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為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在經歷康乾盛世后,收藏的珍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溥儀作為末代皇帝在福建宮大火后,遭受所有國人譴責,搬出紫禁城也成了鐵打的事實,一輩子養尊處優后又怎么能接受平民般的生活呢?.由于民國政府規定故宮的文物不得私自賣掉,溥儀就私下里盜運故宮很多珍貴的寶貝,其中就包含《十詠圖》,之后這些寶貝都存放在長春偽皇宮。抗戰勝利后,溥儀倉皇逃跑,此時,偽皇宮的守衛開始將輕便的財物盜出,由暗偷到明取,直到哄搶,“小白樓”千余件書畫被瓜分殆盡。在這種情況下,張先《十詠圖》也隨大量的珍貴書畫流落到了民間。
. 東北有位姓李的老人,家中長輩曾任溥儀的侍衛,老人的年紀越來的越大了,但育有7個子女,面對這么多的子女,老人真是一個頭,兩個大,手心手背都是肉,偏向誰也不好,寶貝就這一個,實在沒法分。老人咬了咬牙,決定將寶貝賣了。把錢均分給子女,
打定了主意之后,老人買了前往北京的火車票,通過自己詢問,找到了一家很知名的拍賣所,老人很小心的拿出了這件祖傳寶物,他告訴拍賣公司的人員說,這是北宋時期張先的《十詠圖》,慈禧老佛爺最愛的字畫之一,在座的都是圈里人,當然知道這個寶物的價值,就趕忙聯系了權威專家來到現場鑒定。
專家到了之后,在鑒定的過程中,越來越驚訝,上面不但有乾隆皇帝的手書,還有十幾位歷代收藏者的印鑒,確定是真跡無疑,如果重寶現世,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得知了消息,也趕忙找到了老人,生怕寶物流入他人之手。
當時是1992年,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和老人溝通,愿意出價10000元買下寶物,老人實在不能接受這個價位,開出了八百萬的天價,這個價位讓文物公司難以接受,一直以來,文物公司和博物館鼓勵民間藏家能夠愿意低價讓出,成就作品的最好歸宿。考慮再三,最終拒絕了老人的報價。
到了1995年的時候,老人找到了北京翰海拍賣公司,準備將這幅畫拍賣出去,北京翰海拍賣公司到北京故宮博物院請了我國著名書畫鑒定專家徐邦達等人對張先《十詠圖》作了鑒定,確認這正是那件從故宮流散出去的《十詠圖》。這一下也提醒了故宮專家們,他們馬上商量起是不是應該由故宮買回來。
m
面對流失多年的國寶,故宮博物館不惜一切代價,經過激烈的競爭,最終以1800萬的天價拍得此畫。超出老人預期1000萬,震驚了整個收藏界。
如今,《十詠圖》安放在故宮博物院,供人民群眾欣賞,相信溥儀若地下有知,也會為自己當年的行為羞愧、為今日的《十詠圖》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