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洗手,愛意傳承
第三屆全球洗手日親子活動
各位來賓、家長、親愛的小朋友大家好
我是來自少年宮成長空間的張桂云老師,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參與、分享第三屆全球洗手日的親子活動。
(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關于洗手與親子教育調研的相關內容
調查結論:
洗手的重要性
預防傳染病占87.5%,清潔功能的占70%
預防傳染病:手足口病(92.4%),紅眼病(78.4%),寄生蟲病(74.4%),甲型H1N1流感(68.1%),腮腺炎(21.8%)
73.8%的家長認為:洗手習慣對預防疾病、保障身體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洗手的時機
90%以上的家長認為飯前便后要洗手,但是只有52%的家長認為回家后要洗手,(接觸到新的細菌),這個洗手的時機往往被眾多家長所忽略(需推廣)。
洗手知識
洗手時間44.6%、使用香皂/洗手液53.2%、洗手步驟21.8%、有洗手習慣36%
孩子們良好的洗手習慣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培養,家長們有學習的愿望,家長怎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呢?
(二)、養成洗手好習慣
習慣:以某種固定的方式行事 (有好習慣,也有……)
習慣形成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
怎樣養成好習慣呢?
讓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分析一下
案例:曉銘從幼兒園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拉開冰箱門……
合作(是一種態度)
了解孩子的天性,孩子基本的生理需要,家長們應理解:孩子不是為了不講衛生而不肯洗手,而是為了盡快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肯洗手。少嘮叨、不指責。
交流(有效的溝通方法)
關注孩子的情緒,讓我們的情緒與孩子的情緒連接,尊重孩子,但有要求,會與孩子談判。
基本技巧:把握分寸,溫和拒絕,協助孩子,提出選擇,達成協議,言出必行,以身作則,堅守協議,互相監督。
共贏(共同期待的結果)
孩子也是我們(父母)的老師,在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同時,父母也在不斷的進步,家長們嘗試不同的教育方式,與孩子一起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發展心理學認為:
心態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成就未來。
良好的習慣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時代。所以從小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助于孩子將來形成初步的時間和紀律觀念。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培養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
許多在幼兒時形成的好習慣,讓孩子終身受益。從養成良好的衛生(洗手)習慣開始,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