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指盡管有合適的睡眠機會和睡眠環境,依然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感到不滿足,并且影響日間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
入睡困難(入睡潛伏期超過30 min);
睡眠維持障礙(整夜覺醒次數≥2次);
早醒、睡眠質量下降;
總睡眠時間減少(通常少于6.5 h);
同時伴有日間功能障礙。
根據美國睡眠協會的最新分類,將失眠障礙分為了慢性(≥3個月)和短期(在1年內有2次或更多的發作)。
通常出現在發生應激事件或睡眠規律被打破時,往往可以找到相關的誘發因素,比如旅游、加班、疾病或情緒波動。而一旦這些誘發因素被消除,睡眠通常會回歸正常。
失眠時間≥3個月則稱為慢性失眠,此時正確的治療合并的軀體、心理疾病對睡眠障礙的治療非常重要。
1)藥物治療:
失眠的中醫治療理論:以補虛瀉實,調整陰陽,安神定志為治療原則,重塑睡眠結構。中醫藥治療失眠重在辯證論治,針對不同證型準確選方用藥。
目前市場上有治療失眠的中成藥琳瑯滿目,患者切記不可盲目隨意用藥,如果不對癥不僅起不到效果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建議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辯證選方。
2)非藥物治療:
①穴位按壓:
睡眠操如睡前按摩百會、安眠、神門、內關、足三里、三陰交、涌泉等穴位起到放松心情、引陽入陰的作用,從而促進睡眠。
療程:
每晚臨睡前進行,每次15-20分鐘。
②足浴:
足療藥物煎煮后,每晚睡前浸泡 20~30min。
如果配合“泡足踏石”則療效加倍,可以先往盆底放適量鵝卵石,然后加入煎煮后的藥液,用來泡腳按摩,每次泡20分鐘,有助舒緩身心、刺激腳底穴位、促進睡眠的作用。
③穴位貼敷:
藥膏貼敷涌泉、三陰交等穴位。
西安市中醫醫院腦病科治療失眠的優勢:
睡眠相關診療設備:睡眠相關量表、多導睡眠監測儀,經顱磁刺激儀等。
已開展的失眠中醫特色療法:穴位注射、穴位貼敷、耳穴療法、中藥足浴、推拿、針灸、艾灸等治療。
治療失眠的自制藥物:棗安膠囊、養心開郁片、防葛解痛片、砂半理中片、解郁顆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