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得住場,鎖不住票房
![]() 【事件】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院線上映,粉絲試圖以“鎖場”的方式“綁架”電影院排片 【觀點】高票房背后的電影市場亂象應被重視,中國電影需要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 當《戰狼2》還在不斷刷新華語電影票房紀錄時,同期上映的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則因為“鎖場”引起了關注。 據報道稱,鎖場就是一些粉絲有組織地每個場次都買一兩張票,讓影院無法取消場次,制造了電影很受歡迎的假象,試圖以此來“綁架”電影院排片。這一行為看上去是在規則范圍內行事,實則是一個小把戲,分分鐘被影院看穿識破,結果導致影院啟動“退票”“反鎖場”等組合拳,甚至減少排片以避免損失,由此看來,此舉可謂得不償失。 在票房上做文章,近年來已成為電影業“一個公開的秘密” 。制片方買票房、利用“塞紅包”和“高返點”來提高排片率、“幽靈場”在暗夜涌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總有一些新花樣讓人意想不到。利益的驅使,讓制造虛假票房成為行業潛規則。票房高,有利于提升制片、導演、演員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在未來能更便利地吸引投資和觀眾;對投資方、院線來說,可利用從眾心理,多拉一些觀眾入場。業界專家表示,除片方急功近利外,中國電影市場多年缺乏統一的計算標準、統一的發布渠道、統計結果不夠公開和透明也難辭其咎。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豆瓣 http://www.33dir.com/z/2017/08/14/23597.html 毋庸置疑,票房不僅是衡量電影在商業上成功與否的標準,也是反映整個電影市場是否繁榮的重要指標,不容小覷。但由注水票房引發的電影市場繁榮注定只能是一個假象,虛假票房讓影片名不副實,“億元俱樂部”的光環讓中國電影在質量和口碑的道路上漸行漸遠。當摻假的“票房神話”一次次被戳穿后,損害的不僅是票房公信力,還有觀眾對于電影市場的期待。 筆者認為,電影的功能不僅僅是娛樂消遣,它更多承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的審美力量,或者可以說代表了一種價值取向。高票房并不是檢驗影片好壞的唯一標準,諸如《大話西游》 《肖申克的救贖》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國內外影片,上映時都是票房平平,甚至票房難以彌補制作成本,但是這并不妨礙它們成為經典。 中國電影票房近年來屢創新高,多部國產影片品質漸入佳境,類型多樣化,票房黑馬頻現,這不僅讓觀眾大飽眼福,也讓圈內人看到了中國電影未來“大有可為” 。然而,電影藝術與商業并重的特質,吸引太多淘金者的涌入,商業砝碼加重,藝術在電影市場的天平中逐漸失衡。看起來紅火的中國電影市場,背后亂象頻現,完整的電影產業鏈和電影文化生態正在遭受破壞。票房造假之余,為求排片動輒下跪,明星為電影炒作不擇手段,在豆瓣等評分平臺雇傭水軍刷高分……無論是電影上映前,還是上映中,似乎總得制造點“驚喜”讓觀眾為其埋單。殊不知,沒有良好的競爭機制和健康的電影市場環境,高票房就像大海上的一葉小舟,經不起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隨時面臨沉沒的危險,相信這絕不是中國電影發展的長久之計。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電影消費市場,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健康的市場環境作為保障不可或缺。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出臺多部法律法規規范電影市場,尤其今年《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后,對不正當市場競爭和擾亂電影市場秩序的行為進行了有效懲戒,以法律手段為中國電影產業發展保駕護航。電影人也應該將工作精力和重心放在電影本身的品質上,把電影當做一項事業而不是圈錢的手段。少一些喧囂浮躁、多一些匠心獨運,才能讓我們的電影之路走得更遠、更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