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常曉偉 劉洪峰
殘燭淚
病例:趙某,男52歲,鄭州市人。患者2013年8月23日來門診就診,自述患病1年余,經常復發,間斷性便血,每次大便時出血,肛門紅腫,疼痛難忍。查體發現其肛門腫物突起,表面為紫紅色,舌苔厚膩,脈數實。
給予參苓地歸消痔湯加地榆24克,槐角18克,血竭粉1.5克治療。共15劑,囑咐每日服用1劑,水煎服,每日3次溫服。后用藥渣熏洗。禁酒、辛辣之品。2013年9月6日復診,服用上藥后,疼痛減輕,出血停止,患者要求鞏固療效。給予14劑,后隨訪未復發。
用藥:玄參24克,枳實15克,生地黃12克,地榆15克,赤芍15克,連翹15克,防風15克,土茯苓24克,當歸21克,丹參20克,川大黃24克,秦艽15克。
功效:清熱祛濕,活血消腫。
主治:痔瘡。
加減運用:出血量多時重用地榆,加槐角;肛門下墜較重時加升麻、黃芪;疼痛劇烈加白芷、血竭;舌苔厚膩時加茵陳、生薏苡仁;大便干時重用大黃,加桃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三次溫服。
方解:痔瘡為臨床之常見病、多發病,它直接危害著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其發病率高,故有“十人九痔”之說。《素問·生氣通天論》謂“腸澼為痔”;《丹溪心法》云:“痔皆因臟腑本虛,外傷風濕,內蘊熱毒,以致氣血下墜,結聚肛門,宿滯不散,而沖為痔也?!彼鼈兙鞔_指出了痔瘡的發生,其病因病機為風濕熱毒內聚,下迫大腸,瘀阻魄門,氣血運行不暢,經脈阻滯,瘀血濁氣結滯不散而成痔,以濕、熱、瘀為主。
參苓地歸消痔湯由玄參、枳實、生地黃、地榆、赤芍、連翹、防風、土茯苓、當歸、丹參、川大黃、秦艽組成。方中玄參、生地黃、連翹、秦艽、防風清熱祛濕,當歸、丹參、赤芍活血化瘀消腫,枳實、地榆、連翹、大黃有清熱涼血通腑之功效。諸藥調和,可達到清熱祛濕、活血、消腫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