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證
太陽病提綱:“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而惡寒”。
太陽病證,一般出現于外感熱病的初期,此時風寒外邪初犯肌表,它的病變也多表現于體表方面,因此簡稱表證。它的主要脈證是:惡寒,發熱,頭項強痛,脈浮。惡寒發熱,是衛氣和風寒外邪相爭的反應,衛陽被郁束,所以惡寒,郁而相爭,因而發熱;邪束太陽經脈,所以頭項強痛;正氣抗邪于外,所以多見脈浮。凡是見到以上這些癥狀,就稱為太陽病。
太陽病,又有表虛,表實的分別。例如具備了上述太陽病的主要脈證,而見惡風、汗出、脈緩的,名為中風,屬表虛之證;見惡寒,無汗,脈緊的,名為傷寒,屬表實之證。
1.太陽病經證
太陽病經證雖為表證,由于人體正氣強弱不同,故又分為傷寒,中風二證。
(1).中風證
臨床表現:頭痛,發熱,惡風,自汗出,脈浮緩,可兼見鼻鳴干嘔。
風寒犯表,衛陽浮于外故發熱,衛陽不能固外,營陰不能內守故自汗出,汗出則營弱肌疏惡風;肌腠疏松,營陰不足故脈見浮緩。
治法:調營衛,解肌表。
方藥:桂枝湯。
桂枝湯(《傷寒論》):桂枝6克、白芍6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棗5枚。
水煎,溫服。服后喝熱稀粥,蓋被取微汗。
桂枝湯為治療太陽中風的主方,有調營衛、解肌表、發汗止汗的功能。桂枝宣陽,芍藥和陰,芍藥與桂枝為伍,能調和營衛。生姜溫胃止嘔,佐桂枝以通陽;棗、草益氣調中,助芍藥以和陰,因而達到助正驅邪,安內攘外之功。服用本方,尤須喝熱粥以助藥力,使谷氣充實汗源,得微汗而解。
(2)傷寒證
臨床表現:惡寒,或己發熱或未發熱,身體疼痛,無汗而喘,脈浮緊。
風寒束表,衛陽被遏故惡寒,正邪相博則發熱;寒為陰邪,其性凝斂,營陰郁滯筋骨失養故體痛;風寒束表,閉塞皮毛故無汗;肺主呼吸,外合皮毛,皮毛閉塞,影響肺氣不宣,則呼吸喘促;正氣欲向外,而寒邪束于表,故脈浮緊。
治法:辛溫發汗,宣肺定喘。
方藥:麻黃湯。
麻黃湯(《傷寒論》):麻黃6克、桂枝3-6克、杏仁6-9克、甘草3克。
水煎,溫服。服后蓋衣被取汗。
麻黃湯為解表逐邪峻劑,是治療太陽傷寒的主方。麻黃發散風寒,開毛竅,發汗定喘;桂枝通陽,助麻黃增強發汗解表之力;杏仁利昁氣止喘;甘草和中。諸藥合成,共奏解表發汗,宣肺定喘之功。