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從來都需要穩打穩扎,來不得半點投機取巧。為了讓考生了解考試重點,集中復習,為此小編就中醫兒科學高頻考點做一個簡單匯總。
每天進步一點點,你離考試通過更近一步!相信每天利用把玩手機的時間利用起來,看看知識考點,堅持下去,定是一筆豐富的知識財富。
1.反復呼吸道感染辨證論治:
肺脾氣虛證--治法:補肺固表,健脾益氣;方藥: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
營衛失調證--治法:調和營衛,益氣固表;方藥:黃芪桂枝五物湯。
脾腎兩虛證--治法:溫補腎陽,健脾益氣;方藥:金匱腎氣丸合理中丸。
肺脾陰虛證--治法:養陰潤肺,益氣健脾;方藥:生脈散合沙參麥冬湯。
2.鵝口瘡:
病原菌為白色念珠菌。主要病變在心脾。
鵝口瘡辨證論治:
實火證應治以清泄心脾積熱;虛火證應治以滋腎養陰降火。
心脾積熱證--治法:清心瀉脾;方藥:清熱瀉脾散。
虛火上浮證--治法:滋陰降火;方藥:知柏地黃丸。
3.小兒口瘡:
病變部位在心脾胃腎。
口瘡辨證論治:
風熱乘脾證--治法:疏風散火,清熱解毒;方藥:銀翹散。
心火上炎證--治法:清心涼血,瀉火解毒;方藥:瀉心導赤散。
虛火上浮證--治法:滋陰降火,引火歸原;方藥:六味地黃丸加肉桂。
4.小兒泄瀉的病因:
感受外邪、傷于飲食、脾胃虛弱、脾腎陽虛。
泄瀉辨證論治:治療以運脾化濕為基本原則。
(1)常證
濕熱瀉證--治法:清腸解熱,化濕止瀉;方藥:葛根黃芩黃連湯。
風寒瀉證--治法:疏風散寒,化濕和中;方藥:藿香正氣散。
傷食瀉證--治法:運脾和胃,消食化滯;方藥:保和丸。
脾虛瀉證--治法:健脾益氣,助運止瀉;方藥:參苓白術散。
脾腎陽虛瀉證--治法:溫補脾腎,固澀止瀉;方藥: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
(2)變證
氣陰兩傷證--治法:健脾益氣,酸甘斂陰;方藥:人參烏梅湯。
陰竭陽脫證--治法:挽陰回陽,救逆固脫;方藥:生脈散合參附龍牡救逆湯。
5.厭食
病位在脾胃,治療以運脾開胃為基本原則。
厭食辨證論治:
脾失健運證--治法:調和脾胃,運脾開胃;方藥:不換金正氣散。
脾胃氣虛證--治法:健脾益氣,佐以助運;方藥:異功散、參苓白術散。
脾胃陰虛證--治法:滋脾養胃,佐以助運;方藥:養胃增液湯、益胃湯。
6.積滯
病位在脾胃,治療以消食化積、理氣行滯為基本原則。
積滯辨證論治:
乳食內積證--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導滯;方藥:乳積者,選消乳丸;食積者,選保和丸。
脾虛夾積證--治法:健脾助運,消食化滯;方藥:健脾丸。
7.疳證
病位在脾胃,治療原則以健運脾胃為主。
疳證辨證論治:
(1)常證
疳氣證--治法:調脾健運;方藥:資生健脾丸。
疳積證--治法:消積理脾;方藥:肥兒丸。
干疳證--治法:補益氣血;方藥:八珍湯。
(2)兼證
眼疳證--治法:養血柔肝,滋陰明目;方藥:石斛夜光丸。
口疳證--治法:清心瀉火,滋陰生津;方藥:瀉心導赤散。
疳腫脹證--治法:健脾溫陽,利水消腫;方藥:防己黃芪湯合五苓散。
8.貧血病情分度:
輕度:血紅蛋白,6個月~6歲90~110g/L,6歲以上90~120g/L;紅細胞,(3~4)×1012/L。
中度:血紅蛋白,60~90g/L;紅細胞,(2~3)×1012/L。
重度:血紅蛋白,30~60g/L;紅細胞,(1~2)×1012/L。
極重度:血紅蛋白,<30g>30g><1×1012>1×1012>
貧血辨證論治:
脾胃虛弱證--治法:健運脾胃,益氣養血;方藥:六君子湯。
心脾兩虛證--治法:補脾養心,益氣生血;方藥:歸脾湯。
肝腎陰虛證--治法:滋養肝腎,益精生血;方藥:左歸丸。
脾腎陽虛證--治法:溫補脾腎,益陰養血;方藥:右歸丸。
9.汗證辨證要點:
汗證多屬虛證。自汗以氣虛、陽虛為主;盜汗以陰虛、血虛為主。肺衛不固證,多汗以頭頸胸背為主;營衛失調證,多汗而撫之不溫;氣陰虧虛證,汗出遍身而伴虛熱征象;濕熱迫蒸證,則汗出膚熱。
