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通常指冠狀動脈因粥樣硬化發生病變,出現狹窄或阻塞,導致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礙和(或)器質性病變。
一般情況下,冠狀動脈被堵塞到70%以上,心臟就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多會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等。
冠心病的表現有哪些?
心絞痛是冠心病的一個典型癥狀,表現為胸骨后胸腔中央發生壓榨性的疼痛,并可放射至頸、手臂、肩背部及上腹部(其疼痛有“聲東擊西”的特點)。
伴有胸悶、出汗、惡心、嘔吐、頭暈等,多持續幾分鐘至十幾分鐘,不超過半小時,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可緩解。
否則,應懷疑心肌梗死。多數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前的數天會出現心前區1~5分鐘的悶痛不適,但近一半的患者在發病前并沒有任何征兆。
冠心病可導致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居多)、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猝死等嚴重并發癥。冠心病患者的死亡中,有50%~60%為猝死,瞬間發生或距癥狀起始1小時內意外死亡。
冠心病患者如何接受藥物治療
如果把血管比作水管,那么藥品就如水泵,在發生心絞痛時能夠通過擴張血管,來增加心肌的血液供應,改善癥狀。但一旦急性心梗發生,如同水流被截斷,水泵(藥品)毫無用武之地。
(1)急性發作期
冠心病在發作時的用藥和平時不同,發作時用藥旨在迅速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供,改善缺血癥狀,防止心肌壞死。
急性心絞痛發作時,可以硝苯地平(心痛定)或硝酸酯類,如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痛),嚼碎后舌下含化1片,5分鐘后如疼痛仍無緩解可再含服1片,可連續含服3次。
或用硝酸異山梨酯氣霧劑對準患者口腔,撳一次為1.25毫克;或舌下含化中成藥如靡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復方丹參滴丸等,3秒鐘即能見效。若不見效,可能發生心肌梗死或主動脈夾層,應盡快送醫院治療。
(2)緩解期
許多冠心病患者經常會有疑問:“是不是一旦放了支架就需要終身服藥,不能停了啊?”其實,放支架與長期服藥不是因果關系。
簡單地說,冠心病是一個慢性病,一般有兩種治療方案:一是藥物治療,這是基礎治療。二是針對部分嚴重的冠心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再血管化治療,包括支架治療或搭橋手術。
無論是否放支架,診斷為冠心病就需要長期服藥,才能改善預后。
冠心病患者需要長期吃什么藥呢?
(1)抗血小板藥
冠心病患者植入支架術后,要防止支架內血栓形成。主要用到兩類抗血小板藥物:一是阿司匹林,這是冠心病治療的基石,需要長期服用,無特殊原因不要停用。
第二類主要是兩種藥: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一般支架術后至少要服用 1年,1年后復查支架是否通暢,如果沒有血栓形成,絕大部分患者可以停用。
服用抗血小板藥易引起出血,要注意觀察是否有出血傾向,如牙齦出血、皮膚出血點、黑便,并定期檢查血常規。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導致消化道潰瘍或出血,如有胃痛或黑便應咨詢醫生或藥師。
必要時做血常規檢查,查血小板的情況。雖然抗血小板藥物有不良反應,但多數情況下不會造成嚴重后果,患者不應隨意停用。
(2)他汀類藥物
降膽固醇藥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對于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作用不是降血脂,而是穩定動脈斑塊,延緩甚至逆轉斑塊進展。這類藥可以改善冠心病預后,冠心病患者無論血脂情況如何,均建議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
(3)控制心率的藥物
美托洛爾(倍他樂克)、比索洛爾(康忻)等,這類藥物能抑制心肌收縮、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的復發,從而改善患者的遠期療效。服藥期間應密切監測心率,不能低于50次/分,心率過慢會造成乏力甚至腦缺血,服藥期間心率要保持在60~70次/分。
(4) “普利”類或“沙坦”類降壓藥
“普利”類或“沙坦”類,如貝那普利、賴諾普利、氯沙坦、厄貝沙坦等,是目前常用的降壓藥,但心肌梗死的患者使用這類藥物,能促進血管擴張、減輕心臟負荷、改善心肌功能,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從而改善患者遠期的預后。
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心室擴大的患者,還能減輕或逆轉心室肥厚,也是需要長期服用的。適合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或者有過陳舊心肌梗死伴有心肌功能不全的患者。
(5)活血化瘀藥和芳香溫通藥
一般而言,這兩類藥孕婦均禁用。活血化麻藥通常含當歸、桃仁、赤芍、川芎、紅花、丹參、三七、水蛭等成分,作用類似西藥阿司匹林。中成藥有速效救心丸、銀杏葉片、復方丹參滴丸、樂脈顆粒、血塞通片等。
芳香溫通藥類似西藥他汀類,中成藥有麝香保心丸、蘇合香丸、地奧心血康、心腦康膠囊等。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可用普羅帕酮、胺碘酮、穩心顆粒、參松養心膠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