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是以焦慮情緒為主要表現的心理疾病,包括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種,常伴有軀體不適,如頭暈、胸悶、氣急、心慌、呼吸困難、口干、尿頻、尿急等。焦慮往往不是因為實際威脅所致,其緊張程度與實際顯示情況不相稱。焦慮癥雖然發病機制并不明確,但臨床上較為常見,1982年全國12個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統計,我國焦慮癥的患病率為1.48%。國外的報道統計,焦慮癥的患病率大約在5%左右。
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這是一種突如其來的焦慮體驗,伴有嚴重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1)心血管癥狀:心慌、胸痛、心律不齊等;2)呼吸困難;3)神經系統癥狀:頭痛、頭暈、眩暈、感覺異常;4)出汗、全身發抖;一般數十分鐘自行緩解;
慢性焦慮:較為常見,是焦慮癥最主要的一種形式。患者長期感到緊張或不安。做事情時心煩意亂,沒有耐心,與人交往時緊張急切,遇到突發事件驚慌失措,即使休息時也是坐臥不寧、六神無主。患者整日惶惶不可終日,但這并非出于客觀存在的實際威脅,純粹是主觀上的多思多慮。同時也會伴有一系列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如心悸、多汗、胸悶、呼吸急促、口干、腹瀉、尿頻尿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