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多努力成績肯定比別人好,勤奮未必成功,但不勤奮就注定失敗。但是,為什么有的學生明明很努力,成績卻不好呢?因為,他們可能在假學習、假努力。
01
大人和孩子,都可能“假努力”
最近,一個老師說了班里一個小女孩的情況,小女孩坐在班級第一排,特別乖巧、安靜,甚至乖巧到了老師會忽略的地步。但是在一次大考中,她的成績很不理想。孩子的爸爸在家長會后向老師談到:“孩子平常很聽話,為什么成績不理想呢?”老師也覺得奇怪,就說:“這樣吧,咱們再觀察一下,您觀察家里,我觀察學校。”
經過兩周的觀察,我們發現了這個孩子的問題:
在學校上課時,不管老師在講課、展示PPT、提問……這個小姑娘都在記筆記,甚至有時候,老師翻PPT比較快,她可以不看本子,只盯著屏幕,然后快速地記下來;
而孩子的爸爸反饋的信息是,她每天回到家,就會把自己關在屋子里,用一個非常精致的本子,把白天每一科的筆記再謄寫到這本子上,直到深夜。
其實大家應該都已經發現了問題所在,這個小姑娘確實很勤奮、很努力,但事實上,由于方法不得當,她的行為,就是一種“假努力”,也就是無用功。
其次,很多大人也這樣。這些大人也經常會抱怨,自己工作了許多年,每天也很忙碌,但工作能力并沒有提升。看起來,這些人也很辛苦,每天早上擠著地鐵上班,晚上回家做飯,但多年以后,他的生活狀態可能還是這樣,沒什么進步。
所以經過這些事,波仔要告訴大家這種“假努力”、“假學習”是多么可怕。
我們經常被一些低質量的勤奮蒙蔽了雙眼,覺得這就是在努力,而很多時候,低質量的勤奮掩蓋下的,才是真懶惰。懶惰大概分兩種類型:
1.肢體懶惰——上課不愛動筆,喜歡用眼睛,用腦子想,考試時常常眼高手低;
2.用腦懶惰——機械地記筆記、刷題,而不“琢磨”、不“走心”。
上面我們說的小女孩,就是典型的“腦懶體勤”的學習者,我認為這樣的孩子很可惜——別人學的時候,她也學;別人玩,她還在學習,但最后,她的成績還不如人家邊玩邊學的孩子。既沒玩到,又沒學好,所以,這樣的“勤奮”,是我們一定要避免的。
在學校里常見到這樣一種孩子,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表現得特別從容,簡單地說就是——玩也玩了,學也學了。這并不一定是因為他們更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把上課的時間利用得很“走心”,在有效的時間里,把該做的事情都完成了,自然有更多的時間去豐富自己的生活。
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勤奮。
02
什么是真正的勤奮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該干什么的時間就干什么,不必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學習上。
善于思考,善于總結,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
有的孩子上了一節課,甚至上了一天的學,都沒有提出一個問題,但“沒問題”就是真的會了嗎?其實也未必。很多時候,“沒問題”恰恰證明孩子沒有聽懂,沒有融入到課堂中,試想,對于一個你完全不懂的領域,讓你去提問,你能問出來嗎?當然不能。
所以,對于孩子,尤其是上了中學的孩子,必須要引導他自己去思考,去發現問題,這樣才能培養出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做到有效率地學習,而不是拼著勤奮的外衣,做假象,磨洋工。像那句老話說得那樣“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
勤奮之前請先思考
我的弱科和強科分別是……
我的弱科的薄弱之處出現在……
我的學習習慣哪些好,哪些不好……
我目前的學習中存在哪些問題……
哪些急需解決,哪些我可以自己解決,哪些必須求助于老師……
不要拿時間來衡量勤奮
我們父母一定要避免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孩子一天到晚坐在書桌前,就是“好好學習”,就是“勤奮”——長時間學習不等于深度思考,也不等于學進去了。
長時間學習可能是在毫無意義的刷題。刷題不見得就是好的,有的學生就是在刷題的過程中,一遍、兩遍、三遍地重復自己的錯誤,這是很可怕的。
03
什么是有效的努力?