汗證辨證論治:以補虛為基本治療原則。
肺衛不固證--治法:益氣固表;方藥:玉屏風散合牡蠣散。
營衛失調證--治法:調和營衛;方藥:黃芪桂枝五物湯。
氣陰虧虛證--治法:益氣養陰;方藥:生脈散、當歸六黃湯。
濕熱迫蒸證--治法:清熱瀉脾;方藥:瀉黃散。
10.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診斷: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腦綜合征。
(2)心臟擴大(X線、超聲心動圖檢查具有表現之一)。
(3)心電圖改變:以R波為主的2個或2個以上主要導聯(Ⅰ、Ⅱ、aVF、V5)的ST-T改變持續4天以上伴動態變化,竇房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束支或左束支阻滯,成聯律、多形、多源、成對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結及房室折返引起的異位性心動過速,低電壓(新生兒除外)及異常Q波。
(4)CK-MB升高或心肌肌鈣蛋白(cTnI或cTnT)陽性。
具備臨床診斷依據2項,可臨床診斷為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辨證論治:
風熱犯心證--治法:清熱解毒,寧心復脈;方藥:銀翹散。
濕熱侵心證--治法:清熱化濕,寧心復脈;方藥:葛根黃芩黃連湯。
氣陰虧虛證--治法:益氣養陰,寧心復脈;方藥:炙甘草湯合生脈散。
心陽虛弱證--治法:溫振心陽,寧心復脈;方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痰瘀阻絡證--治法:豁痰化瘀,寧心通絡;方藥:瓜蔞薤白半夏湯合失笑散。
11.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辨證論治:
以調和陰陽為治療原則。
肝腎陰虛證--治法:滋養肝腎,平肝潛陽;方藥:杞菊地黃丸。
心脾兩虛證--治法:養心安神,健脾益氣;方藥: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
痰火內擾證--治法:清熱瀉火,化痰寧心;方藥:黃連溫膽湯。
抽動障礙病位主要在肝,與心、脾、腎密切相關。肝風內動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特征。
辨證論治:以平肝息風為基本原則。
氣郁化火證--治法:清肝瀉火,息風鎮驚;方藥:清肝達郁湯。
脾虛痰聚證--治法:健脾化痰,平肝息風;方藥:十味溫膽湯。
陰虛風動證--治法:滋陰潛陽,柔肝息風;方藥:大定風珠。
12.急驚風
急驚風為痰、熱、驚、風四證俱備,臨床以高熱、抽風、神昏為主要表現,多由外感時邪、內蘊濕熱和暴受驚恐而引發。
急驚風辨證論治:急驚風的主證是熱、痰、驚、風,治療應以清熱、豁痰、鎮驚、息風為基本原則。
風熱動風證--治法:疏風清熱,息風定驚;方藥:銀翹散。
氣營兩燔證--治法:清氣涼營,息風開竅;方藥:清瘟敗毒飲。
邪陷心肝證--治法:清心開竅,平肝息風;方藥:羚角鉤藤湯。
濕熱疫毒證--治法:清熱化濕,解毒息風;方藥:黃連解毒湯合白頭翁湯。
驚恐驚風證--治法:鎮驚安神,平肝息風;方藥:琥珀抱龍丸。
13.慢驚風發病特點:來勢緩慢,抽搐無力,時作時止,反復難愈,常伴昏迷、癱瘓等癥。
慢驚風辨證論治:
脾虛肝亢證--治法:溫中健脾,緩肝理脾;方藥:緩肝理脾湯。
脾腎陽衰證--治法:溫補脾腎,回陽救逆;方藥:固真湯合逐寒蕩驚湯。
陰虛風動證--治法:育陰潛陽,滋腎養肝;方藥:大定風珠。
14.急性腎小球腎炎診斷要點:
(1)發病前1~4周多有呼吸道或皮膚感染、丹痧等鏈球菌感染或其他急性感染史。
(2)急性起病,急性期一般為2~4周。
(3)浮腫及尿量減少。浮腫為緊張性,浮腫輕重與尿量有關。
(4)起病即有血尿,呈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
