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愿者吳穎: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不良情緒導致很多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慢性腸胃炎、癌癥等。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三人患有憂郁癥,其中因為憂郁癥所帶來的身體疾病,甚至自我毀滅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心理專家告訴你,不良的情緒會影響你的健康。所以,在這個復雜的生活中,我們要控制情緒,保護好自己的身體。請你做到以下幾點:
我們不要對外界的環境太在意,什么誰誰說你不好,什么領導批評你,什么某某不喜歡你等等。不要去理會,如果愿意理那就辯證的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不就當沒聽到。我常和我的居委會主任說,不要管別人說什么,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正直的人,做事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居民,實實在在做事。不管別人評論什么,你都不會太在意的,你的情緒也會平靜的。自然就不生氣了。
圍觀看同樣一起交通事故,有人關注的是車子壞的程度怎樣,有人關注的是有沒有人員受傷。所以關注點不同,感受和結果就不同。家庭和睦,坐在一起喝粥啃饅頭就咸菜就很開心;夫妻鬧別扭,坐在西餐廳吃牛排喝紅酒,也感無趣和無味。道理很簡單,懷著愛吃咸菜,勝過懷著恨吃牛排。隨意改變我們看待事情的關注點,你的情緒就會好的。
心底無私天地寬。心中無私自然寬,心胸坦蕩,無欲無求,面對名利的追求沒有那么迫切,沒有那么執著,自然就不著急,就沒有欲火上身的感覺。情緒自然平靜健康。我們的煩惱不是取決于環境和他人,關鍵是自己--“我執”。執著,固執自私,憂人自擾之。無我,沒有了自我,沒有了自私,自然輕松健康。
有了健康的情緒,就看誰都順眼,這是成熟的表現,是一種智慧,是一種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