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日本旅游的人會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就是日本的街名、地名、店名、橋名、樓名.....處處可見中國漢字。如果認識這些漢字,可以蒙對一半是什么意思,基本上不用翻譯。
日本,在古代時期是沒有文字的,日本的漢字是從我國三國時期傳過去的。那個時候,不僅是日本用漢字,還有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也使用漢字。時至今日,在日本,越南、韓國還能看到漢字。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的規定,日本現行街道名稱、道路交通指示牌用語,是采用日語漢字、羅馬字、英語共同標志標注的。所以,在日本街頭,隨處可見中國人熟悉的漢字。
比如,這棟建筑的墻角掛著關西華僑基督教會的牌子,門楣上寫著“孫中山紀念館”,門玻璃上是“日華航空神戶營業所”。
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日本漢字由漢字和日本人自創的假名混合使用。假名是日本人在漢字基礎上創造的,有的詞語意思就會與我們所理解的漢字意思會不一樣。比如說“手紙”,我們就會理解為日常生活中用的手紙已,但其實在日語里它的意思是信。還有“娘”,它并不是母親的意思,而是女兒或者姑娘。
日本人不但創造了假名,還創造了許多日本新漢詞.
聽起來似乎有點尷尬,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從歐洲引進了大量的英文、德文等書籍進行翻譯。日本翻譯家們在翻譯過程中,都是選用意思相近的漢字來進行表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