那時它的老婆孩子。不過這一次,格林并未熱情的迎上來,而是警惕的盯著李微漪,隨后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緩緩退出她的視野。
后來,李微漪才知道,格林原本有4個孩子,但是其余三只被人打死了,只剩下這一只。李微漪啞然無言,她理解格林的選擇,也為狼群感到悲哀。
經過幾天的思考,她產生一個想法,她告訴男友,想將格林從小到大的影片剪成紀錄片,呼吁人們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
男友十分支持,兩人立馬動手,將以前格林的視頻壓縮為一部90分鐘的紀錄片,并起名為《重返狼群》。
紀錄片一出,有人質疑有人感動,但是李微漪并不被這些言論所影響。而后的十年時間,她一直為保護野生狼群不斷的做出自己的努力。
2020年,李微漪與亦風再次來到若爾蓋草原,這10年中,他們每隔段時間就會回來看一看,但是自從那次見到格林一家之后,他們就再也沒有見到過格林。
牧民們都表示沒準它已經老死或者被打死了,但是李微漪心里始終有個聲音,格林還活著。
李微漪走在與格林經常玩耍的那片山坡,一邊大聲唱著她與格林當初的“暗號”。一旁的亦風跟在她的身邊四處觀察。
突然,亦風大喊:“看,那是不是格林?”
只見遠處,一只毛發(fā)呈現(xiàn)出黃白色的老狼沖他們緩緩走來。李微漪一眼認出:“那是我的格林。”
她呼喚著“格林”的名字,沖著老狼奔跑過去,老狼也跑動起來,像小時候一樣扎進李微漪的懷里。
一人一狼終于在10年后相見,李微漪哭著抱著格林,格林也滿含淚水的在李微漪懷里撒著嬌。
這就是李微漪與格林的故事,格林也成為中國第一只在人的喂養(yǎng)下重新返回狼群生活的狼。
《重返狼群》的畫面并不精美,反而有些粗糙,但是透過鏡頭,我們能感受到人與狼之間的真誠相處與狼群面臨地步步驚心的危險。
而不只是野生狼群,還有很多野生動物都面臨著生存的問題。從紀錄片《重返狼群》到講述藏羚羊生存困境的電影《可可西里》,鏡頭下反映出來的殘酷只是現(xiàn)實中的九牛一毛。
一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力量,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關注到這些需要保護的群體。
物競天擇是來自大自然的淘汰,萬事萬物都應遵守。但若是人們?yōu)榱艘患核嚼茐淖匀坏纳娣▌t,那最終的惡果也會反映到我們的身上,愿我們警醒,也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