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愿者陳瓊(頭條號:陳瓊):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疾病,主要以情緒抑郁為主要表現。人的大腦是精神活動的主要器官,大腦器質的功能是動態的、相對穩定的。在人的生命過程中,因社會環境、自身心理以及生物遺傳等多種因素的相互影響,大腦器質的功能失去健康平衡,出現身體不適、情緒抑郁,進而導致抑郁癥。
很多人會發現抑郁癥患者通常會表現出情緒低落的狀態,便認為幫助他調整情緒就可以改變其消極的狀態,有些家人會帶著他去一些歡樂的場所、熱鬧的氛圍,但大多數時間都是徒勞無功。事實上,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不良的思維方式,或者說認知障礙,才是導致其抑郁癥的主要根源,那么,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究竟有哪些主要的思維方式容易致抑郁癥呢?
1、自我否定:
這種思維模式叫做自我否定。抑郁者擅長否定自己的積極情緒和積極行為;與此相反的是,他們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和負面行為特別“寬容”。他們下意識任由自己的負面情緒滋長,盡管他們不喜歡負面情緒。
假如一個男生對她表白,她會想,自己這么不好看的女生怎么可能擁有幸福,肯定這份感情不能持久。而當男生終于離開她時,她會苦笑,看吧,我早說了我不可能擁有幸福的。她會下意識否定掉自己的積極情緒,反而對消極情緒很寬松。而當她想走出這種狀態時,又會下意識否定自己的積極努力和行為。
比如說:當她跑步,堅持了一兩天,因為某種原因而中斷時,她會說,自己果然沒毅力,看來自己注定一輩子這樣。哪怕他堅持了很久很久,她也會想自己這么久的努力都白費了,自己還是沒一直堅持下去。也就是說,有抑郁情緒的人,下意識擅長培養自己的挫敗感,而打擊自己的成就感。所以,如果想徹底走出抑郁癥,必須徹底重建自己的思維模式。
2、罪責歸己:
這種不良認知是內疚之母。具體表現為:在你的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一個負性事件,盡管與你無關,你都會武斷的認為,事情之所以發生了,這都是你的錯,或者它證明了你的無能。例:男朋友今天生病了,你會直接想到:都是我不好,我沒有照顧好他,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女朋友,因而心生內疚。
罪責歸己會讓你感到極端的內疚,你強大的責任感會迫使你背負整個世界,會讓你喘不過氣來。你混淆了“影響他人”和“控制他人”的概念。需要認識到,無論你的身份是什么樣子的人,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人。但是,最終別人愛怎么做,那是他的事情,你無法控制,不是嗎?
3、非此即彼:
這種不良方式引發的最糟糕的作用就是在看待人或事情的時候,你會有絕對化傾向和。比如說:你在一次考試中失利了,你就會想,我很失敗,我就是一個廢物。但實際上,你只是一次考試失利而已,沒有人會一輩子考試順利,每次都能考一百分。所以,這種非此即彼的思維從本質上而言,就是一種完美主義的表現。它會讓你害怕任何錯誤或不完美之處。
而這種思維方式是不現實的,因為生活中很少有這種兩極分化的極端現象,沒有人是絕對的聰明或愚蠢,也沒有人是絕對的美或丑。生活中不僅只有黑白,還有灰色地帶。
除了以上三點不良思維方式,抑郁癥還有其它一些認知偏差的表現,比如說:以偏概全、放大缺點、縮小優點,甚至對自己有”應該”、“不應該”的錯誤期待,這些都是導致我們情緒低落、低尊重、低價值感的體現。如果你能夠在生活中進行自我覺察,或者幫助身邊的朋友發現自己這些偏差認知,可能會更好的幫助你們提升生活質量,遠離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