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易中天·漢代風云人物】
01 冤死的晁錯(上)
02 冤死的晁錯(下)
03 袁盎與士
04 竇嬰與外戚
05 韓信被殺之謎
06 韓信身世之謎
07 韓信功過之謎
08 韓信成敗之謎
09 劉邦崛起之謎
10 劉邦勝利之謎
11 劉邦成功之謎
12 劉邦對手之謎
【百家講壇·易中天·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儒、墨、道、法家壽命:
儒家:孔子73、孟子84、荀子76
墨家:墨子93
道家:老子??、莊子84
法家:商鞅52、韓非子47
儒、墨、道、法家特點:
道家是無為而無求,道家無求同于道;道家講天道。所謂天道,即原始氏族社會之道。
墨家是有為而有求,墨家有求求于鬼;墨家講帝道。所謂帝道,即部落聯盟時代之道。
儒家是有為而無求,儒家無求得于德;儒家講王道。所謂王道,即邦國時代之道。
法家無為尊貴,無為明智,無為安全;法家講霸道。所謂霸道,即帝國時代之道。
法家:依靠規章制度和技術手段來治理國家的學派!
儒道可以互補,儒墨很難相通。儒墨道三家主張回到過去,法家主張面向未來。因此,先秦諸子的學說,真正最后起到了作用的是法家的思想。
西周封建時代:
天下---天子(周天子)
國---諸侯(國君)
家---大夫
【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一個天下(共主---周天子)
兩個中心(周朝;五霸之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楚莊王)
【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七雄并起(齊、楚、燕、韓、趙、魏、秦)
瓜分天下(周朝式微,逐漸滅國)
統一六國(秦)
(01) 夫子何人 學人:好學、博學、活學 · 大師:學無常師 何為大?有容乃大!何為師?可法曰師!
(02) 學而優則仕 象牙切磋、玉石琢磨,精益求精 · 寶刀贈烈士,貨賣與識家 ·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03) 君子固窮 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04) 頭號教書匠 有教無類(有教則無類) · 不謀(越位操作)其政,但思(關心)其政、為(參與)其政、施(影響)其政!
(05) 誰是好學生 冉有,理財專家;子貢,賺錢專家;顏回,讀書專家;子路,打仗專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06) 傷心事與玩笑話 孔子:文化巨匠、失意官員、模范教師、性情中人、孤獨長者、眾矢之的!
(07) 儒與俠 儒(孔子)代表這士人的未來,俠(墨子)代表這士人的過去。
(08) 孔子的藥方 “仁”:愛心。克己復禮為仁 ·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用正確的做法代替錯誤的做法,就能夠改正錯誤)
(09) 墨子的藥方 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
(10) 兩位俠士 孔子:“若圣與仁,則吾豈敢。” · 孟子:“如若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俠士:墨子,行俠;孟子,仗義)
(11) 三大分歧 親愛親人、仁愛人民、愛惜萬物 墨家:功力、鬼神、君權;儒家:仁義、天命、民權
(12) 儒墨是非 孟子: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君主的權力是上天賦予的,但上天授權的時候,先聽老百姓的。墨子:老百姓要聽君主的。
(13) 隱士哲學家 楊朱、老子、莊子!楊朱:“損一豪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你統治階級損人利己,對不起,我人民群眾一毛不拔)
(14) 從楊朱到老莊 莊子:“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5) 無為之謎 老子:“罪莫大于多欲,禍莫大于不知足!”
(16) 道之謎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17) 老莊之別 老子:以無為求有為。 莊子:以無為求無為。
(18) 儒道是非 古無為,今有為;道無為,德有為;天無為,人有為;道家:大氣!(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方無隅,大氣免成)儒家:實在!
(19) 血染的思想 商鞅是作法自斃,韓非是被李斯陰謀毒死。玩刀者自殺,玩火者自焚。
(20) 謀士的哲學 墨子站在天下的立場為天下謀,楊朱、莊子站在個人的立場為天下謀,孔子站在君主的立場為天下謀,墨子站在君主的立場為君主謀, 墨家學說是俠士的哲學,道家學說是隱士的哲學,儒家學說是文士的哲學,法家學說是謀士的哲學。
(21) 橫行霸道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 臣子應該盡力守法,專心事主;君主應該清凈無為,垂拱而治。
(22) 兩面三刀 兩面:“賞(利誘)罰(威脅)” 三刀:“權勢(地位)建立威望、權術(手段)對付官員、法制(法律、法令)統治人民”
(23) 人性是個問題 韓非繼承老子的冷峻、墨子的功力 荀子認為:人性有惡:人為的稱之偽,社會屬性“善”的一面。天生的稱之性,自然屬性“惡”一面。
(24) 儒法是非 儒家主張“德治”,法家主張“法治(刑治)”。孔子“不談人性”、孟子“人性向善”、荀子“人性有惡”;韓非子認為“人性本惡”。
(25) 事出有因 以禮樂制度為標準:儒家極力維護禮樂制度,非儒家的墨道法及當時的統治者都不喜歡禮樂制度。
(26) 以人為本 周公: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姓姬名旦。禮樂制度和禮樂文化的總設計師!革命:革除天命。
(27) 新文化與新制度 所謂禮樂制度,首先就是等級制度,強調人與人之間是不平等的,是儒家思想里面最糟糕的,有等級的愛,有差別的愛。(墨家主張人人平等,主張“兼愛”)這個等級就叫“倫”,這個倫的概念就是秩序。闡述這個等級制度、秩序制度的原理,就叫“倫理”!表示倫理法則的叫“禮法”!表示倫理法則的制度叫“禮制”!表示倫理原則的情感叫“仁愛”!周公看見“禮”的不平等缺陷就設計了“樂”來彌補。希望社會的人像音樂一樣快樂,音樂是由樂音構成的。不同的樂音構成的是和諧,是多樣統一,“樂”可以調諧由于等級制度帶來的不愉快。周公設計的禮樂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能人已“心智的成熟”!百家爭鳴的原因之一。
(28) 命運呼叫轉移 周公設計的國家制度:(1)“封建制”封土建國;天下天子、國諸侯、家大夫;這種是分權制。 (2)“宗法制”一夫一妻多妾制、嫡長子制(正妻生的第一個兒子是嫡子,正妻生的其它兒子叫次子,妾生的兒子叫庶子)、父家長制。(3)“禮樂制” 。“封建制”+“宗法制”+“禮樂制”=“家天下制” 王、公、侯、伯、子、男...... “社會的巨變”!百家爭鳴的原因之二。
(29) 士人的崛起 戰國四公子,皆供養士人三千以上,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楚國:春申君(黃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30) 魅力所在 儒家半部《論語》哄天下·墨家主張無等級的愛“人人平等”·道家天道無為·法家君主立法統治全民“制度比人可靠”
(31) 灰色的船票 古人:藝術修養=道德修養 修養高 品位就高 君子聽古典音樂 小人聽流行音樂 · 抽象繼承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
(32) 墨子與楊朱 墨子:平等、互利、博愛 · 楊朱:反對一切侵犯和占有,主張“天下為公”如何做人?既然活著,就好好活下去!
