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POINT
1. C5神經根麻痹病因尚不確切,脊髓移位和缺血再灌注被認為是其主要原因;
2. 頸椎后路手術、男性、頸椎后縱韌帶骨化患者有較高的C5麻痹發生率;
3. 前路手術C5神經根麻痹發生率更低,術后脊髓移位程度小,再灌注損傷更小,從而恢復得更快;
4. 大部分C5神經根麻痹患者6個月內即可康復;
5. 在臨床因素分析中,運動肌力≦2級、累及C5神經根以上的多節段麻痹、軀體痛覺喪失與6個月后緩慢恢復顯著相關;
6.椎板切除術寬度與術后C5麻痹的風險增加無關。椎板切除寬度的減少并不會降低術后神經麻痹的發生率。
C5術后麻痹是頸椎減壓手術的常見并發癥,影響患者手術滿意度。許多研究集中在它的病因和影響因素。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評估術后C5麻痹臨床結果和恢復時間之間的關系。本文從術后C5神經根麻痹發病率、后路椎板切除寬度因素、以及恢復時間、臨床及放射學因素等多方面闡述如下。
文獻一:頸椎減壓術后C5麻痹的臨床分析:恢復時間與臨床及放射學因素的關系
文章回顧性分析在同一機構進行的710例退行性頸椎減壓手術。納入所有因頸椎管狹窄、后縱韌帶骨化(OPLL)或脊髓型頸椎病(CSM)而接受手術的患者。統計患者基本資料、放射學、臨床資料。進行相關分析,以確定與恢復時間相關的患者特征、放射學或臨床因素(6個月以內或之后)。
C5麻痹術后發生率為5.1%(36/710例)。C5麻痹患者包括26名男性(72%)和10名男性女性(28%);因此,C5麻痹的發生率為男性(26/477,5.4%)略高于女性(10/233,4.3%)。在這些癱瘓病例中,32例(89%)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級別的減壓。恢復時間分析顯示,18例患者在6個月內恢復,33例(91.7%)在2年內恢復,3例(8.3%)在隨訪期內未完全恢復。與較長時間恢復(6個月)相關的因素包括運動等級B2、累及C5根以上的多節段麻痹、軀體痛覺喪失和脊髓后移位程度。此外,多變量分析顯示運動肌力≦2級對超過6個月的恢復時間有顯著影響。
文章結論:大部分C5神經根麻痹患者2年內即可康復。運動肌力≦2級、累及C5神經根以上多節段麻痹、軀體痛覺喪失、脊髓后移位程度對C5術后恢復時間超過6個月有顯著影響。
(數據補充:Nassr等人的報告了C5神經根麻痹的廣泛恢復期,范圍從1到104周,平均20.9周。然而,大多數患者(71.4%)在6個月內表現出最大的改善。Blizzard等人也報道C5麻痹患者在6個月內完全康復。Nakashima等人研究完全恢復的平均時間為7.9個月(7天-18個月)。因此,從目前的文獻來看,C5麻痹患者一般恢復較快,大多數病例在脊柱手術后2年內就完全恢復。)
圖注:a脊髓后移位的示意圖。b椎管最狹窄的位置。c在T2WI磁共振成像上的高信號強度水平。術前CT顯示最窄的孔徑(mm)。
圖注 :在手術入路分析中,相比之下,采用前路手術的患者C5麻痹發生率最低,減壓節段最少,術后脊髓移位程度最低。前路 后路融合手術入路的C5神經根麻痹發生率、減壓節段數、術后脊髓移位程度均高于其他入路。
圖注:C5神經根麻痹的中位恢復期約為6個月,超過90%的患者在2年內恢復。那些在2年內沒有康復的人在隨訪期結束時仍然患有這種疾病。
圖注:在臨床因素分析中,運動肌力≦2級、累及C5神經根以上的多節段麻痹、軀體痛覺喪失與6個月后緩慢恢復顯著相關。
圖注:在放射學因素方面,恢復期僅與脊髓后移位程度(2.5 mm)顯著相關。
圖注:在多因素分析中,運動肌力≦2級與6個月后緩慢恢復顯著相關。恢復期從7天到821天不等。
圖注:相關研究關于C5神經根麻痹發生率、恢復率及其恢復時間,恢復期從7天到821天不等。
文獻二:頸椎椎板切除融合術后C5麻痹:椎板切除的寬度有關系嗎?
頸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CLFI) 術后C5神經麻痹,一種可能的病因是脊髓減壓后脊髓后移位引起的神經緊張導致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椎板切除術寬度作為C5麻痹的危險因素,并評估其與麻痹嚴重程度的相關性。
文章共納入29例患者進行分析,其中17例患者為術后C5神經麻痹,12例為對照組。29例患者中21例為男性(72.4%),平均年齡63歲,最終平均隨訪26.9個月。年齡、性別、糖尿病、吸煙史、手術次數、矢狀面排列均無基線差異。對照組的體重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C5麻痹患者術后C3-C7椎板切除寬度無明顯增加。兩組間椎板切除術測量的寬度高度相似。椎板切除寬度與癱瘓嚴重程度無相關性。
文章結論:椎板切除術寬度與術后C5麻痹的風險增加無關。椎板切除寬度的減少并不會降低術后神經麻痹的發生率。
文獻三:頸椎手術后C5神經根麻痹的發生率
文章研究共納入61項研究總人數為11,481例,其中包括C5麻痹患者721例 (6.3%)。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減壓植骨融合術(ACDF)、頸椎前路椎體次全體切除減壓植骨融合術(ACCF)、頸椎前路椎體次全體切除聯合間盤切除減壓植骨融合術(ACCDF)、椎板成形術(LP)、椎板切除融合術(LF)發生率分別為5.5%、7.5%、6%、4.4%和12.2%。相比前路手術(5%)、女性(4%)、脊髓型頸椎病(CSM)患者(4.8%),后路手術(6.2%)、男性(5.7%)、后縱骨骨化(OPLL)患者 (8.1%)患病率更高。在ACDF和LP中,OPLL患者(分別為5.5%、8.1%)的發病率高于CSM患者(分別為4.7%、3.1%);然而,在LF方面,CSM和OPLL患者C5麻痹的發生率相似(13% vs 13.1%)。在大多數病例中,C5麻痹是單側的(74.5%)。
文章結論:頸椎后路手術,男性患者和OPLL患者有較高的C5麻痹發生率。在ACDF和LP中,OPLL患者有較高的C5麻痹發生率,而在LF中,CSM和OPLL患者有相似的結果。
主要引文:
1. Lim C H , Roh S W , Rhim S C , et al. Clinical analysis of C5 palsyafte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surgery: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overy durationand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actors[J].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17,26(4):1101-1110.
[PMID: 27342613;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 27342613 ]
2. Klement M R , Kleeman L T , Blizzard D J , et al. C5 palsy aftercervical laminectomy and fusion: Does width of laminectomy matter?[J]. Thespine journal: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 2015,16(4).
[PMID: 26208880;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 26208880]
3. Wang T , Wang H , Liu S , et al. Incidence of C5 nerve root palsyafter cervical surgery: A meta-analysis for last decade[J]. Medicine, 2017,96(45):e8560.
[PMID: 29137073;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 29137073]
您的閱讀、關注、點贊、轉發、好看、評論都是對我們的莫大鼓舞,讓更多同道看到有興趣的話題,權威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