合理分配精力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何謂“合理分配精力”?就是選擇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實現時間和精力的最佳匹配。
很多時候我們說“一日之計在于晨”,大多數人都是在早上剛起床時狀態最好。但這也不是一概而論的,有的孩子可能在晚飯后,或九點、十點以后才會迎來最佳學習狀態。
所以,在這里,我們沒有整齊劃一的時間表,家長要充分了解觀察孩子的最佳狀態在什么時候,要尊重孩子的身體規律,不能強加干涉,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明確先做哪件事
每天回家孩子們都有很多學習任務:英語單詞,語文古文,理科習題,糾錯,復習,預習……有的孩子上來就開始背單詞,背了一會,想起數學有練習題,就放下英語,寫了一會數學,又想起語文老師布置了預習……忙了一晚上,卻什么都沒做完,也沒做好。
這里我的建議是,在每天開始學習前,一定要有一個大體的計劃,設定好任務的“優先級”。
復習優先
回家后,先把老師當天所講的重點,以“過電影”的形式回憶一遍,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一定抓緊看書,強化記憶。這樣的做法有助于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明確重點,明確方法。
落實優先
不管做了什么樣的計劃,落實大于一切。先把老師課上講過的重要知識點落實,去做作業、做練習。
糾錯優先
總量一定的前提下,錯的越來越少,對的必然越來越多,重復犯錯會養出錯誤的慣性思維,后患無窮。在糾錯過程中,首先要分析出錯原因:是知識欠缺,還是習慣不好;是方法不得當,還是綜合能力欠缺?弄懂之后,該背的背,該養成的養成,該改變的改變。
還有,要及時糾正記憶,抵制慣性思維,不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
在正確的時間里做正確的事
上課要以聽、以理解為主,以記為輔;
一般情況下,老師會在課上的25分鐘時間里,講授新知識,這是最黃金的25分鐘,如果在這個時間里,孩子走神了,那么他就失去了最佳的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時間。
所以,孩子精力集中的時間與老師講授精華知識的時間不匹配,聽課效率一定不會高。聽課效率不高,回家不會做題,必然要付出更多時間成本,進行“再學習”,而很多孩子課后花大量時間補習的根源,就在于課上錯過了黃金25分鐘。
訓練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其實,培養孩子注意力,應該是學齡前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錯過了那個階段,導致上課的時候,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過短。
這就需要有意識地自我約束和外力介入,一個班上四五十個學生,老師很難面面俱到地提醒。那么孩子和家長要怎么做呢?
從短到長訓練。從五分鐘開始,定一個鬧鐘,讓自己在五分鐘的時間內,全神貫注地做一道題、背一首詩,慢慢延長這個時間。
不放讓你分心的東西在身邊。
學習時遠離有共同語言的人。
必要時家長陪伴、提醒。
教會孩子如何記筆記
上課時,以聽和理解為主,以記筆記為輔。并且,筆記不可面面俱到,以重點和自我特點為主。切忌一字不落地記下老師所有的話。
要用自己的語言記筆記。老師在上課時可能會用到很多專業術語,真正會記筆記的孩子,會把老師的專業術語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有超強的執行力
前面講的內容,可能讓大家熱血沸騰,但是光有熱情還不夠,讓學習熱情發揮最大效益的法寶,是執行能力,送給大家六句話,希望你們明白,真正的強者,不是強在制定計劃,而是強在執行力上:
明確了方向和方法,就去做吧,有困難也要做;
顛覆自我是一個極其痛苦的過程,貴在堅持;
學習不可能是一個完全快樂的過程,必定是艱苦的、孤獨的;
學習能帶給你最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過程越痛苦,成功后的滿足感就越大;
學習上的強者必然有極高的專注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高專注度和恒心是未來成功的法寶。
05
家長怎么幫?
用檢查代替訊問和嘮叨
每個家長都想要做孩子學習路上的幫手,但我們要注意,行動上的重視才是真正的重視,不在行動上重視孩子的學習,而只用抱怨和嘮叨表示“關心”,其實也是一種“偽關心”。我們要做的有:
孩子寫的文章讀一讀;
孩子的單詞考一考;
孩子的卷子翻一翻;
孩子假期輔導班的講義過一過;
孩子做錯的題問問他自己能否總結經驗教訓。
錢要花在刀刃上
孩子的學習,一定是需要花錢的。但是課外補習和輔導資料千萬不要貪多,不能盲目,適合才是硬道理。
一旦開始就要堅持,一旦學了就要落實。報輔導班并不是家長幫助孩子的終點,而是起點。對上課效果的監控也很重要。及時與孩子交流上課的感受,幫助孩子評估當前輔導班是否適合自己,都是家長不能忽視的工作。
對于孩子閱讀的需求千萬不要吝嗇。要定期給孩子買書、買好書,擴大孩子的閱讀面。讀書的好處,我就不在此贅述了。
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誰花的時間更多,誰把自己虐得更慘,而是找到合適的方法,拋下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
騙別人很容易,騙自己更容易,但是要騙這個世界真的有點難,你所虧欠的,終有一天會連本帶利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