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這個“居”字指平居、靜止、在家中無所作為的時候,與上文“居”的意思是不同的。一個學易的君子平居在家中,安靜無亊時,就細心觀察《易經》六十四卦的卦象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象。“而玩其辭”,而細心分析、體會卦辭爻辭背后所顯示的宇宙人生的道理。我們知道先有象,然后根據象,文王定出了卦辭和爻辭。所以我們的學習程序,也應根據其發展程序。首先,先看看“象',我們要發揮最大的想象力,去想想這個“象”是什么意思。先不要看下面的文字,只看著這六個符號(爻),看看自己能想出些什么來。想好了再看下面的“辭”,最初會笑自己幼稚,但經過了這過程,印象就變得深刻了。第一次錯了,第二次是小錯,可能一百次后就不會再錯。于是教懂自己至少先看看“象”,想想“象”有什么意思,然后再看周文王、周公所定的“辭”是什么。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有行動的時候,應先細心觀察,究竟自己行動的性質、時機、環境等和自己的身份、地位、知識、能力、助力、阻力等,類似三百八十四爻中的哪一爻。然后細心研究那特殊的爻的占辭,因為它講的是特殊環境的吉兇的演變。各位,這里說出了平居學習,應該預先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分輕重地全部細心學習。當要應用《易經》來指導行事時,某一爻適用,就只分析那一交。假使平日對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是全部了解,臨時抱佛腳是做不到的。因此學習要全面,應用時就能將那一爻的指導作用發揮到最大。在學習的過程中,這是很重要的。
“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所以從上天降下福澤佑助,只有吉利,沒有任何不利。“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是《易經》
大有卦的上九爻辭。在這里其實只是借用,表示可以達到大有卦上九爻辭所指陳的好處,不一定與大有卦有關。各位在這一段文章的前面,應已明白人事有“吉、兇、悔、吝”,吉只占其一,而兇、悔、吝則占其三。但是作者說學習《易經》的人,根據《易經》來辦事,就只有吉而沒有兇、悔、吝。他推許《易經》也許太過了,是否屬實?我們只能說信者得救。學習《易經》到最高境界的人可能做得到。但一般的人,一牽涉到和自己有關的事情時,就有了私心。當有了私心來作出判斷時,壞的看不到,好的會加強;判斷別人時剛好相反,好則減少,壞的反而加強,這是人性的不幸!因此往往判斷錯誤。醫卜星相的人看自己往往不準,醫生不容易醫治自己,最好找另一位醫生看癥,肯定比自己更為準確。同理,學《易經》能否達到大公無私,純如天地自然運行?難!因此,我們剛才所說清乾隆時所編的《
周易述義》,它說理論是這樣,但除非學易達到最高的境界,否則是做不到的,但是至少能減少災害,或者也會減輕災害。如果我們平日依據《易經》的準則來做人做事,則會胸懷舒暢,事事無愧,得益已是無窮了。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這兩句話是說君子平居無事的時候,看卦的象,玩味象的文辭;而要有行動的時候,就看爻的變化,玩味爻的占。
“是故”,是申事之詞。這兩句話是進一步申述用《易》的問題。不過,《荀子·大略》說“善《易》者不占”,管輅也說過“善《易》者不言《易》”,都與這里的動則玩占有所不同。
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這句話過去沒有人講,朱熹未講,《周易折中》也未講。為什么“自天祐之”?因為“《易》與天地準”,是仿照天地作的,所以,天就保祐,都是吉,沒有不利。
本文出自國易堂,轉載請注明出處/yjqw/yz/9491.html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