(33) 老子與莊子 老子的老師叫商容!(舌頭依存,牙齒盡亡)老子的思想:弱者生存,強者滅亡!天下之至柔,乃天下之至剛: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以無為求有為,甚至于無不為。
莊子:如何做人?真實而自由地活著!
(34) 再說法家 法家:依法治國 公開、公平、公正 (儒家:禮治 墨家:人治 道家:無為)
(35) 愛的呼喚 儒家核心價值觀 孔子:仁愛 孟子:正義 荀子:自強
(36) 正義與自強 義:塑造的是偉大而剛強的人格;氣: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所以,養氣必自強。天道自為,君子自強。
易中天總結:
墨家關注社會,留下了社會理想“平等、互利、兼愛”
道家關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真實、自由、寬容”
法家關注國家,留下了治國理念“公開、公平、公正”
儒家關注文化,留下了核心價值“仁愛、正義、自強”
【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
易中天品三國(01)大江東去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髪。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易中天品三國(02)真假曹操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易中天品三國(03)奸雄之謎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易中天品三國(04)能臣之路 “邦有德則智,邦無德則愚”
易中天品三國(05)何去何從 “定國之術,在于強兵足食”
易中天品三國(06)一錯再錯 “廢立、另立、自立(皇帝)”
易中天品三國(07)深謀遠慮 “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軍資”
易中天品三國(08)鬼使神差 “打敗了,檢討自己;打勝了,感謝別人”
易中天品三國(09)一決雌雄 “主帥的意志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易中天品三國(10)勝敗有憑 “兵馬不動,糧草先行”
易中天品三國(11)海納百川 “德才兼備,唯才是舉”
易中天品三國(12)天下歸心
“真心誠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誠待人;開誠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令行禁止,以法制人;設身處地,以寬容人;揚人責己,以功歸人;論功行賞,以獎勵人”
易中天品三國(13)青梅煮酒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易中天品三國(14)天生奇才 “人算不如天算”
易中天品三國(15)慧眼所見 “觀其大略,不求甚解”
易中天品三國(16)三顧茅廬 “先臥龍毛遂自薦,再皇叔多顧茅廬”
易中天品三國(17)隆中對策 “先三分,后一統”
易中天品三國(18)江東基業
易中天品三國(19)必爭之地 “理平者先仁義,理亂者先權謀”
易中天品三國(20)兵臨城下 “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
易中天品三國(21)臨危受命 “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并爭天下”
易中天品三國(22)力挽狂瀾 “劉備與權并力共拒中國,皆肅之本謀;建計拒曹公,實始魯肅”
易中天品三國(23)中流砥柱
易中天品三國(24)赤壁疑云 “錯誤的時間發動錯誤的戰爭”
易中天品三國(25)半途而廢
易中天品三國(26)得寸進尺
易中天品三國(27)進退失據 “黎叔很生氣,后果很嚴重成;成大事者,必將毀譽置之度外”
易中天品三國(28)借刀殺人
易中天品三國(29)命案真相
易中天品三國(30)奪嫡之爭
易中天品三國(31)乘虛而入
易中天品三國(32)蜜月陰謀
易中天品三國(33)白衣渡江
易中天品三國(34)敗走麥城 “貪得無厭,不自量力;倔強固執,自以為是”
易中天品三國(35)夷陵之戰 “出師不利,將帥乏人;吃柿子揀軟的捏;火燒連營七百里”
易中天品三國(36)永安托孤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易中天品三國(37)非常君臣 “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
易中天品三國(38)水火難容
易中天品三國(39)痛失臂膀
易中天品三國(40)禍起蕭墻
易中天品三國(41)以攻為守
易中天品三國(42)無力回天
易中天品三國(43)風云際會
易中天品三國(44)坐斷東南
易中天品三國(45)情天恨海 “操以智,幕府像沙龍;權以情,幕府像家庭;備以義,幕府像幫會;亮以法,幕府像政府”
易中天品三國(46)冷暖人生
易中天品三國(47)逆流而上
易中天品三國(48)殊途同歸
易中天品三國(49)天下大勢 “西周封建,秦滅六國,辛亥革命”
易中天品三國(50)歷史插曲
易中天品三國(51)百年孤獨
易中天品三國(52)千古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