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謝堂前歸舊燕==名劍
烏衣巷里嫁新人
馬寺鐘聲傳四野
尼庵鼓樂誘三鄉
詩鐘
梅.蘭.分詠.不犯題字
洗盡芳華贏傲骨=
修來淡雅得幽香
竹.菊.分詠.不犯題字
虛心釀得高風節==
真意迎來瘦客情
瘦客:菊花別稱。
詩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限時吟詩文字游戲,大約出現在嘉慶、道光年間的福建八閩地區。詩鐘限一炷香功夫吟成一聯或多聯,香盡鳴鐘,所以叫做“詩鐘”。詩鐘吟成,再作為核心聯句各補綴成一首律詩,游戲結束。詩鐘多半限定內容(詩題)、文字和種格,比如詩鐘分詠,限“來、去”,即上聯必須有“來”,對下聯的“去”字。詩鐘比一般對聯要求格律更工整,內容更含蓄,甚至類似謎語才好。
有人把詩鐘納入對聯的大范疇之內,據我們看,二者還算不上一家人,至多是親戚
。詩鐘與對聯有相似之處,也有區別。嚴格地說,詩鐘并不是一種特殊的對聯。
對聯的字數不定,從一個字到幾百個字隨意,只要對得出,按說多少字全行,這是
一點;對聯上下聯必須共同表達出一個意思來(無情對等除外),這是又一點。以之與詩
鐘比較,詩鐘只是七字對(個別的有五字對);上下聯除合詠外,一般都是意思無連屬的
。還有重要的一點:對聯的應用性很強,經常用途大致有二,一是室內外帶有中國特有
民族文化性質的裝飾聯,一是如壽聯、喜聯、挽聯之類的應酬性質的實用聯。詩鐘卻是
一種文化游戲,絕少寫成裝飾聯那樣長期懸掛的。所以,詩鐘不是對聯。可是,在字句
追求對偶方面,兩者要求相同。因此,對于創作對聯的人來說,可以把打詩鐘作為一種
高級的(相對于蒙童入門的學作對于而言)磨練屬對能力的方法。合詠更與命題作對聯一
樣。嵌字也是對聯中常見常用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認為,要想作好對聯,無妨經常作
一些詩鐘形式的練習。這是從寫對聯的角度看問題。愛好詩鐘和經常正規打詩鐘的人可
能就不這樣想,會認為,我們僅僅把它當成一種練習方式來看,是看低了它。
詩鐘不是對聯。可是,在字句
追求對偶方面,兩者要求相同。因此,對于創作對聯的人來說,可以把打詩鐘作為一種
分詠格
即分詠事物也,以不犯題字為合格,例如
岳飛、虎:分詠
畫爾不成翻類犬
字之曰舉并稱鵬
筆、郵票:分詠
萬國花封元首相
五云草判黑頭公
籠紗格
即將題字暗藏于鐘聯中,隱約如見,呼之欲出,例如
左易:籠紗格
牙因知味承恩幸
思未能言擅賦才
嵌字格
1、鳳頂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一字,所謂“一唱”也,例如
人鳥:一唱
人憑赤血羸猶健
鳥到青云倦亦飛
2、燕頷格 即將兩題字分?于每句之第二字,所謂二唱也,例如
醉吟:二唱
臣醉酒能傾一石
客吟詩已載三車
3、鳶肩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三字。所謂三唱也。例如
紅豆:三唱
燈光豆灺勞人草
樓影紅飛思婦花
4、蜂腰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四字。所謂四唱也,例如
元旦:四唱
千軍待旦傳刁斗
萬國朝元拜冕旒
花紅玉白清枝瘦==《古風》
柳綠春深野陌閑
芳香出谷真君子==《古風》
淡雅迎春大美人
高風葉瑾虛懷骨==《古風》
亮節情真淡泊心
江中有月千年守==《古風》
陌上無風萬古歌
金身玉體清風骨==《古風》
素手佳人明月心
切莫三更才一現==《古風》
猶悲半夜久千愁
此處花開藏富貴==《古風》
那時月缺隱沉浮
只伴中秋香四溢==《古風》
獨憐八月夢千尋
幸得千山花爛漫==《古風》
輕歌萬水月溫馨
鐵樹開花千古嘆==《古風》
浮云過眼萬般愁
淺談詩歌的情與意境,意象,比興等藝術手法
有人說,詩歌首先是情,情是詩歌的魂,并不是意境。
這話只說對了一半。
為什么這么說呢?
先打個比方;先有梧桐樹,才能引來鳳凰。
再說回來,先有意境,情才有棲息地。
比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 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首先營造了很美的意境,為以后的情構建一個棲息地。
再說意象與比興。
什叫意象呢?說復雜了不好懂,就簡單點說,就是把你要所表達的意思與情感用物象表達出來, 而不是用直白的語言說出來。
什么叫比興呢?