(5)1/3~2/3患兒病初有高血壓,常為120~150/80~110mmHg(16.0~20.0/10.7~15.4kPa)。
(6)重癥早期可出現多種并發癥:高血壓腦病;嚴重循環充血;急性腎功能衰竭。
(7)尿檢均有紅細胞增多,尿紅細胞形態為腎小球性紅細胞,尿蛋白增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總補體及C3的一過性明顯下降,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ASO)可增高。
腎病綜合征診斷要點:具備四大特征,即①全身水腫。②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性常在+++以上,24小時尿蛋白定量≥50mg/kg)。③低白蛋白血癥(血漿白蛋白,兒童<30g>30g><25g>25g>
15.水腫辨證論治總的治療原則為利水消腫。
(1)常證
風水相搏證--治法:疏風解表,利水消腫;方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濕熱內侵證--治法: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方藥:五味消毒飲合五皮飲。
肺脾氣虛證--治法: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方藥:參苓白術散合玉屏風散。
脾腎陽虛證--治法:溫腎健脾,利水消腫;方藥:真武湯。
氣陰兩虛證--治法:益氣養陰,利水消腫;方藥:六味地黃丸加黃芪。
(2)變證
水凌心肺證--治法:溫陽逐水,瀉肺寧心;方藥:己椒藶黃丸合參附湯。
邪陷心肝證--治法:平肝息風,瀉火利水;方藥:龍膽瀉肝湯合羚角鉤藤湯。
水毒內閉證--治法:辛開苦降,辟穢解毒;方藥:溫膽湯合附子瀉心湯。
16.尿頻辨證論治:
濕熱下注證--治法:清熱利濕,通利膀胱;方藥:八正散。
脾腎氣虛證--治法:溫補脾腎,升提固攝;方藥:縮泉丸。
陰虛內熱證--治法:滋陰補腎,清熱降火;方藥:知柏地黃丸。
17.遺尿
是指3周歲以上的小兒睡中小便自遺,醒后方覺的一種病證。多見于10歲以下的兒童。病因以腎氣不足、膀胱虛寒為多見。
遺尿辨證論治:以溫補下元、固攝膀胱為主要治療原則。
肺脾氣虛證--治法:補肺益脾,固澀膀胱;方藥:補中益氣湯合縮泉丸。
腎氣不足證--治法:溫補腎陽,固澀膀胱;方藥:菟絲子散。
心腎失交證--治法:清心滋腎,安神固脬;方藥:交泰丸合導赤散。
肝經濕熱證--治法:清熱利濕,瀉肝止遺;方藥:龍膽瀉肝湯。
18.五遲
指立遲、行遲、齒遲、發遲、語遲;五軟指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立遲、行遲、齒遲、頭項軟、手軟、足軟,主要在肝腎脾不足;語遲、發遲、肌肉軟、口軟,主要在心脾不足。
五遲、五軟辨證論治:
肝腎虧損證--治法:補腎填髓,養肝強筋;方藥:加味六味地黃丸。
心脾兩虛證--治法:健脾養心,補益氣血;方藥:調元散。
痰瘀阻滯證--治法:滌痰開竅,活血通絡;方藥:通竅活血湯合二陳湯。
19.麻疹辨證論治:
(1)順證
邪犯肺衛證(初熱期)--治法:辛涼透表,清宣肺衛;方藥:宣毒發表湯。
邪入肺胃證(出疹期)--治法:清涼解毒,透疹達邪;方藥:清解透表湯。
陰津耗傷證(收沒期)--治法:養陰益氣,清解余邪;方藥:沙參麥冬湯。
(2)逆證
邪毒閉肺證--治法:宣肺開閉,清熱解毒;方藥:麻杏石甘湯。
邪毒攻喉證--治法: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方藥:清咽下痰湯。
邪陷心肝證--治法:平肝息風,清營解毒;方藥:羚角鉤藤湯。
20.奶麻辨證論治:
以解表清熱為主。
邪郁肌表證--治法:疏風清熱,宣透邪毒;方藥:銀翹散。
毒透肌膚證--治法:清熱生津,以助康復;方藥:銀翹散合養陰清肺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