就是,用具體的形象比如來激發讀者想象,使人起興。
打個最簡單的比喻;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里面的桃花潭水是物象
深千尺 ,采用了藝術夸張的手法, 來描述襯托汪侖對李白依依不舍的深厚的感情。
如果說,啊!汪侖對我的感情好深,好深,是不是太直白了呢?
再把話繞遠一點。
我們要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
這是一個大戰略,很抽象一一那么,毛澤東的游擊戰則是具體的戰術。
毛主席說在戰略上要蔑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就是說戰略是抽象的,戰術是具體的。
再繞回來,我們 要寫有情的詩,這是抽象的概念,人人都知道。但具體要怎么做呢?
這就要涉及到具體化了的問題了,即詩歌的藝術手法一一意境,意象,比興,夸張,通感,等等,用具體的形象表達出抽象的情。
說白了,藝術手法本身包涵了情,本身是在言情。
比如說,我好愛你,真的好愛你,愛你愛得死去活來。這情不深嗎?當然深。但這不是詩,是口頭語。
如果你用,管他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或者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確烏山不是云。
這樣話里沒一個發麻的愛字,情字,但很感人。
所以說,意境,意象,比興,夸張,通感等等藝術手法,本身包涵情,本身是在言情。
情和意境等藝術元素是緊密相關的,不可分割的。
[圖片]好的酒令不但令人賞心悅目,也能道出行令人的心境。明朝國子監祭酒陳詢因得罪權貴被貶謫,同僚為他送行,酒至微醺,行令是必不可少的游戲。陳詢說:“轟字三個車,余斗字成斜,車車車,遠上寒山石徑斜。”朋友對:“品字三個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勸君更盡一杯酒。”陳詢又答:“矗字三個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人生失意莫不酸楚,但能和同道之人借酒切磋,也算是苦中作樂,有所安慰吧!
不過,雅令中最文的還要算詩酒令,這是文人墨客把酒令與詩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文字游戲。唐代傳奇《申屠澄》中記載了一則關于詩酒令的故事:[圖片]
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縣尉,被風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燙酒備席,申屠澄舉杯行令:厭厭夜飲,不醉不歸。這是引用《詩經》所行的雅令。話音剛落,主人之女就笑著說:這樣的風雪之夜,你還能到哪里去呢!說完,少女看了申屠澄一眼,脫口出令: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申屠澄聽后,驚嘆萬分。他知道少女是在用《詩經·鄭風·風雨》里的句子,隱去“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巧妙而含蓄地向他表達愛慕之意。于是,申屠澄便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兩人最終喜結良緣。
《紅樓夢》第四十回《金鴛鴦三宣牙牌令》中,就描寫了當時上層社會喝酒行雅令的生活場景。行雅令時,必須能引經據典,當場構思,即席應對,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才華,又要敏捷和機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飲者才思的項目。[圖片]
例如,宋人《苕溪漁隱叢話》中記載,唐朝使臣出使高麗,宴飲當中,高麗有一人行酒令曰:“張良與項羽爭一傘,良曰‘涼傘’,羽曰‘雨傘’。”唐使即席應對曰:“許由與晁錯爭一瓢,由曰‘油葫蘆’,錯曰‘醋葫蘆’。”此令中名對名,物對物,唐朝使臣應對得體,同時也可以看出高麗人對中國文化之熟識。
愛與詩歌的孤獨奏鳴曲YU“飛花令”與中國古代酒令文化
[圖片]萊納·馬利亞·里爾克(1875-1926)辭世90余年。無論在其生前還是身后,他的擁躉者皆眾多。如今他已被公認為20世紀初期最重要的歐陸詩人之一。有關他的生平與作品的文章不計其數,繼商務社《里爾克詩全集》之后,近期又有兩部傳記相繼出版,分別是《里爾克傳:鳴響的杯子》和《里爾克和女性:摯愛詩心》。[圖片]“飛花令”本是中國古代一種喝酒時用來罰酒助興的酒令。不過,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類的民間酒令高難多了,沒有詩詞基礎的人根本玩不轉它,所以這種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們的最愛。
追根溯源,“飛花”一詞出自唐代詩人韓翃《寒食》詩中“春城無處不飛花”一句。最基本的飛花令詩句中必須含有“花”字,而且對“花”字出現的位置同樣有著嚴格的要求。這些詩可背誦前人詩句,也可現場吟作。行令人一個接一個,當作不出詩、背不出詩或作錯、背錯時,由酒令官命其喝酒。http://user.qzone.qq.com/3116420685/2
(一)對仗的種類
詞的分類是對仗的基礎。古代詩人們在應用對仗時所分的詞類,和今天語法上所分的詞類大同小異,不過當時詩人們并沒有給它們起一些語法術語罷了。依照律詩的對仗概括起來,詞大約可以分為下列的九類:
1、名詞 2、形容詞 3、數詞(數目字) 4、顏色詞 5、方位詞 6、動詞 7、副詞 8、虛詞 9、代詞
同類的詞相為對仗。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四點:
(2)顏色自成一類。
(3)方位自成一類,主要是“東”“西”“南”“北”等字。這三類詞很少跟別的詞相對。
(4)不及物動詞常常跟形容詞相對。
連綿字只能跟連綿字相對。連綿字當中又再分為名詞連綿字(鴛鴦、鸚鵡等)。不同詞性的連綿字一般還是不能相對。
對聯的九忌是: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對欠平衡。
第四失替應留意,五為亂腳六孤平。
第七切記三平尾,八忌上重下邊輕。
九忌初學用僻典,淺顯易懂也求精。
【對聯的禁忌一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對聯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時出現詞義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復的字、詞。
一副對聯,必須上下比的詞語異義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聯時,有人誤認“詞類相對”,以為上下聯意思相同才是對仗工穩,其實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對聯不管長短,字數總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間里重復一件事,還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對聯的第一大忌。
比如:
五湖傳喜訊;
四海送佳音。
“五湖”與“四海”同指廣闊的地域,“傳”與“送”意思相似,“喜訊”與“佳音”更是同義詞。這樣的對聯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讀起來也讓人覺得味同嚼蠟!就沒意義了。
對聯的禁忌二忌重】
重是指不規則重字,有規則重字是巧聯,無規則重字是病聯。
請看:
百鳥鳴春歌盛世;
一龍降世兆豐年。
兩個世字不在同一個位置上,犯不規則重字。
【對聯的禁忌三忌失對欠平衡】
在聯語中,結構、詞性等應該對應的地方沒有對應上,就是失對。失對包括聯內節奏失對、數詞失對、疊詞失對、詞性失對等。
例如:
奧運精神傳友誼;
圣火輝煌映和諧。
此聯中用“輝煌”對“精神”屬于詞性失對,即形容詞對名詞。
【對聯的禁忌四失替應留意】
失替也是語病的一種,在同一聯(上聯或下聯)的詞語中,平仄應給交替、有規律的出現才對。上聯的第2第4第6個字應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聯的第2第4第6個字應該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聯第2第4第6個字出現連續兩平或兩仄,就叫失替。
【對聯的禁忌為亂腳】
腳,是指上聯或下聯的最后一字。必須遵守上聯仄收尾,下聯平收尾,即上仄下平,違背了這個規律就是亂腳。
比如:
九州迎圣火;
百載圓一夢。
上下聯最后一個字都是仄聲,這就違背了上仄下平的規律,讀起來很別扭,是因為亂腳,就不符合聯律了。
【對聯的禁忌六孤平】
孤平是指平腳句(下聯)里,除最后一個字是平韻外,其它都是仄韻,這就叫孤平,上聯的孤仄也不可取。
【對聯的禁忌七切記三平尾】
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對聯的大忌,在撰聯時很容易被忽視,不管幾言聯,只要尾部連三仄或連三平,都是語病。
比如:
爆竹聲聲辭舊歲;
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聲,這就犯了三平尾。你不覺得讀起來很別扭嗎?這也就是對聯為什么要求聯律,沒律的句子就不能給人美感,沒有昂揚頓錯的節奏,就不能算對聯了。
【對聯的禁忌八忌上重下邊輕】
我們知道,一副對聯由上下兩聯組成。如果上聯寫得氣勢強盛(重),而下聯寫得氣勢軟弱(輕),就會給人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這就叫上重下輕,上重下輕也是對聯的病癥之一。
比如:
聽鐵馬聲聲關山入夢;
看銀鉤筆筆書畫縈心。
此聯立意很好,可以用“銀鉤筆筆”對“鐵馬聲聲”,“書畫縈心”對“關山入夢”氣勢上就大大減弱,明顯的氣勢不足,有損整副對聯的美感。
如果上聯的氣勢很低,用下聯來補倒是可行的。
比如:
南邦廟死個和尚;
西竺國多一如來。
上聯就沒一點氣勢,如果下聯不能補上,就很尷尬。
【對聯的禁忌九忌初學用癖典】
對聯用典會增加對聯的可觀性,使對聯顯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使人丈二和尚摸不清頭腦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釋一遍吧?特別是對初學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故的來龍去脈,不然會弄巧成拙,貽笑大方!
對于對聯愛好者來說,只要認真避免以上九忌,就不愁對不出好的對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